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汴綉賞析 喜報春來

汴綉賞析 喜報春來

喜迎春風暖融融

鵲鳴吱吱笑稚童

鬧聲喧語賞花去

梅蕊幽香蜂蝶涌

喜報春來

——汴綉作品

如我們眼前所見,這幅刺繡作品呈現的是喜鵲登梅之景。

喜鵲登梅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之一,也是徵兆吉祥的雕刻題材。民間常把喜鵲登梅的作品陳列家中,以兆好運。喜鵲叫聲婉轉,在中國民間將喜鵲作為吉祥的象徵,象徵好運與福氣。梅,古代又稱「報春花」,兩者相搭,寓意歡喜迎春,吉祥如意。

得意高枝占

忘形尾翹天

瞞憂惟報喜

可是為升遷?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人們對喜鵲充滿著情感,認為它是吉祥的使者,為它賦詞作詩,表達美好的祝願。

而這件刺繡作品同樣蘊含著創作者的對於豐盛吉祥生活的嚮往熱愛,對周圍一切事物的美好祝願,不同的是,這幅作品的飽含兩位創作者的心血,王素花老師與王少卿老師。

王少卿老師

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國務院管專家

兼任河南省中國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

省常務理事,開封市美協副主席

自1958年至今,作品參加歷屆省市美展並多次參加全國花鳥畫邀請展,獲第六屆省花鳥畫展一等獎。

《白牡丹》、《冷艷》入選全國首屆中國花鳥畫展,工藝汴綉設計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

《冷艷》作品欣賞

《大地之春》入選「中國畫三百 家作品展」。

1985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河南廳設計刺繡我《秋光麗日》。

1988年,他赴日本與開封市結為友好城市的戶友市考察,進行文化交流。

作品在河南、湖北、北京、河北等省級出版社發表近百幅。

出版有《王少卿牡丹寫生集》、《王少卿畫集》二冊。

王素花老師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有「汴綉皇后」之稱

1959年成功綉制首幅《清明上河圖》,並創新了汴綉十幾種針法,使綉卷充分表現了汴綉古樸典雅,工藝精細,層次分明,生動逼真,立體感強的風格。

《清明上河圖》局部欣賞

2002年綉制的《洛神賦圖》是汴綉史上的又一創舉,綉卷長572厘米,寬27.0厘米,以汴綉傳統工藝技巧綉制而成,綉卷針細線密,色彩沉著而艷麗,此綉卷問世後引起國內文學藝術界人士高度重視和行業讚譽。

2003年綉製成沈銓的《百鳥朝鳳圖》,充分發揮了汴綉工藝的獨特風格,巧妙運用了宋代傳統針法和技巧,色彩明快,結構嚴謹,生動傳神,靈活剔透,和諧統一,有一種恢宏博大氣息。

《百鳥朝鳳圖》局部欣賞

這件作品由兩位大師強強聯手而成,二十多年前綉制而成,展現宋綉與工筆交融的精緻秀麗,的確是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細節賞析

綉娘運用劈絲工藝,採用打籽綉等針法綉制,針法活潑、線條流暢、色彩豐富、層次感強、風格獨特。

素花老師在劈絲

為了使作品體現不同的效果,通常會把一根絲線劈成若干絲,尤其考驗綉娘的技術功力。

素花老師一雙手靈活柔韌,絲線在她手中格外柔順聽話。

素花老師力求在每個細節上做到完美,選擇的絲線柔韌有筋骨,並且有時為了使作品的形象更加自然生動,選擇的絲線顏色高達上十種。

作品上的喜鵲纖毫畢現,栩栩如生,顏色過渡極其自然,線條紋理流暢美妙。

喜鵲圓目炯炯有神,身姿更為挺拔,具有「精氣神」,展現春之伊始的新氣象,精神煥發,喜氣洋洋。

這件作品跨過漫長的時間緯度,在二十年里見證著創作者和身邊事物的滄桑變化,跌跌宕宕,一直到如今,現在還可以看到它身上歲月的痕迹,飽含著情感與內涵。

王老師不僅綉工卓絕,她的為人更是被人所稱讚。

王老師當年開設刺繡班,免費教導身有殘疾,沒有工作的窮苦女孩學習刺繡,讓她們能夠有一技之長傍身,也直接帶動了周圍鄉鎮的發展。

這位老人如今以八十二歲的高齡還站在汴綉事業的前線上,無非是為了汴繡的發展。

值得欣慰的是,老人的付出收到了回報,汴綉也越來越被國人所認可重視。

上海手工藝朱家角展示館

handart-chin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