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作素材積累:有關汪星人的歇後語和成語

寫作素材積累:有關汪星人的歇後語和成語

2018年是狗年,祝福大家狗年「旺旺旺旺」!

積累關於狗的歇後語和成語,積累寫做素材。

與狗有關的歇後語大全

一桶開水燙狗 —— 遍體鱗傷;遍體淋傷

貓子同狗打架 —— 不是對手

狗咬豬尿泡 —— 空歡喜;空喜歡一場

往狗嘴裡拋骨頭 —— 投其所好

狗咬刺猥 —— 無處下口;無處下牙;無從下口

給狗扔骨頭 —— 投其所好

狗熊剝皮 —— 說不清是人是獸

狗熊見了刺蝟 —— 無可奈何;奈何不得

瘋狗咬日頭 —— 白費勁

狗熊想吃人蔘果 —— 痴心妄想;妄想

狗扒雞蛋 —— 怪事

鬍子上抹狗屎 —— 口難開;不好開口

道公吃狗肉 —— 露假

狗咬石獅子 —— 好硬的嘴;沒人味

狼日狗板子 —— 糟蹋行市了

狗咬豬尿包 —— 空歡喜

狗撕皮襖 —— 亂扯;胡扯

狗吃豆腐 —— 揀著軟的下嘴;閑不住;銜不住

關起門來打狗 —— 跑不了

惡狗扒門 —— 成心糟蹋人

狗啃盤子 —— 凈瓷;凈詞;滿嘴瓷;滿嘴詞

狗啃尿泡 —— 空歡喜

窩子里的狗 —— 專會往裡咬

打屁安狗心 —— 胡弄人

狗子舔磨凳 —— 一張白嘴

哈巴狗兒咬了指頭頭 —— 鬧了個吃手

燒豬肉喂狗 —— 糟蹋好東西

放屁暖狗嘴 —— 欺騙

席上擺狗肉 —— 少見

餓狗作夢 —— 想屎;想死

吃了砒霜的毒狗 —— 害人先害己

狗掀門帘子 —— 全靠一張嘴;嘴伸的長;嘴上的勁;

哈巴狗進茅坑 —— 享不完的福

讓老狗吃干糞 —— 存心整人

狗抓老蟲 —— 多管閑事

狼心狗肺 —— 一個樣;一副壞心腸;沒什麼兩樣

喚狗咬要飯的 —— 拿窮人開心

狗咬狗骨頭 —— 一樣的東西

貓抓老鼠狗守夜 —— 本行

狗仔落到茅室的 —— 叉一轉;差一轉

狗心放在驢肚裡 —— 大膽來往;大膽

狗座鴛篼 —— 不識抬舉

狗過門坎 —— 嘴使前頭

狗進茅坑 —— 吃現成的;聞進聞出;文進文出

狗對坑缸罰咒 —— 本性難改

拿著趕狗捧兒罵皇帝 —— 貴賤也不自量

哈巴狗跳到茅坑裡 —— 飽吃一頓;吃美了

狗跑拉拉尿 —— 預先留後路

狗嘴裡落勿出象牙 —— 沒有好話;壞人說不出好話

提的棍子喚狗兒 —— 越喚越遠

排骨打餓狗 —— 有去無回

打完豺狗抓兔子 —— 誰也跑不了;誰也跑不掉

狗吃月亮 —— 妄想

死狗皮掛在牆上 —— 硬撐;死撐

狗皮上貼膏藥 —— 不粘;不沾;怕不粘哩;怕不沾哩

狗打呵欠 —— 張臭嘴

狗耳朵上戴了銀響鈴 —— 洋洋得意

狗吃麥麩子 —— 不見面;難見面

與狗有關的成語和解釋

【白雲蒼狗】

蒼:灰白色。浮雲象白衣裳,頃刻又變得象蒼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出處:唐·杜甫《可嘆詩》:「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真是世事~,不禁感慨系之矣!★魯迅《華蓋集後記》

【雞飛狗走】

走:跑。雞亂飛,狗亂跑。形容因極端驚恐而混亂不堪。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三回:「你看前兩天那種搜索的樣子,只就我們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經是鬧得雞飛狗走,鬼哭神號。」

