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武帝之後,沒有漢族匈奴混血血統,請慎重自稱是李廣的直系後代

漢武帝之後,沒有漢族匈奴混血血統,請慎重自稱是李廣的直系後代

現代人重修族譜時候,總不經意將一些過去或當下的名人攬入冊中,引以為同宗,這種行徑饒是趣味。同樣歷史上很多低微出身而攫取大位的權貴,也喜歡在更前的時間性上找個同姓名人作為始祖,或為攀附,或以示正統。

比如李唐皇族先會攀認老聃作祖,再認李暠作宗,後者自稱是李廣之十六世孫。有觀點認為李唐皇族有「胡人血統」,如是事實,其為李廣後世反而可信得多。

按《史記》中的說法,李廣自刎之後,其先於李廣封侯的三子李敢也因為父出頭,而遭霍去病射殺。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皆先於李廣早死。李當戶有遺腹子李陵,李敢生李禹。如此李氏第三代,男丁只存陵禹二人,只不過李禹「有寵於太子,然好利」,李氏一支只能看李陵。

血統與家風向來根深蒂固,先祖名將,祖父名將,李廣善射,李陵弓弩自是了得,能力不差,兼之祖蔭,既壯提撥為將,情理之中。況且李廣激憤而死,與當初漢武帝暗中提點衛青有關,說不定皇帝也有些許愧疚。總之李陵以侍中建章監直拜騎都尉,率兵勇5000屯於邊關,將戰於祖輩戰爭過地方。

同樣對於家族名聲在外者,別人以為祖輩這樣,子孫必然也如此。李廣與匈奴交戰,單于必先囑咐部下,「得李廣必生致之。」李陵被同等待遇。但李廣被俘後,施計逃脫,李陵被俘後,卻被敵酋看中,將女兒嫁與,招為女婿,自此歸漢之途茫茫。

降而不死、還被招安,此舉的結局就是,李陵母妻子被族,流言波及李禹,李禹也被下獄殺死,至此關內李廣一支幾近滅族。起初太史公司馬遷為李陵陳情,認為李陵兵力不足抵擋數萬之師,但也拚死戰過,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至於不死,必有所圖,「宜欲得當以報漢也。」漢武帝當即將其宮刑。

當日李陵自請戰匈奴,經驗不足之餘、又好爭功有其乃祖風範,多少有些剛愎自用,「願以少擊眾」。至於身困戰地、走投無路之際,也起了必死之心,「吾不死,非壯士也。」無奈部下勸說,是率夜數十騎潛逃,料不到敵方數千人馬追趕,同僚戰死,遂降。

導致李陵家人被滅族,起於一個流言。漢武帝本已後悔沒能及時支援李陵,之後也派遣將領深入匈奴地,企圖救助,哪知此刻有種說法流出,聞說李陵在教單于軍隊備戰漢軍,皇帝一怒之下,滅族其一家。至此,完全切斷李陵歸漢的可能。李陵推說,教單于軍隊者,是一位叫李緒的降將。

觀《漢書》中李陵的形象,多少有些中二少年影子。開始負氣爭功,不管實際情況就出征,戰地受困,口頭說要戰死,又不經勸說,潛逃戰敗而受降,還不忘為自身開脫,「無面目報陛下!」。後來漢朝有意接納其歸國,卻還記恨當初戰敗無人支援、以至隨後的誤會引起滅家,絲毫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李陵在匈奴二十餘載,被立為右校王,至死不再思漢,有人問起,無動於衷,直接答覆,「吾已胡服矣!」再問,直斥對方,「丈夫不能再辱。」

司馬遷因李陵事件而受腐刑,《報任安書》中提及與李陵「素非相善也」,並無交情,然而為之陳情而被宮,《史記》中對李陵的寥寥數語,幾無記載、顯得意味深長。《漢書·李廣蘇建傳》最後陳述,「三代之將,道家所忌,自廣至陵,遂亡其宗」。漢初遵循「無為之治」,李家的作風並不討喜。

李陵娶單于女,生子必然混血。後世自認李廣祖宗者,如是漢人,大概率多為冒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劉亦菲宋承憲終於分手了,再也不用看男方自導自演了
這個答案想告訴你很久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