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仙游僅有3人的姓氏就有22個,有些姓氏你或都沒聽說過?

仙游僅有3人的姓氏就有22個,有些姓氏你或都沒聽說過?

仙游《百姓故事會》

第89期

谷、包、常、巫姓

核心提示:

根據縣公安局提供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8月18日零時,我縣僅有3人的姓氏共有22個,分別為應、燕、閆、刑、席、巫、鄔、申、全、喬、戚、農、明、蒙、路、況、匡、昊、谷、藩、常、包。他們中大部分是外來人口,分布在我縣各個鄉鎮,本期今報隨機採訪了4個姓氏人員,向讀者展示他們在仙游的發展及現狀。

仙游小眾姓氏之三人姓——

愛情和理想在異鄉

谷姓

谷氏圖騰

谷的本義是兩山之間狹長而有出口的地帶。谷,在甲骨文中像水盈盈從口中流出之狀。

谷氏家訓

一、 孝道

做人須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

二、勵志

讀書志向在聖賢,詩書萬卷莫不覽。

三、創業

祖輩創業當珍惜,一粥一飯來不易。

四、處事

了凡四訓弟子規,人生修養座右銘。

五、修行

廣結善緣行善事,莫以禮欲傷物命。

尋根問祖

谷姓起源說法多種,其一,出自嬴姓,與趙、秦同一個源流。他們都是黃帝的後裔,傳至舜的時候,被賜姓為嬴。嬴氏的後代有叫非子的,被周王封於秦谷,後來成為秦國和谷國(在今天的湖北谷城),秦為公爵,谷是伯爵。春秋時谷國的後代開始以谷為氏。谷國後被楚國吞滅,其王族後裔子孫及國民中多以國名為姓氏者,稱谷氏,世代相傳至今。其二,出自姬姓,他姓改姓而來。據《鼠璞》所載,古代有郤姓,唐叔虞後代,後去掉邑旁改為谷姓。其三,出自植物名稱,出自古代農耕氏族部落,屬於以農作物名稱為氏等。

谷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228位,在2007年和2010年中國姓氏排行第144位,人口較少,約佔中國漢族人口的0.08%。谷姓在中國分布較廣,尤其江蘇、河北、山東、河南多此姓。在我縣人口分布姓氏中,谷姓人數也少之又少。

谷小林祖籍四川:

為愛來仙 拿手滷麵

谷小林,原籍四川平昌縣,二十多年前與妻子相戀後,便來到蓋尾鎮生活。都說換一個地方重新開始新生活,總會有或多或少的不適應,但谷小林卻說自己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他反而覺得親切,仙游的本地話自己也說得很地道,好像自己就是本地人一樣。

對於美食,谷小林說他十分感興趣,愛研究各種吃的做法(如圖),仙游的所有特色美食自己都會做,滷麵更是拿手,因此,每次朋友們有要辦酒席都會請他過去當「大廚」。

我們都知道粽子是用粽葉包的,但是你可能還不知道竹筒粽子。谷小林說,自己曾經在石獅開過一陣子的竹筒肉粽店,如何讓竹筒肉粽味道特別,是他那時候的「心事」。

谷小林告訴記者,竹筒肉粽需要把糯米淘洗乾淨後,浸泡4小時以上,瀝干水,加入所有調味料和各種切成小丁的輔料,拌勻,可以冷藏過夜,更好入味。由於每個竹筒都不一樣,所以要注意看好配對,每一對用棉線紮緊下端,將泡好的材料用小勺裝入竹筒,注意輕敲竹筒,讓米粒緊實,直到完全裝滿。再用粽葉包住竹筒開口,棉線紮緊,將竹筒放入放好水的高壓鍋中汽壓閥後30分鐘就好,味道清新可口。

谷小林說自己從事過很多職業,現在從事水洗化工,他笑道,「三百六十行,我干過三百六十一行」。目前全家人都在石獅工作,但每次回來時,他都會帶上家人去仙游的很多景點遊玩。

包姓

包氏圖騰

包姓,伏羲氏繼承其母讎夷氏的蛇圖騰為姓。「包」的「勹」和「巳」均為蛇。「包」與「抱」古為同義,即讎夷氏之女華胥懷抱蛇子伏羲之像。因而伏羲熟食稱「庖俎」,稱為「庖犧氏」。