【阿狗阿貓】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引申為任何輕賤的,不值得重視的人或著作。

出處:魯迅《我們要批評家》:「然而新的批評家不開口,類似批評家之流便趁勢一筆抹殺:『阿狗阿貓』。」作主語、賓語;用於輕視的口吻

【狗吠非主】

比喻臣子各忠於自己的君主。

出處:《戰國策·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踐堯也,狗固吠其主也。」

【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比喻壞人嘴裡說不出好話來。

出處:巴金《秋》五:「『還有嘞,我替你說出來:狗嘴裡吐不出象牙。』淑華調皮地笑道。」

【狼嗥狗叫】

形容惡人狂呼亂叫。

出處:無

【雞犬無驚】

形容行軍紀律嚴明,連雞狗都沒有受到驚動。也指平安無事。同「雞犬不驚」。

出處:無

【雞鳴犬吠】

比喻聚居在一處的人口稠密。同「雞鳴狗吠」。

出處:無

【淮南雞犬】

淮南王的雞和狗。比喻投靠別人而得勢的人。——描寫狗的成語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逐臭吞膻事可憐,~早成仙。★柳亞子《題〈飲冰室集〉》

【狐群狗黨】

比喻勾結在一起的壞人。

出處:元·無名氏《氣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劉鋤項,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面當王!」在哥哥這幾年在外頭相與的都是些什麼人!連一個正經的都沒有,來一起子,都是些~。★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回。

【關門打狗】

比喻將對方控制在自己勢力範圍內,然後進行有效打擊。

出處:無

【狗仗官勢】

比喻壞人倚仗官府勢力欺壓他人。

出處:茅盾《子夜》七:「哼!他媽的實力!不過狗仗官勢!」

【狗續侯冠】

猶狗續金貂。比喻濫封的官吏。

出處:清·感惺《斷頭台·黨爭》:「琶歌宮布,為後不若為娼;狗續侯冠,畏首還當畏尾。」

【狗尾貂續】

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後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同「狗尾續貂」。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詞采》:「尚有踴躍於前,懈弛於後,不得已而為狗尾貂續者亦有之。」

【飛鷹奔犬】

放出鷹和狗去追捕野獸。指打獵。同「飛鷹走狗」。

出處:唐·柳澤《上睿宗書》:「或打球擊鼓,比周伎藝;或飛鷹奔犬,盤游藪澤。」

【狗皮膏藥】

中醫用狗皮膏藥消腫止痛。比喻騙人的貨色。

出處:劉復《(半農雜文)自序》:「再往下說,那就是信口開河,不如到廟會上賣狗皮膏藥去!」

【狗盜雞啼】

比喻具有微末技能。同「狗盜雞鳴」。

出處:明·陸采《明珠記·江會》:「函關脫離,又何須狗盜雞啼?」

【狗黨狐朋】

泛指一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朋友。同「狐朋狗黨」。

出處: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我是個詩壇酒社文章士,不比那狗黨狐朋惡少年。」

【補牢顧犬】

丟失了羊,才修補羊圈;見了野兔,才回頭喚狗去追捕。比喻對出現的失誤,及時設法補救。

出處:語本《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及待開廠制辦,~,已覺其遲。★清·左宗棠《請拓增船炮大廠疏》

【幫狗吃食】

比喻幫壞人作壞事。同「幫虎吃食」。

出處:高玉寶《高玉寶》第四章:「這個萬瞎子……專給保長溜須拍馬,對窮人卻是敲詐勒索,最能幫狗吃食。」

【不稂不莠】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無野草。後比喻人不成才,沒出息。

出處:《詩經·小雅·大田》:「既堅既好,不稂不莠。」第一要他自己學好才好;不然,~的,反耽誤了人家女孩兒,豈不可惜。★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四回。

