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世紀美國的唐人街華人如何過新年?

19世紀美國的唐人街華人如何過新年?

今天是大年初三,春節假期轉眼已近半。大家是在家中陪伴父母、走親訪友,還是選擇了出門旅行遊玩?

近些年,人們總說春節的年味一年比一年淡了,可是到底是哪裡不同了?過去的春節又是個什麼樣子?

今天,小編打算帶大家穿越回19世紀的大洋彼岸,從第一批到美國生活的華人的節日圖景中,尋找春節的傳統味道!

華埠新年

Chinamen Celebrating Their New-Year』s Dayin San Francisco

《哈潑斯周報》1871 年3 月25 日,260 頁。

舊金山是華人漂洋過海登陸美國的第一站,也是美洲大陸上中國元素最集中的地區之一,而舊金山唐人街則是北美地區最古老的華人聚居區,也是亞洲之外最大的中國城。《哈潑斯周報》1871 年版畫上的舊金山華埠慶祝新年的場面十分熱鬧,經歷了二十年的快速發展,唐人街已經相當繁華。農曆新年是所有華人一年裡最重大的節日,熱烈的歡慶場面也吸引了不少當地白人圍觀,街道上人山人海,華人孩子已經和白人頑童打作一團,還有人從三樓窗戶探出頭來向樓下潑水,畫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紐約華埠

Sketches in the Chinese Quarters of New York City

《弗蘭克·萊斯利新聞畫報》1888 年6 月30 日,321 頁。

19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發生經濟危機,白人的大批失業加劇了西部的排華運動。《排華法案》通過後,受迫害的華人開始向美國東海岸遷移。首先進入紐約的華人在曼哈頓下城東南區的勿街落腳,隨著人口的逐步增加,幾年工夫,紐約的唐人街已成規模。圖為1888 年《弗蘭克·萊斯利新聞畫報》刊登的紐約華人慶祝新年的插圖。

置辦年貨

Marketing for the New-Year』s Day

《哈潑斯月報》1880 年12 月,74 頁。

中國人幾千年來總把過年當作一件大事,而置辦年貨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等等,《哈潑斯月報》圖中舊金山唐人街熙熙攘攘,一位陳姓商販的攤位生意興隆,過年的氣氛十分濃厚。

挂彩燈

Dawn of New-Year

《哈潑斯月報》1880 年12 月,71 頁。

雖然不能像在國內慶祝新年的時候舉行盛大的元宵燈會,但來美的華人華僑也都會圖個喜慶,張燈結綵,除舊迎新。《哈潑斯月報》圖中雖然點的是煤氣燈,但家家彩燈高掛,場面仍然十分壯觀。

門神

The Gods of Threshold

《哈潑斯月報》1892 年12月,9 頁。

門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守衛門戶的神靈,新年敬門神表達了人們一種原始的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沃爾斯筆下舊金山唐人街上的門神卻不是國內常見的木刻版畫,而是紙紮的三維雕像,在祭拜儀式結束後通過焚化送神升天。

和氣致祥

New Year』s Motto: 「Love One Another」

《哈潑斯月報》1880 年12 月,72 頁。

《哈潑斯月報》1880 年刊登了凱瑟琳·鮑德溫(CatherineBaldwin)題為「光緒六年」的專文,向美國讀者詳細介紹了舊金山唐人街和在美華人的生活習慣。中國的吉語門聯被描述為華人在新年立下的箴言座右銘,「和氣致祥」更被直譯為彼此相愛。

喜迎新春

Street Scene in the Chinese Quarters of San Francisco, Cal.,during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弗蘭克·萊斯利新聞畫報》1875 年3 月6 日,425 頁。

爆竹賀新春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體現了民眾驅趕妖魔、乞求豐年的良好祝願。最早為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故稱爆竹,火藥發明後乃有炮杖。華人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後,仍保留了這一傳統的慶祝方式。《弗蘭克·萊斯利新聞畫報》1875 年版畫中舊金山的華人社區正在燃放鞭炮慶賀新春,有意思的是所有的女眷均在樓上,街頭上可辨認出診所與洗衣房的招牌,而國人年年有餘(魚)的習俗也在畫中反映出來。

放鞭炮

A Holiday in Chinatown,San Francisco

《哈潑斯周報》1880 年3 月20 日,188 頁。

世界各地的華人在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活動等場合幾乎都會燃放鞭炮,鞭炮反映了華夏子孫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哈潑斯周報》1880 年全頁圖畫生動地描繪了舊金山華埠燃放鞭炮慶賀新年的場景,圖中還有數位白人面孔,各商鋪的小夥子競相登高攀比、爭奪頭彩,看誰家的鞭炮更高更長更響,而老闆們則拱手作揖,互相拜年。

敬拜神靈

Alter in the Chinese Joss-House, San Francisco

《哈潑斯周報》1886 年3 月25 日,260 頁。

中國人自古多迷信,逢年過節總不會忘記敬拜神靈。在春節期間,華人不僅會把祖先牌位等供於家中,更會去廟裡乞神拜佛,燒一炷香,圖個一年大吉大利。《哈潑斯周報》圖畫顯示華人在舊金山廟宇內燒香拜佛,一旁還有白人家庭在好奇地觀望。

拜年

New Year』s Calls among Merchants

《哈潑斯月報》1880 年12月,75 頁。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的一種方式。《哈潑斯月報》描繪的是舊金山華商互相拜年的情形,圖中的中華會所雖是西式建築,室內傢具陳設卻是中國風格。一名商人正在呈上標有送者的姓名、地址和吉祥祝語的賀帖,而受禮的長者則作揖答謝,中國這種古老的拱手禮被美國作者描述為與自己握手的奇特禮節。

賀歲

New Year Calls of Children

《哈潑斯月報》1880 年12 月,77 頁。

在中國傳統的男權社會裡,大年初一要由男性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對尊長叩行大禮,平輩間則拱手致敬。男性作揖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哈潑斯月報》圖畫顯示中華傳統文化在舊金山的華人社區得以傳承。

傳統戲曲

Scene in a Chinese Theatre

《哈潑斯周報》1879 年1 月25 日,77 頁。

《哈潑斯周報》1879年1 月25 日副刊版畫描述了舊金山華人看戲的情景, 由於記者不懂漢語,只能大致看出舞台上一位新寡之婦在女傭的攙扶下祭典亡靈。當時的唐人街已有數家華人劇院,過年看大戲不是富豪的專利,普通民眾也樂此不疲,人們在勞累一年之後不僅渴求從戲曲中獲取娛樂,更希望能從熟悉的粵劇鄉音里得到身心解脫。

元宵燈節

Chinese Lantern Feast

《哈潑斯周報》1877 年4 月28日,332 頁。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標誌著新年慶典的結束。元宵之夜, 大街小巷張燈結綵, 人們賞燈吃元宵, 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哈潑斯周報》1877 年版畫反映了在美的華人慶祝元宵節的情景, 雖然沒有國內上元燈會熱烈壯觀, 但在月色下有這樣一列舉著燈籠的隊伍走過,可謂是舊金山街頭的一道獨特風景。

(內容節選自《美國畫報上的中國1840——19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史教學與研究 的精彩文章:

500年棉花史:奴隸制使資本主義成為可能
美國的強大是因為有真正的大學

TAG:美國史教學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