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最大野心家!滅成漢、三北伐,風頭壓謝安,離當皇帝就差一步
說起東晉一朝,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可能就是肥水之戰。肥水一役,謝安率區區八萬餘人將前秦苻堅打敗。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可以說謝安領導的肥水之戰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淝水之戰
然而,若論軍事,謝安在東晉朝可能能夠排到第一位,但若論施政水平、經濟治理、軍事能力的綜合實力,謝安可能要遠遜一人。此人少年手刃殺父仇人、成名於攻滅成漢政權、三度北伐氣勢恢宏、實行「土斷」富強一方、手握大權離當上皇帝就差一步!可以說風頭遠遠壓過謝安。
他就是被其後人追封為「宣武皇帝」的桓溫!
少年英勇,手刃殺父仇人
桓溫身出名門,祖上是北方大族,自幼不同於凡人,還在襁褓時就得到了東晉名臣溫嶠的讚賞,故名桓溫。
桓溫塑像
桓溫豪爽有風度,相貌大氣,被世人認為是稍遜於孫仲謀的人物。桓溫十六歲時,其父桓彝在領兵平叛時被殺,桓溫「枕戈泣血,志在復仇。」桓溫十八歲這年,其殺父仇人病死,桓溫假裝弔唁,在靈堂前手刃其父仇人的大兒子,又追殺其次子數百里,為父報仇,名聲大噪。
一年平蜀,創造軍事奇蹟
史稱桓溫「挺雄豪之逸氣,韞文武之奇才。」在攻滅成漢政權的戰役中,他的軍事才能完全體現了出來。
公元346年十一月,桓溫觀察局勢,看到當時盤踞在蜀地的成漢政權李勢昏庸無能,便上疏朝廷,請求伐蜀,為了不貽誤戰機,甚至未等朝廷回復,便率軍西進。
桓軍北伐
公元347年二月,桓溫率軍到達青衣,李勢命其將領抵禦晉軍,在江南設伏,同年三月,桓溫兵至彭模,僅僅留下幾位將領看守輜重,自己率輕兵直趨成都。三戰三勝,擊敗各路漢軍,進逼成都城下。敵軍許多部隊不戰自潰。
李勢集結所有兵力,在成都城外的笮橋與晉軍決戰。戰況慘烈,晉軍前鋒失利,參軍龔護戰死,漢軍的箭矢甚至射到了桓溫的馬前。桓溫整肅軍隊,鼓舞士氣,終於反敗為勝,大敗漢軍。桓溫趁勝攻入成都,並焚毀小城。李勢潰敗逃走之後只得投降,成漢政權至此滅亡。
三度北伐,壯志未酬,漸起反心
公元349年,後趙主石虎病死,北方再一次陷入了混亂。其時已經威風大震的桓溫看準時機,銳意北伐,為東晉收復失地,北驅韃虜。然而,這大好時機卻在東晉朝的權力內部鬥爭中被消磨了。桓溫滅蜀之後,東晉朝廷攝於他的實力,不願將更多的權力交給他,而是選擇了其他人率軍北伐,遺憾的是晉軍幾次出征均遭大敗,失去了收復失地的時機。
雙方大戰
幾經周折之後,桓溫終於如願以償,率軍開始了他的北伐。桓溫的第一個目標是前秦。大軍進展順利,一路北上,攻克了數個據點。並與敵軍對峙於長安城前,敵軍勢力強勢,殺死了桓溫的多位將領,但桓溫親自督軍作戰,還是打敗敵手。入關後,長安附近的百姓紛紛提著食物和酒水迎接晉軍,百姓留著眼淚感嘆道:「不圖今日復見官軍。」可惜的是,晉軍後勤補給不足,不得不放棄這一大好形勢。
短短一年後,桓溫就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北伐。他這次的目標是佔據許昌的姚襄。桓溫自江陵出兵,進逼許昌、洛陽。同時,他上疏朝廷,請求多路軍隊進入黃河,以配合作戰。軍隊前進順利,當時羌族首領姚襄正圍困洛陽,聞桓溫來攻,撤軍而回,在伊水之北拒水而戰。桓溫大破姚襄,收復洛陽。進城拜謁晉先帝皇陵,不久,桓溫便班師回朝,並將三千多家歸降百姓南遷至長江、漢水一帶。
局勢圖
第三次北伐卻不像前兩次順利。桓溫遭到了燕國大將慕容垂八萬大軍的抵抗,兩軍對峙於枋頭。桓溫命屬將袁真進攻譙、梁,打開石門水道。但袁真始終無法開通石門,最終晉軍軍糧耗盡。桓溫只得焚毀戰船,退軍而去。此役桓溫大敗,死傷三萬人,成了他的人生污點。
廢立專權,野心未遂
桓溫三次北伐均沒有好結果,無法實現抱負的他,漸漸有了不臣之心。
太和六年,桓溫借口時為皇帝的海西公司馬奕沒有生育能力,身邊的嬖人與人私通生下孩子,將要冒充皇子建儲立王為借口,帶兵入朝,威脅太后廢除皇帝,另立新帝。褚太后只能照做,另立簡文帝。這之後,桓溫更是對朝中大臣加以迫害,殺死數百人。
擁兵自重,妄圖謀反
簡文帝雖為帝王,但攝於桓溫權力,不到兩年竟被氣死,死前數詔桓溫,桓溫皆不去,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公元373年,桓溫帶兵入朝,朝中人心惶惶,大臣們聲稱桓溫此行將要殺掉重臣王坦之、謝安等人,取代晉室稱帝。桓溫來時,百官恭謹的站在兩側,就像迎接皇帝一樣將桓溫迎接桓溫。桓溫與眾人交談時,王坦之汗流遍體,謝安表面雖還算沉穩,但內心也十分緊張。
就連謝安也無法阻止桓溫
然而,在桓溫距離皇位就差一步之時卻得了重病,不多時,這位東晉最大野心家離開了人世,只留下了他那句流傳千古的自己的人生信條——
「大丈夫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復遺臭萬年」。
※公元383年,東晉政府很開心,因為打贏了著名的淝水之戰
※變態的軍隊打出變態的戰績,傳說中的東晉北府兵!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