【鬥雞養狗】

指舊時剝削階級子弟遊手好閒的無聊遊戲。同「鬥雞走狗」。

出處:《金瓶梅詞話》第九八回:「他兄弟在家開賭場,鬥雞養狗,人不敢惹他。」

【吠非其主】

吠:狗叫。狗朝著外人亂叫。舊比喻各為其主。

出處:《戰國策·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狗肺狼心】

形容心腸象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同「狼心狗肺」。

出處:崑曲《十五貫》第二場:「謀財害命拐女人,狗肺狼心!」只為一班賣國格中國人,生成狗肺搭狼心,日日夜夜吃窮人,吃得來頭錯眼暗發熱乎。★瞿秋白《東洋人出兵》之一。

【狗屁不通】

指責別人說話或文章極不通順。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5回:「柳老賴婚狼心推測,馮生聯句狗屁不通。」你的文章儘管~,有人爭先恐後的請你做廣告。★鄒韜奮《無所不專的專家》

【狗追耗子】

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閑事。同「狗拿耗子」。

出處:周立波《暴風雨》第一部九:「你狗追耗子,管啥閑事?」

【畫虎類狗】

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抄襲別人的東西,容易文不對題,會鬧出~的笑話。

【狐鳴狗盜】

指作惡偷盜之徒。舊時統治者對造 反者的貶稱。

出處:《舊唐書·鄭畋傳》:「畋謬領藩垣,榮兼將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與義士忠臣,共剪狐鳴狗盜。」

【雞腸狗肚】

比喻狹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腸。

出處:《天雨花》第二回:「據你這淫婦的雞腸狗肚,容不得人,把兒媳都逼了出門。」

【淮王雞狗】

比喻攀附別人而得勢的人。

出處:晉·葛洪《神仙傳·劉安》:「時人傳八公、安臨去時,余葯器置在中庭。雞犬舐啄之,盡得升天。」神仙侶~,衣冠隊楚國獼猴。★清·朱彝尊《折桂令》詞。

【嫁狗逐狗】

比喻女子只能順從丈夫。同「嫁狗隨狗」。

出處:無

【狡兔死,良狗烹】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出處:《韓非子·內儲說左下》:「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雞犬不驚】

形容行軍紀律嚴明,連雞狗都沒有受到驚動。也指平安無事。

出處:宋·彭龜年《止堂集·一八·壽張京尹十首》:「翁見一笑大歡足,雞犬不驚仁意多。」文王與子牙放炮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八回

【雞犬皆仙】

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鍊成仙后,把剩下的葯撒在院子里,雞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後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雞鳴狗吠的聲音都能聽到,可是一輩子也不互相來往。現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訊。

出處:《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狼心狗肺】

形容心腸象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恩忘義。」你這個~的爛貨,你想把我氣死了,你們去過快活日子。★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第十二回。

【藏弓烹狗】

飛鳥射盡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獵狗煮了吃肉。舊時比喻統治者得勢後,廢棄、殺害有功之臣。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打狗看主】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給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處理壞人下事要顧全其後台的情面。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十九回:「不知原來家中大小姐這等暴躁性子,就是打狗也看主人面。」

【打雞罵狗】

比喻旁敲側擊地漫罵,以發泄對某人的不滿。

出處:魯迅《彷徨·肥皂》:「你今天怎麼盡鬧脾氣,連吃飯時候也是打雞罵狗的。」

【打落水狗】

比喻繼續打擊已經失敗的壞人。

出處:魯迅《墳·論「費厄波賴」應該緩行》:「至於『打落水狗』,則並不如此簡單,當看狗之怎樣,以及如何落水而定。」

【打人罵狗】

對人濫打亂罵,擺盡威風。

出處:無

【貂不足,狗尾續】

①指授官太濫。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出處:《文選·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華貂深不足之嘆」唐·李善註:「趙王倫篡位,時侍中、常侍九十七人,每朝,小人滿庭,貂蟬半坐,時人謠曰:『貂不足,狗尾續。』」散文,在文苑中算是成功的,但試看今年的選本,便是前三名,也即令人有『~』之感。★魯迅《准風月談·由聾而啞》。

