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聯是如何用「木質飛機」戰勝德國的「精密武器」的

蘇聯是如何用「木質飛機」戰勝德國的「精密武器」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憑藉很高的工業和科技水平,生產出眾多稱雄世界的進武器。例如導彈V-1和V-2,噴氣式飛機, 「虎」型和「豹」型坦克,還有被公認為的世界最好的衝鋒槍、自動步槍和機槍。

當時德國軍工產品卻有一個最大弱點,那就是數量嚴重不足。

在戰爭中,德國共生產了4.2萬輛坦克和8萬架飛機。

而當時的交戰國蘇聯卻生產出了10萬輛坦克和13萬架飛機,同時蘇聯還得到美國、英國1萬多輛坦克和近2萬架飛機的援助。這就使得蘇聯在戰場上能投入的坦克、飛機數量遠超德國。

蘇聯生產武器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力求簡單實用而不盲目追求精細。蘇聯生產的武器成本低,有些還顯得粗糙,可是作戰威力卻並不遜色,這恰恰反映了蘇聯和德國在武器生產方面有不同的指導原則。

蘇聯武器製造業有一個名言:能大量生產和適用的武器才是最好的武器。

德國人生產武器的理念,強調質量精益求精,強調精密、高質量和長期耐用。但是實行這一生產原則,必然造成武器價格高、產量低。

在投入少量武器或單個對挑的小規模作戰較量中,高精尖的「精英武器」一般會佔有優勢,可是一旦到了消耗巨大、需要不斷投入巨量武器的大戰中,低端實用的「群眾武器」就佔有了優勢。

蘇聯T34坦克

1942年,德國用生產「賓士」轎車的理念生產出了「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其製造工藝精密,卻隨之帶來了成本高昂和製造時間很長的弊病。

德國虎式坦克

據計算,德國一輛「虎」型坦克的價格相當於六輛蘇聯的T-34,「豹」型坦克的價格也相當於T-34的四倍多。

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德國只生產1800輛「虎」型和5500輛「豹」型坦克。

蘇聯卻生產了近50000輛T-34,而在雙方大規模的坦克交鋒中,最終是蘇聯的鋼鐵洪流佔了上風。

在飛機生產中,蘇聯也體現了簡單、廉價和適用的原則。戰爭爆發後的4個月間,蘇軍就損失了1萬多架飛機,當時作戰飛機又主要需要用鋁來製造,蘇聯的鋁產量又不到德國的四分之一,便採取了一種簡易的方式,即一面用國產和進口的鋁繼續製造一些鋁製戰鬥機,同時大量生產用木材作為機身的戰鬥機。這種木頭製作的戰鬥機空戰的機動性不算差,可勉強同德國的「梅塞施密特」等世界馳名的戰鬥機較量,致命弱點就是不結實,平均飛行200個小時就不能再用了,德國鋁製的戰鬥機則可以飛行幾千個小時。

不過蘇聯空軍經過計算,在空戰頻繁並損失巨大的戰爭中,平均一架戰鬥機在空戰中的生存時間不超過100個小時,生產那麼結實和精密的戰鬥機簡直是浪費。當時德國人曾嘲笑蘇聯飛機是「膠合板飛機」不堪一擊,不過後來卻發現對手的木頭飛機實在太多,自己的鋁製飛機卻不夠用,空戰中蘇軍損失雖然大,卻補充方便,因此制空權在1943年以後就落到蘇聯手中,蘇聯進入了大反攻階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好望角 的精彩文章:

明朝錯殺了一人,卻丟了江山社稷
什麼原因讓美國人最終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彈

TAG:歷史好望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