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和恨你,都是同一個理由
周末, 有快大半年不見的老朋友,忽然約見咖啡。好一段不見,老友頭髮又長了很多。見面的時候,見到在他的桌上放著一本《吉它與爵士》。看到這本書時,心裡真的很開心。人們總是日復一日工作,親幸還有那麼一些不靠譜的朋友,還在玩著不靠譜的音樂,不被了無生趣的生活淹沒。
朋友談及近來的煩惱:初見女友時,陪她開著十幾個小時的車,去到女友家很遠的鄉下。喝米燒,看雪景。睡夢裡,依稀田園邊有星星和小狗。那樣質樸的女生,深深打動著他。說起女友是農村女娃,特別純真,因為對方和城市成長的女生很不一樣,不市儈,也沒有任何「心機婊」的跡象。就這樣一直相處了幾年,疼愛並寵愛著。為了提升她的適應城市節奏的能力,幫她精英英語培訓班,幫她找工作,帶她各種玩......兩人的確也很快樂。
但相處久了,問題也來了。因為其太「純真」而不具備現實在城市生存的能力,與自己「嫻熟」城市人際交友理念不匹配,在共同的志趣愛好上,也很多差異,感情是有的,但彼此的差距也是大的。當初選擇是因為對方與自己不同而喜歡,後來不喜歡也是真的太不同了而不喜歡,這種前後矛盾,真心不知道怎麼辦。
我愛你和恨你,都是同一個理由。面對這種愛恨交加的情況,我們要怎麼辦?
01
我們因為不同,彼此吸引
我們心理學當中,有一種吸引叫互補性吸引。也就是,對方有的品質我沒有的時候,對方就會散發出一種特別迷人的味道,發現對方是和我完全是不一樣的物種,真是太動人一瞬間的相遇。一個動,一個靜,一個特別控制,一個特別配合,這好像是天生一對,剛碰撞在一起的時候,這種感覺就像是蹺蹺板真是太美妙了。我是A,另外一個是-A,就像是我的對立面一樣的存在,彼此像磁體一樣的兩極被深深吸引。
心理學理論對這樣的吸引的解釋是,人有追求自我圓滿的功能。我們總希望自己能活出一個圓,當這個圓有缺口的時候,我們希望自己的另外一半能補上。舉個例子,某女生特別外向超級有活力,她喜歡的男生總是那種酷酷的,冷冷的基本不怎麼說話和愛搭理人的男生,她說這樣的男生對她有致命吸引力。但真正走進這些男生的世界,她又抱怨這些男生的」酷」真的太冷漠不夠熱情而受傷,但再下一次她又會義無返顧的喜歡上同一種類型。之所以稱為「致命吸引力」,愛恨都是同一個」坑「里生出來了,兩種衝突都糾纏在同一個品質里,陷入這樣的境地,就會特別痛苦。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性調查婚姻生活品質,互補性吸引而結合的婚姻幸福感和穩定性會比較高,相互搭檔,處處配合滿足到對方的不同需要。也就是有人愛製造垃圾,總會搭配一個會愛乾淨收拾的,怪不得《野百合也有春天》里唱到的一句:「我愛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變」,也許傾訴的,就是這麼一個滋味。
02
我們因為相同,相互欣賞
因為差異,我們會被吸引。同樣相同的人,我們也會很喜歡。也就是說一個性格是A的人,會吸引來一個同樣的A。人際吸引法則里,我們稱之為相似性吸引。人的自戀本能,讓我們彼此產生了愛意,是因為在你的眼中,我看到了我自己,我愛你就像我愛我自己一樣的愛。所以,有一些共同的價值觀和興趣愛好結合而成的婚姻,夫妻在共同志趣生活上的分享與交集會多一些。但這同樣也存在著問題,如果兩個人都愛說話,沒有傾聽者,這個交流便太會是一個順暢的交流。如果兩個人都愛吃同一種麵包,麵包也會因為不夠,雙方而彼此爭吵,誰讓步也會成了一個新的問題。
國內婚戀交友平台,擺在第一位信息的是,有幾套房,收入多少。因為,在社會醫療保障還不夠健全的中國,安全感成了女孩選擇的重要條件。而在國外的交友平台,特別看重彼此的共同志趣愛好的了解。我有一個遠方,恰好那個遠方也是你要去的,我們可以朝同一個方向眺望,一路同行。
03
好的親密關係是,1加1大於2
真的沒有所謂完美愛情,AA結合,或者A和-A結合,都沒有所謂的完美。我們在關係里,要麼學會妥協,要麼學會創造。也就是,妥協的是,總要有一方先學會先滿足一方。當我們先主動滿足到對方的要求的時候,對方也就比較容易從回報的角度,也回應和看見我的需要。1+1大於2。