包氏家訓

豪滑胃威,凈羅比峻。節婦守義,子歸宗。

——宋·包拯

姓氏對聯:盡交天下賢豪長者;常作江山煙月主人。

尋根問祖

包姓來源一:出自風姓,為上古傳說中的部落酋長太昊(伏羲)的後代。太昊創製八卦,教民捕魚、畜牧,以充庖廚,故又名庖犧或庖羲。據《路史》載:「包羲氏後有包氏」。來源二:為春秋時楚國大夫申包胥之後。來源三:出自鮑姓,據《後漢書》載,丹陽包氏,本為鮑氏,為避王莽之亂,改鮑為包,成為包姓的一支。來源四:蒙古族包姓,成吉思汗直系後代,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蒙古族第一大姓。來源五:《周易·繫辭下》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包君祖籍四川:

勤做儉吃 少回娘家

勤勞持家

在郊尾鎮染厝村村村主任吳元忠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這個村最靠近山的一戶人家,見到了50歲的包君,她齊耳短髮,身材嬌小,正在門前的空地上曬棉被。

包君十分熱情,邀請我們坐下喝茶聊天,說著便拉來了椅子。包君告訴我們,她的老家在四川省墊江縣包家鎮,家中有姐弟,都已成家立業。在包家鎮,農業歷來是當地的主要產業,農戶大多自給自足,成天在田裡勞作也只能糊口飯吃。30多年前她聽同鄉人說福建沿海可以打工,便到了仙游,後經人介紹嫁給了丈夫陳建清。

那個年代許多外省女孩來仙游打工,她們嫁到仙游,被一些排外人士戲稱為「地名+婆」,如「四川婆」、「安徽婆」「貴州婆」。她笑言四川女人常給人愛玩愛打扮、性格潑辣、生活瀟洒、不理家事的印象,然而記者在包君身上看到的不是閑散舒坦,反而是莆仙女人的吃苦耐勞。

吳元忠說她「持家肯干,白天上班晚上下田」。包君的丈夫是鋸木工人,在木製品廠上班,她曾在當地有名的鞋廠上了9年班,因為做事有條理、手腳麻利還被選做班組組長。後來她也跟隨丈夫在木碗廠做過磨光工等。「嫁過來就是過日子,以前夫家經濟也不好,夫妻兩『勤勤做,儉儉吃』養大了兩個孩子。」包君流利的莆仙方言中還夾雜著一絲四川腔調。包君說丈夫和兩個兒子都是老實人,兒子們相繼到了娶媳婦的年齡,一直尋不到合適的人家,這成了她的一大心病,前年她回娘家還特意叫親戚留意,始終沒有得到消息。

30年來,包君只回過4次娘家。「回去一趟都要花幾千塊,賺錢不容易沒什麼事也就不回去了。」這兩年經濟稍好,也得了空閑,她便一個人回去看望年近八旬的父母,說起父母包君顯得有些愧疚。「沒什麼能給他們的,每次回去還要給我雞蛋土特產。」包君說道。

常姓

常氏圖騰

守「家」之族。常是常羲氏姓氏,與尚為繁簡字。常羲氏主月亮觀測,制定十二月太陰曆。始祖:康叔。堂號有「知人堂」、「金吉堂」、「太原堂」、「積善堂」、「受宜堂」、「學古堂」等。

常氏家訓

敬祖宗、孝父母、敦骨肉、尚勤儉、睦族人、助婚喪、慎婚姻、教子弟、肅閨門、綿後世。

尋根問祖

常姓主要源於姬姓,相傳黃帝有臣常先、常儀,但常姓在夏商時代的活動沒有任何資料。周武王姬發封其弟姬封於康,周成王時轉封於衛,衛康叔支庶食采於常,子孫以邑名為氏。春秋吳王封支庶於常,子孫以邑名為氏。楚大夫恆思公後有恆氏、常氏,為避北宋真宗名諱,改恆姓為常姓。

山東、江蘇為早期常姓發源地,此種發源格局,使得常姓很早就散居於大江南北,據載,戰國時代,北方河南、河北南部地區以及南方吳、楚等國,均有常姓。 今日常姓以河南、山西、黑龍江、吉林、河北等省居多。常姓郡望有平原、河南等。堂號有「知人堂」、「金吉堂」、「太原堂」、「積善堂」、「受宜堂」、「學古堂」等。

常健祖籍山西:

第二故鄉 讓心安放

愛崗敬業

昨日,記者採訪了鯉城街道的常健。今年55歲的常健告訴記者,他父親是山西南下幹部,1949年他父親從山西南下福建,一家子來到仙游,都在糖廠上班,連同妻子也都是糖廠員工。

常健說,以前莆仙地區有3戶常姓人家,仙游2戶,莆田1戶,仙游的另一戶常氏是常登榜一家,常登榜曾任仙游縣委書記。莆田的一戶常氏是常健的堂哥,今年已經94歲了,現在一家子在福州工作生活。常健的三個姐妹,一個在莆田,一個在仙游,一個在福州工程學院工作,各自安好。

