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雙城記——廈門與香港

雙城記——廈門與香港

廈門和香港有很多相似之處。從地理上,廈門和香港都是以一個島嶼為核心的城市,大規模填海,使廈門島的形狀由工字變成圓形,而香港島填海部分主要在靠九龍一側。從香港出發,半天時間,完成了空間上的雙城感知,我又搜集了一些老照片,試著打開時間的維度,把歷史坐標推到1841年,那時歷史舞台上,"廈門與香港"在氣質上,是何等的一致,不分仲伯。

1841年,廈門和香港在英軍的大炮下開埠,成為最早對外通商的口岸。因而被視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清末時期的香港和廈門,都有著連綿起伏的山峰、不寬不窄的海港,依山而建的洋建築,令人嚮往。

廈門、香港兩地的傳統民俗、信仰很相似,下圖所示為抬神巡街,這些民俗一直延續至今,每逢年節,仍然十分熱鬧!

18世紀中葉,攝影技術傳入中國,廈門和香港成為最早引入攝影技術的城市,圖為英資美璋照相館在香港和廈門的分店。

民國時期的香港、廈門街市,分別是皇后大道和大同路的騎樓建築,是歐陸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

香港和廈門的街市,騎樓等建築的風格也是一致的。

民國時期,旗袍風格也分地域,北方的旗袍做工比較粗狂簡單,南方的則細緻多了,曲線掐腰,凸顯身段。廈門人和香港人在裝扮上也十分接近,這也說明了兩地文化的相近之處。

某種意義上來說,廈門與香港是特殊的,是由於種種「偶然」突變而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封閉的封建社會形態轉變為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形態。唯一不同是,香港這個小漁村經歷百年發展,已成為國際大都市,而廈門因受台海對峙和國家制度的制約,錯過了數次發展機遇。歷史長河中,六十八年,一瞬間......但願早日匯聚如初,再登"雙城並進"的中華大舞台。

熱愛旅行的父女倆,只停兩分鐘的小站,也要跳下來拍照留念

餐車上小酌

站台

白鷺洲,白鷺安在?

咖啡一條街

入夜,碼頭

中山路美食街

專門招呼外地人的大"趴踢"

酒店前,暖黃街燈照亮寧靜的夜

用俱樂部平台訂的廈門套餐同款酒店,性價比極高,亮點是洗手台有觀景窗可以看到街景及海景,讓洗漱成為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老年人泡茶館、中年人泡咖啡館、小朋友永遠泡肯德基

大公交—南普陀,廈門大學(廈門島內,所有公交車一塊一位)

規矩我們懂,只乖乖的站在門口拍照留念

南普陀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面臨碧澄海港。該寺佔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3萬平方米。始建於唐代,稱為泗洲寺,元代時被廢,明代重建,改稱「普照寺」,並遷建於現址。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因而得名,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

南普陀寺原屬臨濟宗喝雲派子孫寺院,1924年,轉逢和尚將南普陀寺改製為十方叢林,自此,開放的胸襟與改革精神便深深根植於南普陀道場中。

一入山門,突如其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八個大字,讓人大感意外,太與時俱進了吧!趕緊找了棵大樹,坐在樹根兒上,捋了捋思路……原來邏輯關係是這樣的:本寺為觀音菩薩的道場,地處普陀山的南邊,故名——南普陀。「普陀」,最早出於龍樹菩薩自龍宮取回的《華嚴經》,意為"一朵美麗的小白花"。《華嚴經》第六十八卷中記載了觀音菩薩出世:"……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海上有山多聖賢,眾寶所成極清凈,華果樹林皆遍滿,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解讀自《華嚴經》的部分經文。《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諸如來,靡不護念初發心。《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如菩薩初心,不與後心俱。"不讀華嚴,不知佛法之富貴"。"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個時代,初心常常被我們遺忘,"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出發"。忘了初心,我們常感內心茫然,奔波於柴米油鹽,遺忘了仰望星空的浪漫;忘了初心,我們已不知為何而來,要到哪裡去;忘了初心,時光荏苒常讓我們追悔莫及:悔當初輕易放棄,只要多一點刻苦,多一點恆心和毅力,一切都會不同。思慮至此,頓覺需倍加精進!

廈門大學

廈大食堂對遊客開放

一邊學習,一邊生活

芙蓉隧道

芙蓉隧道塗鴉

「人生,會一直艱難,還是只有童年時才如此?」

「會一直艱難。」

去旅行芭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荷爾蒙在作祟,你「偷吻」了誰
血糖控制好,就不會出現併發症了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