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於食知量(6):由正思擇食於所食(6)觀少勝利

《瑜伽師地論》於食知量(6):由正思擇食於所食(6)觀少勝利

於食知量(佛教的飲食觀)(6):

由正思擇食於所食(6)觀少勝利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一、一、一、二、

觀少勝利

又此段食有少勝利。

前面是說「段食」有這麼多的過患,但是它也不是完全都是過患,還是多少有一點勝利,但是勝利不是很多。

此復云何?

少少的勝利是怎麼一回事呢?

謂即此身由食而住、依食而立,非無有食。

生命體,因為有了飲食,就是有了段食,當然也有悅意觸食、意思食、識食。因為有食的關係,它有營養來支持,使令身體、四大能夠融合而不會分散、不會散壞,所以叫做「而住」。「依食而立」,因為飲食的營養的關係,能夠建康的存在。「非無有食」,沒有飲食,生命無法相續,所以飲食還有這個力量的。

韓清凈披尋記》:「謂即此身由食而住者:謂食與身能為任持,是名由食而住。食所建立,是名依食而立。

從出生直到老死都是以食來建立維持生命體的,是名由食而住。受用飲食以後,會變成體內的營養、血、皮肉等等,建立身體各種組織機能,稱為依食而立。

云何名為有少勝利?

怎麼叫做有少勝利呢?為何說受用飲食還是有少少的利益呢?

謂即如是依食住身、最極久住或經百年,若正將養或過少分,或有未滿而便夭沒。

「謂即如是依食住身」,依靠飲食的營養身體而能夠存在。螚存在多久呢?「最極久住或經百年」,最長久的時間可能會能夠到一百年,到一百歲。「若正將養或過少分」,若是能夠注意地調養它、懂得養生,壽命那可能超過一百歲,「或過少分」。「或有未滿而便夭沒」,或者怎麼樣努力調還是沒有滿一百歲中間就死掉了,有這種情形。

若唯修此身暫住行,非為妙行。若於如是身暫時住而生喜足,非妙喜足。亦非領受飲食所作圓滿無罪功德勝利。

現在告訴修行人受用飲食的心態。

「若唯修此身暫住行」,若是一個人為了身體的存在,暫時維持生命,只是想辦法運動、吃些營養的東西,使令身體健康。「非為妙行」,不是妙行,不是正確的觀念。

「若於如是身暫時住而生喜足、非妙喜足」,若只是為了維持身體健康安住的喜足,不是能支持色身修行的微妙喜足,「非妙喜足」,這也不是好的喜足,不是好事。

「亦非領受飲食所作圓滿無罪功德勝利」,身體健康了,應該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祇是做這個身體健康的事,還沒有得到更圓滿無罪的「功德勝利」。

將來、來生怎麼回事,修聖道的事情都不要管,祇是為了身體的健康做這件事,這個不是一個殊勝的事情。

韓清凈《披尋記》:「若唯修此身暫住行者:聞所成地說:一切有情住有三種:謂日別住、盡壽住、善法可愛生展轉住(陵本十三卷二十二頁)。當知此中言暫住者,即日別住,謂由段食增上力故。」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三:「當知此中,一切有情,住有三種,謂1.日別住、2.盡壽住、3.善法可愛生展轉住。初、由食增上力;第二、由命行增上力;第三、由於諸善法不放逸增上力。於諸不善、無記法中,亦有相似不放逸法,如於殺生等事,及威儀、工巧等中,審諦而作;然於善法不放逸者,於現法中,乃至能得般涅槃故,於後法中往善趣故,多有所作。」

一切有情生命能夠安住,有三種類:1、日別住:生命要活著,就需要吃食物,否則每日沒辦法安住。2、盡壽住:有情有多少的壽量?可能是長命百歲,或者短命夭折,壽命多少,即盡形壽安住。3、善法可愛生展轉住:因為修了很多善法,將來會得到可愛的果報,展轉安住。於壽命盡後,可能往生到人天的善趣去,得到可愛生的展轉住。

若不唯修身暫住行,亦不唯於身暫時住而生喜足;而即依此暫時住身修集梵行令得圓滿,乃為妙行,亦妙喜足。

為修行梵行是受用飲食正確的目的。

「若不唯修身暫住行」,若是有一個人的思想行為不完全是修身暫住行,不單只讓生命暫時維持安住而已。「亦不唯於身暫時住而生喜足」,也不是暫時健康安住而產生的滿足。那麼他做什麼呢?他還有什麼事情做呢?「而即依此暫時住身修集梵行令得圓滿」,當然也是要身體健康,假借暫時存在的身體「修集梵行」,可以修止觀,修集聖道,「令得圓滿」使令這聖道能得圓滿。「乃為妙行」,這才是最好的事情,這是好事情。「亦妙喜足」,若是這樣的發歡喜心,這是「妙喜足」。為成道業,方受此食,趣向聖道,趣向修行而受用飲食,才是微妙的喜足。

韓清凈《披尋記》若不唯修身暫住行等者:此中義顯應修善法可愛生展轉住,故說不唯修暫住行,及於暫住而生喜足。由是善法為因緣故,於現法中乃至能般涅槃,於後法中能往善趣多有所作,是故此說修集梵行令得圓滿,乃為妙行,亦妙喜足。

「若不唯修身暫住行等者:此中義顯應修善法可愛生展轉住」,這裡面的道理是表示什麼事情呢?是指於食不唯修身暫住行,應該去多做善事,多修戒定慧,多做善法的時候「可愛生」,由於善法,就會得到一個好的果報,得到好的果報、再修善法,所以叫做「展轉住」。「故說不唯修暫住行」,並不是祇是為了這個身體的存在、健康,祇做這麼一件事,這是太可惜了。「故說不唯修身暫住行,及於暫住而生喜足。」

「由是善法為因緣故,於現法中乃至能般涅槃」,能夠修善法,依善法「為因緣故」,「於現法中」現在的生命中有可能就成功了,得般涅槃了。就算是沒得涅槃,「於後法中能往善趣」,將來能生到好的地方去,因為沒有做惡事,那麼「能往善趣,多有所作」,能夠到人天的善趣去,還更能做更多的功德,「是故此說修集梵行令得圓滿,乃為妙行,亦妙喜足」。為了要修離欲的梵行,修善行,使令戒定慧圓滿,如此才是妙行,亦妙喜足。

又能領受飲食所作圓滿無罪功德勝利。

這個人因為這樣做了,他能夠領受到、能享受到,也就是他有成就了,成就了什麼呢?「飲食所作圓滿」,照樣也要吃一些營養的東西保護身體,受用飲食後能修梵行,因此而能夠成就更多的圓滿、無罪的「功德勝利」,就是自己也會得到聖道的利益,也會利益他人。

韓清凈《披尋記》:「又能領受飲食所作圓滿無罪功德勝利者:謂如下說,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食於所食應知。」如下文說,受用飲食是存養生命,能夠有力修梵行,能夠得到安樂住,得到禪定,遠離罪過的事,而且能夠安穩而住,才是正確受用飲食的心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千萬別迷信過來人
萌萌噠佛教漫畫22觀想篇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