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侯:年味的儀式

老侯:年味的儀式

年味的儀式

對中國人來說,一年365天,最重要的日子,莫過於春節。

它是一年的終了,也是一年的開端。傳統意識里,初一到初三,具有某種詭秘的寓意和兆頭。

對中國人來說,春節具有某種象徵意味,來年所有的希望和寄託,都寄望於這幾天,所以,在中國人眼裡,春節特別有儀式感。

最明顯的儀式就是,穿新衣,吃美味。它是穿的節日,更是吃的節日。

北方春節的吃,有一個完整的程序。這個程序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諺語曰: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六燉豬肉,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二十三,是送灶王爺上天彙報各家一年成績的日子。灶王爺也即趙公元帥,他升天這一天,家家要祭祀他。對於普遍沒有宗教神聖感的中國人來說,祭祀基本等同於行賄,給灶王爺行賄,好讓他上天言好事。

糖瓜因為可以給灶王爺一點甜頭,也可以讓灶王嘴甜點,因而就成為祭祀品首選。

這是一種麥芽和黃米混合熬制的糖,粘性很大,有長型和圓型兩種。圓型的像南瓜,長型的則讓人想起羅馬柱。

我的小時候,一到臘月中旬,街上就有推車叫賣的,白色棉蓋布下面,就是糖瓜,也叫關東糖。

我生活在城裡,早沒了祭灶的習俗,所以,糖瓜也只和吃有關,屬於吃的儀式。

二十六燉豬肉了,豬肉切成半寸大小的塊狀,用糖炒色,放進桂皮、大料等香料,加水燉煮。一般在燉煮將熟時,把煮好的雞蛋剝殼,放進鍋里,白色的雞蛋和豬肉一起燉熟後,雞蛋變成棕色,人稱熏雞蛋。不過,我沒弄明白,燉豬肉加熏雞蛋這麼個吃法的依據是什麼?而且,明明是燉,是煮,何來的熏?

二十九蒸饅頭,是春節的重頭戲碼。一般要蒸幾鍋。

蒸好的饅頭,碼放在室外的大缸里,凍著,春節這幾天,白天就可以不做飯了。想吃飯,隨時去室外的大缸里拿出一個饅頭,再把年三十的菜熱熱,就可以吃了。

春節的饅頭大有講究,與平時的圓饅頭不同,普通饅頭是素顏,春節的饅頭必須要化妝,要用筷子頭蘸上紅色的食色,在饅頭中心點上紅點,一屜點著紅點的饅頭,立時讓整個家裡增加喜慶氣氛。

形式多彩多樣,可以演繹成動物、水果、蔬菜等,象徵生活的紅紅火火,人財興旺。

最常見的形狀是老鼠、刺蝟、壽桃。

把面揉成一頭尖,一頭圓的形狀,尖的一側,上面剪兩刀,就是老鼠的耳朵,下面剪四刀,就是四隻腳,尖的部位兩側按上兩粒綠豆,就是老鼠眼睛。老式家庭的傳統,出鍋的「老鼠」,要放在木頭的門閂上,老鼠頭朝里,寓意把外邊的財帶進家裡來。

刺蝟是另一種常見的形狀,面捏出一頭尖一頭圓的橢圓形,用剪刀在上面剪出好多尖刺,再在尖的一頭放兩棵綠豆,就是刺蝟了。

我見過的最花哨的春節饅頭,是山東煙台棲霞的,滿桌子擺放的饅頭,形狀涵蓋了地上跑的,樹上長的,田裡種的,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簡直讓人眼花繚亂:鯉魚,壽桃,佛手,孔雀。面也是五顏六色,綠色的,橘色的,紅色的,褐色,艷麗到讓人不敢下嘴。其實,那五顏六色不過是各種顏色的蔬菜汁。

除夕的戲碼自然是全家一起包餃子。

老式的包餃子有個儀式:備幾個銅錢,放進餃子里。

誰吃到了包銅錢的餃子,誰來年定有好運。後來,銅錢沒了,就用人民幣的硬幣替代,放進去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幣。吃到硬幣者心情大悅。可是,你想想,銅錢、硬幣,那經過萬千人手的物件——AUV!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烙餅夾雞蛋。餃子是團圓,面是長遠、長壽,烙餅夾雞蛋,大概就是合的意味了。中國人的願望就是這麼物質,實際,現實,實惠。

千百年來,年的儀式一直都在,內容卻變了不少。比如,今天的春節不再是穿的節日,也不是吃的節日。蒸饅頭存放冰箱,也成為網路圖片惡搞。

春節的物質屬性沒有變,本質上,春節的儀式感還是體現在吃上。但我還是覺得,春節,這麼個有文化傳承的節日,物質的訴求之外,還應該再多點什麼?

2018年2月15日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侯說事兒 的精彩文章:

TAG:老侯說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