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一種文人的精神想像

書法,一種文人的精神想像

中華大地,自古以來,這裡的人就用一種獸毛做成的工具來書寫。文字的記錄使用它,它是書寫想像力的傳統手段。甲骨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真書,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朝的興衰,在每個時代里,書法是一種在文人士大夫和皇家貴族代代相傳的技藝,乃至是民間百姓所使用的符號工具。如果不把書法放在政治正確和某一種審美偏好來定義,要說清楚它是極為複雜的。但我並不希望書法被定義,因為只要被定義就等於它已經過去,一句話把它說完,只是一種否定。

傳統的角度來說,書法宗師被認定為王羲之,唐太宗喜歡他,得到天子的政治認同,不難想像這將是影響後世書風乃至發展的一個奇點。然而王羲之生活的是東晉時代,經歷戰火,士族衰亡,東晉大門閥之一的王氏一族,其用筆的經驗和流傳的真跡亦如江水,一去不復還。儘管唐太宗動用行政力量,在天下大肆尋找王家一門的書跡,但也只能算是管中窺豹,唐代的士大夫用自身的書寫經驗和倖存書跡來還原東晉王羲之。也許對古人書法的想像就在唐朝這一個時期發展。必須承認,我們很難不愛王羲之,可我們卻失去了王羲之,從唐朝開始。歷代以來多少的文人,拿著毛筆,希望能通過經驗和想像來到達王羲之的境界。然而這是一種違背書寫狀態的意圖。潛移默化的,以這一種對書法的想像和初衷來開啟學書生涯。並且每一個時代,每一位傑出的書法代言人對書法的想像力都有不太相似的地方,他們想走出去,這就造成了風格的形成,可是這又卻是對古人想像的經驗所形成的。毛筆和線條到底是什麼,它往往成為了一種文學形容,讓想去接觸它的人戰戰兢兢誠惶誠恐,害怕由於自己的審美和認知而褻瀆了神聖。在什麼時候開始,人們不再用毛筆來記錄文字,改用毛筆來創作書法。我們以還原這一種模仿的技藝而樂此不疲,由於懷抱著對逝去的美好想像。未來是可知的,過去卻成為一個想像。書法就成為了歌頌美好的輓歌,並且在這一氛圍下來分配發言權。寫毛筆字的人不懂書法,是文人的常識。可這種想法既浪漫卻又狹隘。不管怎麼樣,事情就這麼發展了,也許書法終有一天會被我們遺忘,但從另一層角度來說,這卻又何嘗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隅涯齋 的精彩文章:

TAG:隅涯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