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承包倒閉的造紙廠,生產「水果套袋」,創造致富奇蹟!
李軍是河南安陽人,1997年,他承包了安陽一家倒閉的火柴盒造紙廠,生產箱板紙,但生意一直不景氣。他就開始找新的出路,這時,他了解到當時從台灣和日本進口過非常少量的水果紙套,果農套了以後效果很好,但進口的紙袋價格太高,而且知道這個東西的人很少。
他感到小紙袋的市場潛力太大了,於是用5萬元錢買了生產水果套袋的技術。產品出來後,他發現當地人根本不習慣水果套袋,產品全積壓在了倉庫里。
1998年8月,李軍找到了出口水果較多的山東蓬萊地區,那裡的果農們出於品質需要一直使用價格高昂的進口紙袋,也正在尋找低價的國產替代品,雙方一拍即合。那年春節,第一批產品順利運到了蓬萊。
李軍把絕大部分紙袋送給果農試用,還讓果農一塊地、一棵樹套國產進口兩樣袋進行比較。結果,套李軍袋子的水果更好,一畝地多賣1000元錢。
產品得到了認可,可如何搶佔這即將爆發的市場呢?李軍被迫尋找經銷商。當他找到經驗豐富的紙袋經銷商黃培德夫婦時,二人正在為賠了本的進口果袋生意發愁。
李軍向老黃夫婦承諾,無論銷售好壞,保證他們代銷自己果袋的第一年穩賺5萬元,還把錢預付給他們。以同樣的方式,李軍在一年內發展了16家經銷商,遍及山東、河北等地的果袋市場。
想讓果農花錢套袋,還得讓套袋生產的高質量的水果能賣出去,賣出好價錢。因此,每到水果上市,李軍還聯繫一批經銷商去收購。
就這樣,短短3年時間,北方果農使用套袋的比例從1%變成了幾乎普及。 隨著北方市場的成熟,銷量增速減慢,2003年,李軍開始把目光投向沒有套袋習慣的南方市場。由於南方水果品種更豐富,氣候潮濕多雨,日晒也更多,很多地方還要經受颱風的考驗,這些對紙袋的品種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李軍就不斷尋找新的空白市場,不停開發新的品種。3年時間,又推廣了上海、江西、湖南、貴州、四川、陝西6個省市,至今,還在尋找新市場。
※被人們遺忘的世外桃源
※單身小伙去越南娶妻,彩禮只要2千,可媳婦1個月話費就讓人受不了
TAG:浮影掠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