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那張世界著名的訂婚照來說說場景學習
梧桐同城匯deepreader
關注微信號每天收聽我們的消息
為您推送精品閱讀
這是一串拉丁文簽名,意思是「楊.凡.艾克在場」。楊.凡.艾克就是這副著名訂婚照的作者。
「我曾在場」這句充滿場景感覺的霸氣簽名,正如這幅將某一時刻永久定格的偉大作品一樣
它代表著對「人」、對「真實」的關注
也代表著一種能夠使人「身臨其境」的高超繪畫技術的誕生。
當然,後者來源於前者。
這幅作品的細部,更能體現作者想要作為一個參與者,一個見證者的願望。
地板上的拖鞋、窗台上的水果、牆上的念珠、床頭的小刷子、一切都在這裡......
在歷史上,在一幅畫中,楊.凡.艾克成為了第一個真正的目擊者,一個不折不扣的見證者。
這不僅是一幅畫,更是一個場景,一個充滿氣氛、充滿感覺、充滿確定意義的場景。
每一個看到這幅畫的人,都將立即被這個場景鎖定
我們知道:這是在一個房間里的訂婚儀式,而不是一個其它。
這幅畫的偉大之處至少有兩個:
第一、說它是油畫的創始之作一點也不為過。
就是從這幅畫開始,作者將在顏料中加入蛋液的作畫傳統更改為在顏料中加入油,油畫的定義由此而來。
在顏料中加入油至少有三個開創性的好處:
1、它比蛋液幹得慢,這使得作畫的過程變得更為從容;
2、它的柔和度和精準性也比蛋液更好;
3、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表現光澤,能夠做出透明的色層和閃閃發亮的高光。這項技術的創新,增加了畫作表達更多真實的可能性。
第二、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在它之前的作品,在技藝上和宗旨上,更為關註:表達的準則而非準確、表達的華麗而非真實。
在它之後的作品,我們看得更多也更為熟悉的是:源於對自然真實的美的表現以及對人的感召。
我們不會以為所有的畫家一開始就是能把心中所想,呈現清楚。
以上是比楊.凡.艾克早一百到兩百年的畫作,那時作畫的宗旨還只關注需要表達的完整性。所以,我們看不到明確的面部表情,也看不到確定的場景。
隨著時間的更替,又過了一百到一百五十年,以上畫作使我們可以看到:在人物的描繪、背景的勾畫上又優於之前的作品。
可是我們依然難以看到它們對「真實」的鎖定,所以,我們對於這些畫作的「場景感」和「參與感」依然會相對缺乏一些。
而我們所熟知的,從真正文藝復興開始後的偉大藝術家的作品(以上),如:達芬奇、拉斐爾、緹香,它們無一不能讓你有一種強烈的場景感。
我們覺得蒙拉麗莎是在朝著自己微笑,我們也能感受到拉斐爾所畫教皇的面容、神態、甚至是他服飾上的纖維。
它們比楊.凡.艾克的作品,有了更好的發展,因為這又過了七十到一百年。
這七十年正是文藝復興發展直至鼎盛的時期,所以有言論稱:文藝復興的興起起源於:
對「人」的更為關注以及對「真實」的嚮往與征服。這正是場景學習所倡導的。
為學習確定場景,就意味著有相對明晰的背景和邊界,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更有機會明確目標。目標一旦明確,也意味著共識將更加容易達成,一旦共識了目標,那預期行為和行為的標準也將逐步被清晰和被精準。
以上鏈條,正是有質量的學習所追求和要求的。
藝術對真實的追求,創造了場景,它體現了「人本」主義的精髓,在期間,我們逐漸更為在意「人」的感受。
這正如場景學習所倡導的:
我們需要更為關注「人」在場景中的學習和應用,
我們要塑造真正的參與感,
我們要幫助他身在他所獨有的那個場景里,並協助他解決場景問題,
這是發展抑或是變革。
以楊.凡.艾克的一句名言結束吧!
「一切都在這裡,我曾在場」。
End
親愛的
在兵荒馬亂的朋友圈
謝謝你不是為我而來,卻能為我而留
梧桐同城匯使命是「幫助更多的人更快的走向成功」;
梧桐同城匯願景是「百城百人百家百花百年」。
來源:場景學習
TAG:梧桐同城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