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好的愛情:簡單生長,彼此成全

最好的愛情:簡單生長,彼此成全

GIF

陪著你的第125

? 主播:Zoi ?

她,出身書香門第,音畫雙絕,卻因命運不濟,落入歡場,成為十里洋場花魁頭牌。20歲那年擇一良人情定終生,從此紅袖添香舉案齊眉,生死與共形影不離。

他,出身官宦世家,京城大少,玉樹臨風的風月雅士,37歲時卻於煙花柳巷對她一見傾心,從此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高山流水、琴瑟和鳴。

她,就是潘素。

而他,就是張伯駒。

潘素,原名潘白琴,字慧素,蘇州人,是前清名臣潘世恩的後人。7歲起,母親便聘請名師指導她音樂繪畫。從小,潘素就出落得落落大方,尤其彈得一手好琵琶。

可命運弄人,在她13歲時,生母因病去世。後家道中落,父親續弦,繼母在潘素15歲時竟將她賣到上海的青樓。

在上海天香閣掛牌接客的時候,她的名號為「潘妃」。別的女子大多走風雅路線,她卻以不俗的談吐和善於周旋的個性在美女如雲的上海灘贏得一席之位。

潘素20歲那年,不曾想得遇一人,洗凈鉛華,恩愛一生。

那人就是張伯駒——「民國四公子」之一,他是袁世凱的表侄,北洋軍閥元老、中國鹽業銀行創辦人張鎮芳的兒子。

家世顯赫的張伯駒,不愛軍政仕途,卻醉心於文人之趣,詩詞書畫,無一不精。

張伯駒書法作品《逢雁樓》

當年的他早已遵從家族安排,娶得三房妻妾。平日就在父親創辦的鹽業銀行擔任總稽核,每年到上海分行查查帳走走過場。

那一年,張伯駒按慣例來上海查賬,順便「走花界」,卻對潘素一見傾心,當場提筆寫下對聯贈與佳人:

「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然而,當時的潘素已經和一名叫臧卓的國民黨中將定有婚約。

臧卓一氣之下,把潘素軟禁到一品香酒店。而痴情的張伯駒竟聯合友人,買通了衛兵,劫走潘素。當時的潘素,眼睛已經哭得像桃子一樣了。

1937年,張伯駒在潘素的家鄉蘇州迎娶了這位美人,兩人一同皈依在印光法師門下,法號慧起、慧素。

此後,張伯駒陸續遣散安置了另外三位女子,專心潘素一人。而潘素卸下胭脂粉扣,從此伴隨張伯駒,一生浮沉。

婚後,張伯駒發現潘素有極高的繪畫天賦,便請來名師傳授潘素古文、山水畫。張家收藏有眾多名家的書畫真跡,也成為了潘素潛心研習的絕佳範本。張伯駒還帶她遊歷名山勝水,在大自然中創作寫生。

潘素自述:

「幾十年來,食無冬夏,處無南北,總是手不離筆,案不空紙,不知疲倦,終日沉浸在寫生創作之中。」

如此這般熏陶浸染,潘素的畫藝突飛猛進,竟和張伯駒一起,成為一代青綠山水畫家。

(山水畫的一種,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

和她合作過的大師張大千如此盛讚:

「神韻高古,直逼唐人,謂為楊升可也,非五代以後所能望其項背」。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領導人出訪時,常以她的畫作為禮品贈送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

1958年,其山水畫《臨吳歷雪山圖》曾作為禮品送給英國首相。

潘素《臨吳歷雪山圖》

她所臨摹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在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東京時,贈予日本天皇。

她曾與著名女畫家何香凝共同作畫,三次為抗美援朝義賣。

她還同陳半丁、胡佩衡、吳鏡汀等老畫家合作一本畫冊,敬送毛主席作為生日賀禮,毛主席復函並特派秘書回禮答謝。

張伯駒之於潘素,是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更是慧眼識珠的伯樂。

而潘素對於張伯駒,同樣也是無以復加地理解,毫無保留地成全。

張伯駒一生視金錢為土,愛書畫如命,為了收藏名書名畫,常常一擲千金,甚至不惜變賣家產。別人都說他是敗家子,只有潘素無條件支持。

1937年,溥心畲先生喪母,欲出讓西晉陸機的《平復帖》。這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

張伯駒傾囊而出,想要購回此帖。為了支持丈夫購買恭親王府的這件稀世珍品,潘素不惜變賣所有的細軟首飾,以4萬銀元的代價買下這幅傳世墨寶。

後來一位外商企圖以30萬銀元外購,被潘素斷然拒絕。

1946年,隋代畫家展子虔的《游春圖》流於市面。為了不讓國寶被販至海外,張伯駒和潘素將弓弦衚衕的房產(曾是李蓮英的舊居)賣給了輔仁大學,潘素還變賣首飾,總共湊了240兩黃金才買下這幅名畫。

從此,一家人住到了城外的承澤園。

最轟動一時的,是1941年的一樁綁架案。

汪偽政府的一位師長看上了張家收藏的珍奇字畫,於是綁架了張伯駒。他放話給潘素,說如果沒有三百萬贖金就休想贖人。潘素知道,那些藏品對張伯駒而言就是他的命根子,因此一件藏品都不肯變賣,最後變賣了自己的首飾、四處奔走求助,終於在最後湊齊20根金條,贖回了被綁架了8個月之久的張伯駒。

因為這件事,潘素成就了俠女一名。

1958年,張伯駒被劃為右派,直到1978年才得以平反。這期間,他們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文革浩劫。

張伯駒曾被批鬥、抄家、隔離審查,曾被勒令退職並被要求送往農村插隊落戶。在北京時,因為沒有工作、沒有戶口,張伯駒和潘素只能靠出賣家產度日。家徒四壁、拮据度日中,潘素始終陪在丈夫身邊,無怨無悔地支持著他的收藏事業。

自1956年起,張伯駒和潘素陸續將收藏了30年之久的書畫真跡無償捐獻給國家。

1982年,張伯駒因病辭世。臨終前,他立下遺囑,所藏二十餘幅稀世名跡「全部留給慧素,其餘人不得有議」。

張伯駒曾在《叢碧書畫錄?序》中寫道:「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潘素深知丈夫的畢生心血,就是為了保護這些瑰寶存於祖國境內,以免流於海外。最終,潘素將字畫悉數無償捐獻給國家。

在張潘二人捐獻的作品中,陸機的《平復帖》、展子虔的《游春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黃庭堅的《草書卷》、李白的《上陽台帖》等,都成為了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張伯駒走後十年,潘素靜心作畫,了度餘生,於1992年4月辭世。

年輕時的張伯駒亦是位翩翩公子,在遇見潘素後,餘生再無風流韻事,寫情之作幾乎也只關乎潘素。

張伯駒曾在潘素所畫的《素心蘭》上題詩一首:「予懷渺渺或清芬,獨抱幽香世不聞。作佩勿忘當路戒,素心花對素心人。」

紅塵濁世里,他們始終保持單純清靜,素心相對,風雨扶持。

最好的愛情,無非就是簡單的生長,彼此的成全。

作者/主播

Zoi/主播、自由撰稿人

我可能比你更懂你。

個人公眾號:黑夜裡的光

(ID:heiyelideguang-2017)

一個思想的表達者

片尾歌:王菲、陳奕迅-因為愛情

圖 片 :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夜裡的光 的精彩文章:

TA們的善良,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力

TAG:黑夜裡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