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O2O是偽命題,強烈推薦新零售,是噱頭還是傳統零售的變革
O2O變革
O2O英文為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這種模式是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了一起,通過線上營銷及線上購買,帶動線下經營和線下消費的電子商務模式。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台,消費者可以用線上來篩選服務。概念其實很簡單,並沒有什麼玄機,只是順應了互聯網消費的新模式罷了。這個噱頭在過去幾年風靡全國,儼如瘋狂病態趨勢,各類O2O項目鋪天蓋地,涵蓋了各個領域行業,外賣、洗車、教育、旅遊等領域首當其衝,而餐飲領域更是重災區。「互聯網+餐飲」的團購模式最早在2010年掀起熱潮,並在2011~2012年間迅速發展至「千團大戰」,但其後由於過度擴張,多家團購網站陸續宣布倒閉。在那個階段,當時國內知名的團購網站開始了一輪輪的融資比賽,消費者生活中到處充斥著團購廣告,每個商家都面對數十家團購網站的直接競爭,而網站為了爭奪客戶,一再降低對商戶的要求,雙方為了保障各自的利益,買單者只能是消費者。從線上補貼,線下商家發展,各網站已經殺紅了眼,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種惡性的競爭模式給行業埋下的巨大隱患。經過千團大戰下的慘烈洗禮後,2016年6月,新美大(美團點評)、餓了么、百度三家外賣配送平台的用戶佔整體網上外賣用戶的83.4%,網上外賣平台的市場格局呈現「三國鼎立」形式。與此同時,各行業倖存下來的O2O項目基本是以BAT為首的巨頭或者共同融資的大型企業,百不存一。
巨頭企業的O2O模式
O2O模式的優勢:其網站以會員線上訂單支付,線下實體店體驗消費,劣勢包括網站用戶數量、用戶粘性及活躍度不穩定,用戶體驗數據不全面。
O2O模式是否成立,其核心是比較線下同質化行業更有業務優勢,以及由此可以帶來更高的利潤。利潤點要和實體運營做成本對比,用戶認為在實體店消耗的(時間、路程等費用)成本要高於物流費用,願意接受配送費用的效果划算,那麼項目可行,否則O2O公司就要一直補貼;在同等質量情況下物流成本低於實體店總成本,那麼項目可行。這兩部分的成本,是O2O公司必須要考慮。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會考慮線上的質量是否和線下實體店一樣,還會考慮包括物流在內支出的總成本是否划算,兩方面都合理,那麼項目可行。實際在操作上面並不如意,比如重災區餐飲業,本來店面成本高、利潤薄,外賣公司一邊壓低商家價格,一邊補貼高昂的配送費用,商家必然降低質量,導致用戶體驗不夠,如果外賣公司沒有強大的資金持續注入,從量上彌補微薄的單利,那麼公司很快就會倒閉。用戶自己會算自己的賬,好不好吃、價格劃不划算,一旦覺得體驗不好,絕對不會使用同家外賣平台,這就是千團大戰失敗的根本原因。
需要線下體驗的O2O模式,平台通過在線的方式吸引消費者,但真正消費的服務或者產品必須由消費者去線下體驗,這就對線下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線下的主體多半是服務類型的企業,而國內服務存在各種不規範的運營,距離穩定完善的服務仍相去甚遠。在這個不跟風不潮流的年代,大量創業者湧入到這個產業中,就像美國O2O模式主導者是實體零售商,中國O2O模式主導者是網站平台。結果將線上線下分的太清楚,並讓二者以一種表面和淺層的方式相互融合,看似融合,實則還是各不相同。因為線上與線下不應該是衝突的,不應該是誰導流給誰。未來的企業必須是線上加線下,技術環節+差異化服務,兩個同時做到最好的就可以在未來的商業環境存活。
在2013年左右,零售業又迎來了移動化浪潮。移動互聯網在影響零售業發展的同時,也改變著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習慣,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入,零售業線上與線下銷售狀態呈現天壤之別。同時電子商務的重心也從PC端逐漸向移動端轉移。到了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已經走入了平穩增長期,使得大規模企業開始探索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商業模式。2016年以來,中國零售業出現了很大的動蕩,純電商流量紅利消失,大型零售超市關店潮不斷侵襲,就連19年來零關店的大潤發也宣布首次關店。整個傳統零售業呈現增速放緩、利潤下降的趨勢。覆蓋實體店、電商、移動端和社交媒體的新零售體系的出現,似乎成了解決零售業發展難題的最優解。
盒馬生鮮
新零售,即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
傳統零售經營模式:以企業效率為中心,更關注自己,以消費帶動體驗,思路是經營商品。
新零售的經營模式:以用戶體驗為中心,更關注他人,以體驗帶動消費,思路是經營人,擁有強大的服務粉絲和產業生態鏈。京東與阿里,是典型的零售+產業生態鏈,除了是零售平台,還提供倉儲物流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IT技術服務,整合營銷服務等。小米公司以互聯網手機起家,打造粉絲社群,樹立品牌忠誠度,一方面消除消費者線上購買產品時會產生的疑慮,同時利用粉絲進行深度推廣傳播,隨後建立其他電子產品衍生物,產品包括智能可穿戴設備、凈水器、空氣凈化器、平衡車、插線板等,促進更多的體驗消費,形成「良性循環圈」。
小米體驗店
傳統零售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商家和用戶之間是無反饋交流的。比如傳統的超市,每天提供賣了多少牛肉,多少水果,多少奶粉,多少飲料等。到底誰買了這些產品,他們並不知道。所以傳統零售要提高用戶忠誠度就比較難,要麼是利用物理半徑的優勢,要麼就是價格絕對便宜。
但是今天的阿里巴巴、盒馬生鮮就不同。每一個用戶買了什麼,系統都是有數據的。用戶不能支付現金,必須下載APP通過支付寶完成支付。最終阿里會有所有的用戶數據,這些數據能讓阿里更準確知道用戶是誰,他們喜歡什麼。最終基於大數據,商家能精準推送用戶喜歡的商品,每一個人看到的商品都是不同的。而且由於超市有區域半徑,不同社區的人群收入,消費層次也不同,最終將導致每一個盒馬生鮮的產品也會不同。不管線上還是線下,新零售用互聯網,從用戶身份到購買行為,完全的數字化了。
當然新技術只是工具,新體驗才是體驗生態鏈的全部,零售商的終極目標是泛渠道,想方設法把新技術運用到各種渠道上,把零售品牌全面結合到消費者的生活習慣中去,從互聯網零售發展史上來講,O2O算是一個走上極端的彎路,並不適合所有行業,或者講它是不完善的,新零售的升級改造可以說是彌補了O2O的短板,相對來講O2O就是偽命題了,這也是馬雲他自己發現以前的路子觸頂不可行,現在改變戰略又稱為新零售,不管是什麼名稱,都是互聯網和傳統零售的結合,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商業所要思考的本質問題,不外乎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給消費者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創造什麼樣的價值。關注作者,分享更多精彩。
TAG:平凡人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