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斷舍離》|你應該「生活」,而不只是「活著」

《斷舍離》|你應該「生活」,而不只是「活著」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

 

韓楓

 

領讀




昨天我們讀到了斷舍離的思考法則,我們要學著以「我」為主語來考慮與物品的關係,還要試著以「減法」為基礎來處理身邊繁多的東西,更要把「不舍」的損失看在眼裡,甚至放大化,以此來斷絕自己「可惜」的念頭,而從「知」到「行」的   關鍵步驟還依然需要我們自己實踐和體味。




那麼在學會了基本的思考法則之後,我們又該如何行動呢?斷舍離中的實踐方法又有哪些呢?




今天的閱讀目標是原書的第137頁——第150頁,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要從哪裡開始扔?




也許,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傻子,這是我一直以來不想承認卻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我們總是把「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啊」掛在嘴邊,再配上一副無辜的表情,似乎就可以獲得原諒和同情。




但是,這世間所有的事情最後都要落實到「做」上,懂而不做比不懂不做更加讓人遺憾和可惜。




在哲學的世界裡,用來解釋「是什麼」和「為什麼」的世界觀,實際上是為方法論服務的,也只有在指導我們完成行動之後,那些「重要性」才更具有意義。



而在斷舍離的具體實踐中,需要你的勇氣和覺悟。




很多人都會在腦海里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要收拾房間,必須得留出大塊的時間才行,而斷舍離卻認為唯有根據此刻能擠出的時間才能計算出要收拾的場所。



你今天能把多少時間花在斷舍離上呢?是半天?一小時?還是十五分鐘?從能付出的時間出發,找出今天想要進行斷舍離的場所,要選擇的這個場所,即便只是一個抽屜也無所謂。




但在選擇場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選擇能在擠出來的時間內收拾完的場所。如果因為時間的限制做到一半不得不停止的話,就如同是把沉在底部的淤泥和上層的清水再次攪渾,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更加髒亂。




在選擇斷舍離的場所時,還請務必考慮「我想通過斷舍離得到什麼」,當帶著目的做事的時候,幹勁必然會增加,而一旦這個場所得到了攻破,斷舍離的速度就會明顯加快。




如果你重視健康和安全,就要從生存的基本場所收拾起,廚房、卧室、衛生間應該成為你的首選,如果你更在意家庭整體運勢的話,就先選擇卧室作為斷舍離的突破口吧!




斷舍離認為,堆滿東西的房間,就好像是在大海里溺水的狀態一樣,我們要找的是一個與陸地相聯繫的地方,不論那個地方有多小。想要把溺水的房子搶救出來或許會很難,但如果只是集中突破其中的某一部分,那情況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那些東西堆得過分、提不起勁收拾的人,只要能徹底收拾好一個場所,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地方,就會自然而然地提升動機,當然行動起來也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要從什麼開始扔?




在前面的文字中,我幾乎用盡所有能用的字眼來形容扔東西的重要性了,但我們大多數人在內心深處是討厭扔東西的,儲備物品是人類的本能,為了未來可能會到來的危機提早做好一切準備的想法已經在我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了。




但如今我們所儲備的東西已經遠遠超過了必須量,物品已經達到了飽和,甚至還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所以,「舍」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提到「扔」,大概最先進入腦海的就是自己最不想扔的東西了,喜歡書的人會捨不得書,喜歡衣服的人也往往把衣服留在最後。




你當然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留在最後,因為越是喜歡的東西,取捨起來就越會困難,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也會越多。




所以你可以先從「怎麼看都是垃圾的東西」下手,扔這些東西的時候,完全不需要給它們分類,最開始的標準也可以很簡單,只要知道這個東西還需不需要就可以了。




按照這樣的標準執行下來,等你再次回頭看那些已經收拾過的地方時,就會發現,當初自己還猶豫要不要扔的東西,現在已經覺得扔了也不錯了。




這時候,你就可以在「需要、不需要」這個標準之上,再加上「舒服、不舒服」的標準了,也就是在這時,你會有能力直面那些你喜歡、也一直不捨得扔的東西了。




也許你還會猶豫,但你已經開始學著從感性的角度進行取捨了,猶豫其實是感性接受考驗的最佳證據。丟掉曾經喜歡的東西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也是斷舍離必須要走的過程,跨不過,就永遠無法到達終點。







