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趙軍40萬精銳被殺,為何不到10年時間,又能屹立強國之林

長平之戰趙軍40萬精銳被殺,為何不到10年時間,又能屹立強國之林

自東周末期,中國就進入了戰國七雄割據的時代。在這期間,七國之間相互攻伐,都想問鼎中原一統天下。但隨著多年的征討,七國之中可以稱得上強國的就只有秦、趙、楚三國了。公元前260年,東西兩大強國秦趙之間爆發了一場決定戰國格局走向的世紀戰爭:長平之戰。

為了打贏這場戰爭,雙方都傾其所有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資,以至於在戰爭後期,秦國甚至都將15歲左右的男子都派到前線,用以支援前線的秦軍。經過一年的拉鋸戰後,最終趙國自毀長城,用初生牛犢的趙括代替老將軍廉頗統兵和秦軍對峙。就是趙國的這一臨陣換將,秦王抓住機會,也隨之用白起挂帥,消滅了趙國40多萬軍隊。

經其慘敗後,趙國元氣大傷,國內青壯力基本都已死光,剩餘的都是一些婦孺老幼。從當時的態勢來看,長平一戰後,趙國基本已經喪失了問鼎中原的條件。但不曾想到的是,經過十年的休養,趙國的國力已基本恢復到之前的水平,儼然已是一個嶄新的東方強國。在這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貧弱的趙國是如何用十年的時間在此躋身強國之列的?

在長平之戰結束的9年後,但是北方的燕國曾派軍入侵趙國,其目的就是想著趁火打劫。畢竟當時的長平一戰,趙軍精銳損失損失殆盡。但結局卻出乎燕國的料想,燕軍被趙軍一頓狂扁,不得不割地求和。燕國之所以會這麼慘敗,是因為他們的情報有誤,雖然趙國精銳被秦軍坑殺,但國內軍事基礎還是比較好的,對付燕國是綽綽有餘。

其一、在廉頗遠走他鄉後,趙國大將中能挑大樑的只有鎮守北方邊境的李牧。在其鎮守長城之際,他吸收了大量的游牧民族加入趙軍,給他們分田分地,大家一起作戰一起生活,經過長時間的洗禮,這些胡人也就對趙國有了一種認同感,再加上中原文化的同化,自然而然的這些胡人就視趙國為母國,甘願為之拋頭顱、灑熱血。

其二、趙國保留著完善的國家組織和指揮系統,當時的趙國有一個主都城、一個副都城,除了首都邯鄲之外,北地重鎮代郡也具備一定的國家指揮系統,這一點和後來的大明類似。雖然長平之戰趙國損失了40多萬精銳,但國家統治基礎未曾得到破壞,況且經過十年間的人口發展,趙軍的有生之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充,軍事實力大增的同時,自然強有力的保障了經濟的發展。

擁有了這兩點,趙國用十年時間重新恢復強國身份,也是輕而易舉的。但畢竟趙國損失了四十多萬精銳,這種巨大的損失畢竟不是短短的幾年時間就能彌補回來的。對付燕國這樣的國家,還可以綽綽有餘,但是要對付強大的秦國,則就有點捉襟見肘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兵家代表人,與廉頗併名,後人卻對他臭罵
長平之戰趙括主動出擊,秦軍沒來得及換白起,趙軍能勝么?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