【貂狗相屬】

指真偽或優劣混雜在一起。

出處:唐·崔倬《敘石幢事》:「倬自幼學慕習魯公書法……惜奇高蹤堙沒,遂命攻治其傷殘,補續其次,雖真贗懸越,貂狗相屬,且復瞻仰魯公遺文,昭示於後矣。」

【鬥雞走狗】

使公雞相鬥,使狗賽跑。指舊時剝削階級子弟遊手好閒的無聊遊戲。

出處:《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病免居家,與閶里淝枕,相隨行鬥雞走狗。」雖然應名來上學,亦不過虛掩眼目而已,仍是~,賞花閱柳為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

【鬥雞走犬】

指舊時剝削階級子弟遊手好閒的無聊遊戲。同「鬥雞走狗」。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踘者。」

【發蹤指示】

蹤:蹤跡。發現野獸的蹤跡,指示獵狗跟蹤追捕。比喻在幕後操縱指揮。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不過是要小翁~,我們自然協力同心。★《續孽海花》第四十五回。

【飯牛屠狗】

①喻指從事低賤之事。②指從事賤業者。

出處:明·陳子龍《酬吳次尾》詩:「別來落魄吳楚間,飯牛屠狗俱無顏。」黃金浪擲唱呼鷹,~皆知己。★馬駿聲《醉題酒家壁》詩

【飛蒼走黃】

指打獵。蒼,蒼鷹。黃,黃狗。

出處:晉·葛洪《抱朴子·金丹》:「其所營也,非榮即利,或飛蒼走黃於中原,或留連杯觴以羹沸。」[董桓]年四十餘,稱雄一鄉,性好武勇,所交遊悉射皮飲胄、~之人。★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董如彪》

【狗偷鼠竊】

像鼠狗那樣的盜賊。比喻成不了氣候的反叛者。同「狗盜鼠竊」。

出處: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君之門下,無非狗偷鼠竊、無賴之人也。」今復遣數舟,~。★明·郞瑛《七修類稿·國事二·方國珍始末略》

【狗頭軍師】

比喻愛給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專門出壞主意的人。

出處:清·張南庄《何典》第十回:「次日,又宣眾鬼入朝,論功行賞;便封活死人為蓬頭大將,地里鬼為狗頭軍師。」還不是他用~自作主張自討好,敲鑼放炮的硬出頭!★洪深《香稻米》第三幕。

【狗逮老鼠】

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閑事。同「狗拿耗子」。

出處:柳青《狠透鐵》五:「你狗逮老鼠多管那閑事做啥?」

【狗吠之警】

比喻輕微的驚動或擾亂。

出處:《漢書·嚴助傳》:「今方內無狗吠之警。」

【狗苟蠅營】

比喻為了名利不擇手段,象蒼蠅一樣飛來飛去,象狗一樣不知羞恥。

出處:唐·韓愈《送窮文》:「蠅營狗苟,驅去復返。」

【狗急跳牆】

狗急了也能跳過牆去。比喻壞人在走投無路時豁出去,不顧一切地搗亂。

出處:《敦煌變文集·燕子賦》:「人急燒香,狗急驀牆。」今兒我聽了他的短兒,「人急造 反,~」,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二回。

【飛鷹走狗】

放出鷹狗去追捕野獸。指打獵遊盪的生活。

出處:《東觀漢記·耿恭傳》:「將兵不憂,軍士肆心放縱慾,飛鷹走狗,遊戲道上。」《後漢書·袁術傳》:「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古者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日與大臣宿儒講求治道,至於~,非其事也。★《元史·脫脫傳》。

【飛鷹走犬】

指打獵遊盪的生活。同「飛鷹走狗」。

出處: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我如今欲待去消愁悶,則除是飛鷹走犬,逐逝追奔。」卻說曹爽正~之際,忽報城內有變,太傅有表。★《三國演義》第一○七回。

【俯首帖耳】

象狗見了主人那樣低著頭,耷拉著耳朵。形容卑屈馴服的樣子。

出處: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他們習慣於猛於虎的官威,以為老百姓只要一加威嚇,便自會~。★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後》。

