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這些傳統習俗延續至今,值得收藏!
春節
在咱們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中,先人們總結出一套春節的習俗,一些習俗、傳統延續至今,成為人們在春節里的「行為準則」,接下來讓我們一塊看看,正月里都有哪一些文化習俗吧!當然,這些風俗習慣,僅供參考噢!
初一
大年初一的習俗有拜年、占歲、聚財、拜神、吃齋、飲屠蘇酒、吃年糕、吃餃子、吃湯圓、吃麵條、喝「元寶茶」、拜年、占歲、給壓歲錢、不殺生,不掃除等。大年初一,禁忌較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滿)、不能掃地(即使爆竹紙、果殼紙屑撒遍地,也不能掃,說是把「財神」給掃掉了)、不能相罵、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為「和和氣氣」),見面須說賀年吉利話
初二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初三
正月初三這一天的漢族傳統年俗有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飯等。大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於身上,以化解口舌。
初四
正月初四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漢族民俗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破五習俗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初六
正月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 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占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初八
正月初八是穀日,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一些商場或店鋪在今天開業,主要是取「發」之意。願生意興隆,四季發財。
初九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誕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天界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這一天的漢族民俗,婦女多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初十
正月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十一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十五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鬧花燈,猜燈謎。
GIF
旺
財
旺
福
狗年吉祥
HAPPY CHINESE NEW YEAR
(註:以上內容為民間風俗傳統,不代表官方論點)
編 輯 | 孫平平
校 對 | 勾 鐵
審 核 | 馬國棟
TAG:香河廣播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