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今天——1885年2月18日,《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首次出版。

歷史上的今天——1885年2月18日,《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首次出版。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1885年2月18日,《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首次出版。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作的長篇小說。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就跟讀者見面的哈克貝利·費恩。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


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個勤勞樸實、熱情誠實、忠心耿耿的黑奴,他為了逃脫再次被主人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兩個人歷經種種奇遇。這部小說從思想到技巧都有許多創新。小說讚揚了男孩哈克貝利的機智和善良,譴責了宗教的虛偽和信徒的愚昧,同時,塑造了一位富有尊嚴的黑奴形象。


在1850年前後的美國,也就是該書所描寫的那個時代,除了政治生活腐敗,勞資矛盾加深,教會虛偽詭詐,人民不堪其苦之外,最迫切、最嚴重的問題是蓄奴制和種族歧視,它在南部各州既普遍、又猖獗。作者對這一切不合理的現象,表現出戰鬥的態度,對受迫害的廣大黑人群眾旗幟鮮明地予以熱烈的同情和支持。



馬克·吐溫的最初意圖是將故事當做《湯姆歷險記》的續集,並打算把哈克一直寫到成年為止。寫了沒幾頁後,吐溫將作品的題目改為《哈克貝利·費恩的自傳》。繼續寫了幾年,吐溫放棄了這個打算。隨著故事深入變得困難,吐溫似乎也失去了寫作的興趣,乾脆把手稿擱置在了一邊。馬克·吐溫在哈德遜河旅行後,重新提筆,繼續寫作。作品終於完成,並擁有了一個與上部相併列的題目《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的同志)》。


馬克·吐溫(1835-1910)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是美國作家、演說家。同時是文學史上一位優秀的現實主義文學家,自幼成長於密西西比河畔,以水手的行話「馬克·吐溫」為筆名發表作品。馬克·吐溫的作品以諷刺見長,他不僅尖銳地諷刺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還嘲笑歐洲封建殘餘與宗教愚昧。他的幽默、獨特的文字表述是對美國文學的貢獻。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2006年,馬克·吐溫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



馬克·吐溫的作品有三個特色:


第一,他在西部幽默傳統的基礎上,發揮極度誇張的藝術想像。

第二,作品常常以第一人稱「我」為主人公,這個「我」像中國相聲里的主人公一樣,扮演各種喜劇性人物。他們大都天真、老實、無知,思想單純,什麼事都一廂情願,結果常常事與願違。 馬克·吐溫用天真老實人做主人公是有意識的。主人公總是懷著某種理想或某種單純的想法,但在現實中處處碰壁,說明他這個理想是不現實的,行不通的,而他越不明白這一點,就越現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第三,幽默里含有諷刺。他在《自傳》里總結他寫幽默小說的經驗,說「為幽默而幽默是不可能經久的。幽默只是一股香味兒和花絮。我老是訓誡人家,這就是為什麼我能夠堅持三十年」。「三十年」,是指從他開始寫作至寫自傳時為止。他所謂「訓誡人家」是說他寫小說含有抑惡揚善的嚴肅的創作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故事——商湯代夏
歷史故事——周鄭之戰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