【狗傍人勢】

比喻壞人依靠某種勢力欺侮人。同「狗仗人勢」。

出處:清·蔣士銓《一片石·訪墓》:「我把你這狗傍人勢的奴才,我是服張天師管的,你那個老頭兒,又不是道紀司,我怕他怎的。」

【狗馬聲色】

良犬、駿馬、音樂、女色。泛指養狗、騎馬、聽歌、狎妓等剝削階級行樂的方式。借指窮奢極侈的享樂。

出處:宋·張孝祥《宣州新建御書閣記》:「謂雖極天下之貴,而退朝燕息,從容娛樂者,獨在於是,狗馬聲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為君者日不聞其過,亦自以為四方賓士,聖哲若古,而~之欲因以中其心志矣。★清·王韜《臆譚·求言》。

【狗心狗行】

比喻歹毒的心腸、行為。

出處: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三折:「這等人玩的是狗氣狗聲,這等人使的是狗心狗行。

【狗眼看人】

比喻眼光勢力。

出處:無

【狗顛屁股】

狗在主人面前搖尾乞憐。形容對人逢迎獻媚的醜態。

出處:《紅樓夢》第六一回:「春燕說葷的不好,另叫你炒個面筯兒,少擱油才好,你忙著就說自己發昏,趕著洗手炒了,狗顛屁股兒似的,親自捧了去。」好容易俺家裡出了一個好孩子,你們不~的獻些殷勤,反倒作踐起來。★清·吳趼人《瞎騙奇聞》卷四。

【狗拿耗子】

(歇後語)多管閑事。狗的職責是看守門戶,貓是專捉老鼠的,所以狗替貓捉老鼠,就是多管閑事。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你這孩子,才叫他娘的狗拿耗子呢!你又懂得幾篇兒是幾篇兒?」

【狗頭鼠腦】

比喻奴才相。

出處:《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說這林則徐,卻不像那些狗頭鼠腦的官員,要算我們中國的傑出人物。」

【狗惡酒酸】

比喻環境險惡,使人裹足不前。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長,然至酒酸而不售。問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輒迎而齧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狗吠不驚】

吠:狗叫聲。狗偶爾的叫聲不會引起驚慌。形容社會太平安定。

出處:《後漢書·岑熙傳》:「(熙)遷魏郡太守,……視事二年,輿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賊,岑君遏之;狗吠不驚,足下生氂。』」

【狗吠之驚】

吠:狗叫;驚:驚嚇。比喻小的驚嚇。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今中國無狗吠之驚,而外累於遠方之備。」你不至於被這~所嚇倒吧。

【狗咬呂洞賓】

呂洞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狗見了呂洞賓這樣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來罵人不識好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沒良心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你這是~,把人家的好心當驢肝肺了。

【畫龍不成反為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出處:《後漢書·儒林傳上·孔僖》:「[僖與崔駰]同游太學,習《春秋》。因讀吳王夫差時事,僖廢書嘆曰:『若是,所謂畫龍不成反為狗者。』」

【嫁狗隨狗】

比喻女子只能順從丈夫。

出處:宋·陳造《題六幺後》:「蘭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隨狗雞隨雞。」

【狗行狼心】

比喻行為兇狠,心腸毒辣。

出處:元·白樸《惱煞人》套曲:「恨馮魁,趨恩奪愛,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這廝敢狗行狼心,~。★元康進之《李魁負荊》第二折。

【狗血淋頭】

舊時迷信說法,謂狗血淋在妖人頭上,就可使其妖法失靈。後形容罵得很兇,使被罵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樣,無言以對,無計可施。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三回:「馬知府道:『必然是個妖人!』教去取些法物來。牢子、節級將李逵捆翻,驅下廳前草地里,一個虞候掇一盆狗血沒頭一淋。」

【狗彘不如】

彘:豬。形容品行卑劣到連豬狗都不如的程度。同「狗彘不若」。

出處: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四十八回:「君有難,臣當不顧其身而救之,豈言退耶!直狗彘不如也!」你這~的萬惡敗類,你在千秋的青史上是要永遠受著萬代的唾罵的呵!★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

【狗彘不食其餘】

狗豬都不吃他剩下的東西。形容人極其卑鄙齷齪。

出處:《漢書·元後傳》:「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而兄弟邪!」士大夫為官爵所釣,用心至是,可謂~。★宋·王明清《玉照新志》第五卷。