「對不起」、「謝謝」、「請收下」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別人送的、很難丟掉的東西,如果這東西恰好是自己喜歡的,當然最好,但這種情況未必會經常發生。




當我們真的打算處理那些東西的時候,對方的臉卻又無法避免地浮現在自己的腦海中。




如果送你東西的人知道這些東西在實現完它們的心意、成為你的負擔之後,你依然還得為要不要丟掉它們徒增煩惱的話,他大概也會覺得對不起悶悶不樂的你吧。如果是這樣的話,何不幹脆扔掉呢?




斷舍離呼籲我們,在扔東西的時候,要把「對不起」「謝謝」表達出來,跟那些你扔掉的東西做個告別,可以讓你更快地從扔東西的內疚中走出來。




你該對那些一直以來你非常珍惜地使用著、如今卻不得不扔掉的東西說一句「謝謝」,更該對那些你完全沒有用到、如今得把它們送去更需要它們的地方的東西道一句「對不起」。




不知道你會不會像我一樣,面對用不到又的確捨不得扔掉的東西時,腦海中會立馬浮現出某個人的臉,然後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把東西送給他。




當然,斷舍離也不是要大家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東西亂扔一氣,而是要最有效地利用資源,所以不妨把那些你用不上的東西送去那些恰好需要的人手中。




不過,把東西送給別人的時候,請不要說「給你」,那種盛氣凌人的字眼任誰聽了都不會舒服,你要說「這東西在我這裡沒辦法物盡其用,但是我覺得你會愛惜地使用它的,所以能不能請你收下呢?」




當然,還有一句話也很重要——「如果你不需要的話,請別想太多,就把它扔掉或者再送人吧」。我想,不給對方增加不必要的負擔應該是斷舍離應該遵守的準則,當然也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禮儀。




我一直期待在未來的某一天,資源回收系統能足夠先進,能夠讓物品儘可能地去到更需要它們的地方,去實現無法在我們身上實現的價值!







-【結語】-




今天我們了解了一部分關於斷舍離的實踐方法,要選擇一個時間最允許、你也最在意的地方開始收拾,哪怕只是一個很小的地方,斷舍離之後也會帶給你足夠的成就感。




除此之外,在扔東西的時候,先從那些「怎麼看都是垃圾」的東西開始下手,再逐一攻破,當然,「謝謝」「對不起」「請收下」這三個詞一定會將你扔東西的罪惡感減到最少。




那麼,斷舍離中還有什麼容易上手的方法論嗎?我們在行動中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今日話題】-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你認為別人送的禮物可以丟掉嗎?」以及你是如何對待與前任有關的物品的?是扔掉,還是留作紀念?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可以轉發給你的好友或分享到你的朋友圈。閱讀好書,自我成長,相遇十點,讀你每天!我們明天見,晚安!


 





免費聽書


 




「我想送你一座圖書館」





免費開放

,感謝你我的相遇


音頻領讀

,讓閱讀不孤單


10天陪你聽本書

,一年你比別人多讀36本






-領讀-


崔曉燕。巨蟹女,超愛說,超愛笑,超溫暖。微博@Delision崔小燕。




-主播-


韓楓。來自牡丹花城洛陽,電台編輯,主持人。靠近我,溫暖你,我用聲音陪伴你每一個孤單的夜晚。荔枝Fm:城市慢半拍。




編輯:魯細細




正在共讀《斷舍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那些不如你的人,憑什麼過得比你好?
感情里最該被珍惜的兩種人

TAG:十點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