舉個例子,我以前看電影,我愛看言情片,越是沒人愛看越是不叫座的電影我越喜歡。而我先生喜歡看槍戰科幻類的,一起去了幾次我基本都在打瞌睡。我們就給彼此下了個結論,陪對方去看電影是浪費時間。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各看所好。在電影院看到雙雙對對自己又感覺到孤單,回來抱怨彼此沒交集。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橋,越來越不交集,也容易冷戰爆發。
後來,經過學習和成長,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親密關係的雙方,各自貢獻自己的喜歡,相互耕耘和培養交集的興趣,是需要對對方有愛才能辦到的。
後來,我再一次主動提出陪先生一起去看動作大片,他當下表示不需要我陪,擔心我覺得無聊。但我明確表態說,真心愿意陪伴,沒有一丁點被迫和不情願。在電影院里,我嘗試認真投入影片沒有不耐煩的玩手機。當用心看進去了那些動作片,發現其實也沒有那麼「難看」,發現有些科技畫面感的確也挺酷炫。
和他一起沒心沒肺的大笑,也漸漸修改了自己的一條觀影信念:不夠」深刻「的電影不具可看性。這事過了不久,先生居然破天荒的主動約我去看「言情片」。他說他特意上網去查資料,說某片影評特別好,他願意陪我去看。天嚕哦,各自看電影這麼長時間,他又再次主動約看「睡覺片」。影片結束,他也還會侃侃而談片中男女豬腳如何如何,發現他其實也是有當「文藝青年」的潛質,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這真真驗證了一條,當我願意為你付出,對方也更願意為自己付出,能量是守恆的。很多親密關係的雙方,都固守在自己的這一邊,死活也不邁開主動的第一步,倆相遙望,而活活枯竭而死。你分享你的一葉芬芳,我願意走近你的一片土地,1加1的志趣愛好分享,收穫大於2。
04
親密關係像鏡子,映照出我們的「不完美」
還有一種解釋是,對方永遠是你的一面鏡子,我們自己內在不接納自己的某一個部份,都會完整的在你的另外一半顯化出來。
舉個例子,我的諮詢案例里,有一個女孩,特別會討巧也就是很懂得左右逢源,但她找的另外一半,居然十分的耿直沒有半點的彎腸子。但女孩十分痛恨對方這種「不懂人情世故」,覺得男生這樣容易吃虧。以至於女孩一直要干涉這個男生的事業上的人事關係,要調教對方如何如何辦事,雙方關係一度鬧得很僵,因為男孩堅持他的為人處事原則。
後來諮詢中,探索了下這個女孩的原生家庭,家裡連生了三個女的,因為她是最小的女孩,生下她,父親對母親很失望,便把她被送去了姑姑家。因為是寄養他人籬下,女孩從小就學會了察顏觀色。太早過於「早熟」的她,常常需要扮演討好角色的她,一方面感覺到委屈,同時也憎恨著母親為何當初把自己送人。對於這一段童年經歷,她是痛苦的。
所以,當自己的另外一半,可以堅定的做自己而不太去顧及別人」臉色「的時候,對她來說,這意味著沒有安全感,她收到的恐懼是:不看別人臉色辦事,就是不乖不順從,會被懲罰會有不好的下場。所以每當抱怨對方不夠「左右逢源」的時候,其實觸發的是,她的生存界限被挑戰。當我們可以看清,我們的這些不同,到底我們真正在敏感和痛苦什麼,就不會迷失在表面的這些不同而所帶來的戰爭之中。
總是不完美的愛,但我們依舊可以在這樣的不完美當中,學習和平共處,學習如何相愛。
作者:徐藝端,光合心靈首席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德舞動治療師,美中團體治療師。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光合心靈花園。
歡迎投稿
GIF
如果親情成為羈絆,你如何衝破那道高牆?
※作為一個美女,你們這麼看我太不公平了!
※沒有焦慮的愛,沒有地址的信
TAG:十分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