【狗走狐淫】

比喻卑劣淫 亂。

出處:無

【狗仗人勢】

仗:倚仗、仗勢。比喻壞人依靠某種勢力欺侮人。

出處:明·李開元《寶劍記》第五齣:「(丑白)他怕怎的?(凈白)他怕我狗仗人勢。」你就~,天天作耗,在我們跟前逞臉。★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四回。

【畫虎類犬】

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端福不甚聰明,恐~。★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一回。

【掛羊頭,賣狗肉】

掛著羊頭,賣的卻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賣馬脯於內也。」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懸羊頭,賣狗肉,壞後進,初幾滅。」

【畫虎不成反類狗】

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無力量,使不得我們的兵器,恐學之不精,如「~」也。★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八回

【雞零狗碎】

形容事物零碎細小,不成系統。

出處:茅盾《雨天雜寫》:「則此一特點不能不有一佳名,故擬題曰:"雞零狗碎"云爾。」那~的事,恕不細說,但值得大書特書的奇蹟,放過未免可惜。★高曉聲《李順大造屋》。

【狗彘不若】

彘:豬。連豬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連豬狗都不如的程度。

出處:《荀子·榮辱》:「人也,憂忘其身,內忘其親,上忘其君,則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你這~的萬惡敗類。★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

【狗續金貂】

比喻濫封的官吏。

出處:清·筱波山人《愛國魂·勤王》:「嗟滿座狗續金貂,則索要清海宇誰把狼煙掃?」

【見兔顧犬】

顧:回頭看。看到了兔子,再回頭叫喚獵狗去追捕。比喻動作雖稍遲,但趕緊想辦法,還來得及。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夫~,或未為晚,今能議及,豈不猶愈於已。

【狂吠狴犴】

吠:狗叫;狴犴:傳說中一種野獸名,這裡指狂犬。狂犬亂叫。

出處:唐·柳宗元《乞巧文》:「王侯之門,狂吠狴犴。臣到百步,喉喘顛汗。」

【獲兔烹狗】

比喻事成之後排斥以至殺害有功之臣。亦作「狡兔死,良狗烹」。

出處:梁啟超《論中國之將強》:「南洋一帶,敬微華人,必不有今日。今雖獲兔烹狗,得魚忘筌……然篳路藍縷之功,在公論者,終不沒於天下。

【雞飛狗叫】

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直叫喚。形容亂成一團。

出處: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反「掃蕩」》:「忽然,鄰庄雞飛狗叫,老鄉們拖著孩子向庄外奔跑。」

【雞飛狗跳】

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到處亂跳。形容驚慌得亂成一團。

出處:茅盾《鍛煉》:「然而陳克明卻在這裡想像,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懼怨恨所造成的雞飛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雞犬不安】

形容騷 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同「雞犬不寧」。

出處:無

【雞犬不留】

形容屠殺殘酷,連雞狗都不能倖免。

出處:《三國志·荀彧傳》:「引軍從泗南攻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這是一筆永遠算不清的債!以言殺戮,確是~。★老舍《吐了一口氣》。

【雞犬不寧】

寧:安寧。形容騷 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出處: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你弟兄窩藏強盜,鬧了兩座軍州,自去落草。官府著落地方搜緝,攪得~!★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六回。

【雞犬升天】

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鍊成仙后,把剩下的葯撒在院子里,雞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後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狂犬吠日】

瘋狗對著太陽亂叫。比喻壞人自不量力地叫囂。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傫如喪狗】

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頹喪。傫,古同「累」。

出處:語本《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累累若喪家之狗。」裴駰集解引王肅曰:「喪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見飲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於亂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籬牢犬不入】

籬笆編得結實,狗就鑽不進來。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壞人就無法勾引。

出處:無

*文字轉載自點燈教育|插圖為攝圖網授權圖片

*學語文綜合編輯

感謝您把每天珍貴的幾分鐘留給一本書、幾段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語文 的精彩文章:

100本世界超棒童書!適合0-10歲!
願我們走出考場她平安歸來!

TAG:學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