「以前回去過一次,但因為水土不服,又回到了仙游。」在仙游出生的常健,1989年原打算回山西定居,但因為不習慣山西的氣候環境,身體不適,又返回仙游定居,一直生活到現在。常健說,「從小在仙游生活,早就把仙游當成故鄉」。

常健的妻子也在仙游出生,從小在仙游生活。他們沒有回到原籍地,紮根於仙游。常健妻子祖籍福州。她告訴記者,糖廠倒閉後,有一批人賣掉了仙游的房子回原籍地,有一批人跟他們一樣留在了仙游,紮根在仙游,「仙游氣候很好,很宜居,夏天不會太熱,冬天不會太冷,在這生活挺好」。

時光如白駒過隙,一瞬眼,常健已在第二故鄉生活了五十幾年。如今,常健夫妻倆在仙游生活,孩子在福州工作。常健在縣供電公司當駕駛員還未退休,仍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他那高大結實的身材,看起來格外的精神奕奕。

巫姓

巫氏圖騰

巫的本義為禱告神靈賜福的人。古時,女子能侍奉無形的鬼神,用音樂和舞蹈使其顯靈,稱為「巫」。甲骨文中的「巫」字,像人舞動雙袖跳舞。

巫氏家訓

摘自寧化縣翠江鎮巫氏祖裔公房譜——

家之有規,猶國之有法。然國法治於未事,家規禁於既事,所係為尤急也。我族戶口日蕃,防微杜漸,不可不慎。用立規條若干,事不嫌於瑣屑,語無取乎艱深,凡以求其易知易從,俾賢愚皆有所率循爾。

尋根問祖

巫是中國古代一種專門從事祈禱、占卜活動的職業,以職業為氏。上古時候有一種專門從事祈禱,祭祀,占卜活動的職業,叫作巫人。巫人在古代被認為是上天的使者,受到王族顯貴和一般百姓的尊崇。巫人還常常管理天文,醫術,算術方面的事情,在朝廷中的地位相當高。

在夏朝和商朝時,巫又被分別稱為巫祝和巫臣。商代時就有巫臣巫咸和他的兒子巫賢,是當時的占星巫姓巫氏名祠家。巫人的後代中有以官職為姓氏的,稱為巫氏,是今天巫姓的主要來源。

巫鳳香祖籍三明:

拿手燒麥 跳舞最愛

孝敬長輩

在賴店鎮錦田村,祖籍三明的巫鳳香正在逗弄剛剛兩個月的孫子。愛人年輕時在三明工作,二人由此認識並結婚。在仙游生活20多年,兩個孩子都已經成年,她也很好地融入仙游的生活中。

20多年的時間,她的仙游話還是說得一般,記者採訪時,她都是用普通話進行交流。不過她告訴記者,仙游話她都能聽得懂,交流也基本沒有問題,尤其是熟人,不過不熟悉的人乍聽之下,還是覺得「潦草」。

逢年過節,巫鳳香已經也跟著仙游的朋友們學會製作許多仙游特色美食,比如紅團等等。巫鳳香是客家人,還做得一手客家好菜,甚至還會釀酒、並製作糯米糰子,而她最拿手的則是寧化燒麥。

現在,巫鳳香在離家不遠的一家工廠里做磨工,曾經和愛人在皮革廠工作後,婚後勤儉持家,她將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

在仙游這麼多年,她還沒認識一位與自己同姓的朋友,不過她並不在意。在她的老家三明寧化縣,巫姓一族也聚居在一起,但同村的也有其他姓氏。

除了辛勤上班、含飴弄孫,樂觀開朗的巫鳳香也常和村裡的姐妹們一起跳廣場舞,還參加了村裡的大鼓隊,偶爾也外出演出。村裡的大小活動她也積极參加。巫鳳香和演出隊、工廠里朋友們相處都很融洽,大家聚餐時,她也經常會露一手,尤其是她做的燒麥,更是為她贏得不少「人氣」。

人在仙游,會不會思念家鄉?巫鳳香告訴記者,現在交通越發便利,她每年都會回娘家多次。年逾八旬的老母親身體不錯,偶爾也會來仙游看她,思念之情有處可寄便好了。

大家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仙游今報 的精彩文章:

貞節牌坊長啥樣?仙游僅存的一座在這個村,背後故事讓人感動!快去看看吧
仙游縣疾控中心:警惕流感水痘猩紅熱!

TAG:仙游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