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60 62

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60 62

大下之後,複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的小便利,必自愈。(60)

解析

本條舉例說明陰陽自和必自愈。

表裡同病,治當先解表後攻里,今先下後汗,未治療失序。大下之後,又發汗,而見小便不利,說明乃因汗下津傷所致,並非水飲內停。故不可見小便不利而誤用滲利之品。這種情況當以飲食、水谷調養為主,待替你津液慢慢恢復,則小便必然通利,小便通利,反映了陰陽已經自和,故謂「得小便必然通利,必自愈。」

本條告訴我們,臨證時不要見小便不利就對證而利尿。若屬亡津液的尿源不足之證,愈用滲利方葯,則津液愈傷,而小便愈為不利。為此,可以通過飲食、水谷調養,滋其源而開其流,俾津液回生,化源充足,陰陽調和之時,則小便自然暢利。

下之後,複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61)

解析

本條論誤治傷陽,以致表裡陽氣皆虛的脈證。

下後復汗,治療失序,邪氣雖去,但正氣已傷。「振寒」即寒冷而振栗,是表陽不足之證;「脈微細」是里陽虛衰之脈。病人經瀉下與發汗之後,出現表裡陽氣俱虛的脈證,故中景斷為「內外俱虛」之證。陽氣之根本在於腎,少陰是一身陽氣之總司。今表裡內外陽氣俱虛,實即少陰之陽已衰。

上條下後復汗而傷陰,本條下後復汗而傷陽。兩條前後呼應,互相發明,以論證治療不當,可導致傷陰、傷陽及陰陽失和的種種變證。

下之後,複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62)

乾薑附子湯方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解析

本條論述陽虛陰盛煩躁的證治。

凡表裡同病之證,治應先汗後下為合法。今先下後汗,則屬誤治,病症不僅未愈,反使表裡陽氣俱傷。陽虛則陰盛,陰盛則來搏擊弱陽,陰陽相爭,則見煩躁不寧。陽王於晝,陰王於夜。白日人體之弱陽得天陽相助,能與陰爭,故證見煩躁而不得眠,夜間陰氣用事,弱陽無力與盛陰相抗衡,故夜而安靜。煩躁本多屬陽熱之證,如太陽病有不汗出而煩躁或反煩不解;陽明病有大煩渴不解;少陽病有心煩喜嘔。此處雖見晝日煩躁,但「不嘔」則知非少陽病;「不渴」則知非陽明病;又「無表證」則知非太陽病,三陽無邪可言,而又見「沉微」之脈,沉主里病,微為陽衰,正是少陰真陽衰微,陰寒獨盛之象,說明此晝日煩躁不得眠,屬於陰證無疑。腎微陰陽之根,若陰盛陽衰至甚,則陽氣難藏而有離根之險。根之虛陽外越,被逼於上為「戴陽」,被格於外為「格陽」,戴陽與格陽均是陽亡的先兆,戴陽於上,面紅如妝;格陽於外,身大熱而欲得近衣。本條言「身無大熱者」,意即尚有微熱,說明殘存之陽幸而未盡外越。故以乾薑、附子辛熱純劑,急煎頓服,力挽殘陽於萬一。

乾薑附子湯由乾薑、附子組成、姜、附大辛大熱,以復先後天脾腎之陽。附子生用,力更峻猛。一次頓服,使藥力集中,收效迅速。本方加甘草名四逆湯,加蔥白名白通湯。此證因無陰盛陽郁之象,故不用白通湯;陰寒勢甚,亡陽於頃刻,故當急溫,遲則無及,故也不用四逆湯。本證陽氣爆虛,陰寒獨盛,寒極發躁,殘陽欲亡,故舍甘草之戀緩,單取姜附之迅猛,急以扶陽抑陰為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匣課堂 的精彩文章:

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13 14
扁鵲:針灸理念體系的奠基人

TAG:匣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