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人鬥茶之龍團勝雪

宋人鬥茶之龍團勝雪

鬥茶分前後兩個時期:前期斗味斗香,後期斗色斗浮。鬥茶,是茶葉品質和沖點技藝的比試較量,是宋代文人士大夫階層相當風雅的一項文化娛樂活動。如果把宋代鬥茶大致劃分兩個時期,范仲淹《鬥茶歌》應是前期鬥茶的一個標誌。那時玩鬥茶互相較量的是「茶味」和「茶香」斗試的未茶尚綠色,點擊出來的沫餑則以青翠為佳。《鬥茶歌》有句云:「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心翠濤起。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兮薄芷蘭。」

前期鬥茶用盞以「碧玉甌」為貴,堪與黃金碾相匹配,這應是越窯青瓷甌或青白瓷盞。北宋前期茶甌以越窯稱最,宋初隱士魏野(960一1019)《謝長安孫舍人寄惠蜀箋並二首》之二有句:「誰將新茗寄柴扉,京兆孫家小紫微。鼎是舒州烹始稱,甌除越國貯皆非。」前期鬥茶時碾成的未茶是青綠色的,這在宋人詩詞中有頗多描述。前述宋庠詩中「越瓷涵綠」、楊億詩中「越甌猶借綠」,這「綠」描繪的就是茶乳的彥色。

還有丁謂(966一1037)《北苑茶》有句:「掇進英華盡,初烹氣味真。細香勝卻麝,淺色過於筠。」他形容這未茶的顏色猶如竹子的青皮。五代至宋初文學家徐鉉(916一991)《和門下殷侍郞新茶二十韻》也說:「輕甌浮綠乳,孤灶佘煙。」茶的沫餑似「綠乳」般浮在淺色的茶甌上。正因為前期未茶是自然的青綠色,所以選擇的茶甌盞都是與之相匹配的青白瓷。蔡襄(1012一1067)的《茶錄》則是後期鬥茶的一個標誌。

《茶錄》撰於皇佑四年(1052),時蔡襄在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任。他在《後序》中說:「臣皇佑中修起居注,奏事仁宗皇帝,屢天問以建安貢茶並所以試茶之狀。臣謂論茶雖禁中語,無事於密,造《茶錄》二篇上進。」就在此年,64歲的范仲淹逝世。後期鬥茶,「茶色貴白」,這在《茶錄》中明確記載。問題是:「貴白」之風起於何時?范仲淹作《鬥茶歌》時可有此風?宋子安《東溪試茶錄》透露了一些信息。宋子安的生卒年不詳,但從其《序言》中:「近蔡公作《茶錄》」一句可知,《東溪試茶錄》當撰於皇佑四年(1052)後不久。

《東溪試茶錄》又記:「茶之名有七:一曰白葉茶,民間大重,出於近歲,園焙時有之。」由此明白,白葉茶為民間大重,只是「近歲」間的事。而蔡襄《茶錄》距范仲淹《鬥茶歌》有18年之久。可以說,范仲淹作《鬥茶歌》時「茶色貴白」還未成時尚。即使在「茶色貴白」流行時期,華競白茶十分稀缺。在北苑,白葉茶數得清楚只有21株,宋子安在巜東溪試茶錄》里有明細記載。後宋徽宗《大觀茶論》「名茶產地」也記述得一清二楚。

自然資源極其有限,以至後來漕臣鄭可簡為取悅宋徽宗,始創銀絲水芽,「蓋將已檢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縷,用清泉漬之,光瑩如銀絲,方寸新胯,小龍蜿蜒其上,號龍團勝雪。」(方以智《通雅》),此每斤計工值四萬,造價驚人,其量更有限,僅能供皇家把玩而已。民間玩鬥茶還是常品。所以在與蔡襄同時代人的詩詞中,仍有不少「散碧」、「綠塵」、「綠雲」的描繪。陳襄(1017一1080)《靈山試茶歌》:「轆轤細繩井花暖,香塵散碧琉璃碗。」

強至(1022一1076)《謹和答惠茶之什》:「綠雲浮面味回長,每飲疑兼盛德香。」蘇軾(1036一1101)《水調歌頭.桃花茶》:「輕動黃金碾,飛越綠塵埃。」不過,蘇軾在《周安孺茶》中,也有白葉茶勝過綠茶的讚許:「閩俗竟傳誇,豐腴面如粥。自雲葉家白,頗勝中山醁。」醁,即醁酉義,酒面上浮起的淺碧色濃汁浮沫。詩人借醁酉義譬綠茶沫餑,葉家白沖點出來的茶湯豐腴如粥,勝於「醁酉義」。這裡值得注意的是蘇軾點出了這是「閩俗」,因為其他地方几乎沒有這種「葉家白」。

即使朝廷重臣,得到皇上恩賜的小龍團茶,也捨不得拿出來點試茗戰。蘇軾在另一首《月免茶》中說:「此月一缺圓何年,君不見鬥茶公子不忍斗小團,上有雙銜綬帶雙飛鸞。」真正能用白茶來鬥茶茗戰,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顯榮侈奢的事,恐怕除了朝廷,只有生產白茶的閩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普洱茶為何會發酵
茶藝中,茶道六君子扮演什麼角色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