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振鏞怎樣成為三朝皇帝眼前大紅人?

曹振鏞怎樣成為三朝皇帝眼前大紅人?

在清代,玩弄權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左右逢源的權臣首推乾隆時期的權臣——和_,其次,左右逢源的權臣當屬「多磕頭,少說話」的曹振鏞式的人物。曹振鏞,安徽歙縣人,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大紅人,歷任工、吏、戶、刑部尚書、軍機大臣。位極人臣,真可謂為官有道。清人朱克敬《瞑庵雜識瞑庵二識》披露其自白云:「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門生某請其故,曹曰:『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他的處事和為官之道就是「多磕頭,少說話」。有一人寫四闋《一剪梅》,諷刺曹振鏞之流。其一云:「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豐(這是說外官打探京城官場消息,賄賂京官)。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圓融,一味謙恭。」其二云:「大臣經濟在從容,莫顯奇功,莫說精忠。萬般人事要朦朧,駁也無庸,議也無庸。」其三云:「八方無事歲年豐,國運方隆,官運方通。大家襄贊要和衷,好也彌縫,歹也彌縫。」其四云:「無災無難到三公,妻受榮封,子蔭郎中。流芳身後更無窮,不謚文忠,便謚文恭。」曹振鏞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多磕頭,少說話」的官訣,還向門生後輩加以提倡,甚至告誡那些專負糾彈之責,本應「多說話,不磕頭」的御史也行此官訣。《瞑庵雜識》記云:「道光初,曹太傅振鏞當國,頗厭後生躁妄。門生後輩有入御史者,必戒之曰:『毋多言,毋豪意興!』」這些御史聽了曹振鏞的話,都「循默守位」,能不說就不說,得過且過了。當時清朝各地督撫事無巨細均不敢自斷,上奏請旨,道光皇帝每日批閱奏摺不勝其煩,苦無良策,曹振鏞體察上意,給道光出了個點子,讓道光專揀一些字跡潦草、文理不通的奏摺,嚴加駁斥,果然後來督撫再上奏摺都是字斟句酌,小心翼翼,奏摺數量就急劇下降了。「多磕頭,少說話」實際上已成為晚清官場上通行的做官訣竅。清代官吏「修鍊」出不少官訣,而「多磕頭,少說話」則是其經典中的經典。晚清小說《官場現形記》中,華中堂曾對賈大少爺說:「多磕頭,少說話,是做官的秘訣。」清人汪康年《汪穰卿筆記》中記載,曾國藩每見到地方上來人到京城,也總是教以「多叩頭,少說話」。《官場現形記》在晚清官場風行一時,慈禧太后知悉後,她「索閱是書,按名調查,官吏有因以獲咎者」。王文韶,是曹振鏞之後精於圓滑趨避之術的另一個典型,他歷咸豐同治光緒三朝,曾在地方上做過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在朝廷曾做過尚書、大學士、軍機大臣,可謂官運極佳。此人做官的訣竅則是遇事圓滑模稜,明於趨避。故被人稱之為「琉璃球」、「琉璃蛋」、「油浸枇杷核子」。據說,「琉璃蛋」的外號還是西太后說出來的,因為他逢事需要表態時,總是推三躲四,裝聾作啞,後來入軍機處後「耳聾愈甚」。一日,二大臣爭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問王意如何,王不知所云,只得莞爾而笑。西太后再三追問,王仍笑。西太后說:「你怕得罪人?真是個琉璃蛋!」王仍笑如前。王文韶的耳聾半真半假,他常以假聾作為躲事避風頭的手段。這兩位「多磕頭、少說話」,裝聾作啞的清朝官僚,死後都被皇帝賜謚號「文正」,成為大臣中的殊榮。皇帝與權臣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除了上述的幾種情況外,有的權臣如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勝利後,因權力過大,擔心同治帝的猜疑,故功成身退,以求自保;有的權臣如榮祿,權大欺主,出賣了光緒帝,最終榮得升遷,等等,這裡就不一而足了。皇帝和權臣之間的關係問題,是中國官僚政治制度發展史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核心是要解決君主與大臣之間的矛盾問題。從古代至今,為君者不容易,為臣者也不容易;君臣相得、善始善終更加不容易。對臣而言,為君者昏庸不行,太英明也不好;對君而言,為臣者不能幹不行,太能幹也不行。因此,君臣相處總要不斷地調整自己,既要互信,又要互防。個中的分寸確實不易把握。在封建政治制度下,在「忠君」思想影響下,君臣大義是不可違背的,做臣子的就要恪守為臣之道,不要做超越本分的事情;否則,將受到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處罰,甚至滿門抄斬,家破人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圖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上圖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