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最早活字印本《鶡冠子解》
原標題:中國現存最早活字印本《鶡冠子解》
《鶡冠子解》三卷三冊,宋陸佃撰。陸佃(1042-1102),字農師,號陶山,越州山陰人,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祖父。陸佃自幼家貧,夜晚無燈,映月苦讀,少年曾師從王安石研習經學。宋熙寧三年(1070)進士甲科,授蔡州推官,召補國子監直講。徽宗即位,召為禮部侍郎,命修《哲宗實錄》。後遷吏部尚書,拜尚書右丞,轉左丞。不久,罷為中大夫,出知亳州,卒於官。追復資政殿學士。事迹詳《宋史》本傳。
據傳,鶡冠子為楚人,因其居於深山,以鶡(讀hé,一種勇猛好鬥的鳥)的翎羽飾冠,故曰「鶡冠子」。《鶡冠子》書中記有趙武靈王﹑趙悼襄王﹑龐煥﹑龐煖等人的問答,可推知作者當為戰國晚期人。作者主張道家黃老思想,以道德﹑陰陽﹑法令﹑天官﹑神徵﹑伎藝﹑人情﹑械器﹑處兵為「九道」,認為一切法治,皆當順其自然。本書以黃老刑名為本,兼及陰陽數術、兵家等學說,故儒道名法之書,可與其相互參證,堪稱子部瑰寶。《漢書·藝文志》道家著錄此書。清代纂修《四庫全書》,認為「其說雖雜刑名,而大旨本原於道德,其文亦博辨宏肆」,將其列入雜家類雜學。
前人多以此書為偽書。宋代陸佃註解此書,不同意偽書之說。呂思勉認為今傳世十九篇,詞古意茂,決非漢以後人所能為。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中,《老子》乙本卷前的古佚書里有不見於別書而與《鶡冠子》相合的內容,此亦可作為《鶡冠子》當是戰國時著作的佐證。
此明碧雲館活字本《鶡冠子解》,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注大字低一格。版心鐫有「碧雲館」、「弘治年」或「活字本」等字樣。目前所知碧雲館刻書傳世僅此一部。活字印刷自北宋畢昇發明以來,13世紀末元代王禎發明轉輪排字的木活字。如今,宋元活字刻本早已失傳。此本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活字刻本實物。正如書中袁克文跋雲「此本為聚珍叢書所祖,且明活字本傳世絕希,至足寶也」。
此書扉頁有吳昌碩篆書題籤雲「明碧雲館鶡冠子,彝盦屬老缶篆」。「彝盦」即朱文鈞。「老缶」,即吳昌碩。此本在清代曾為揚州馬氏小玲瓏山館舊藏,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馬裕進獻內府,即四庫采進本。其書衣鈐有「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兩淮鹽政李質穎送到馬裕家藏鶡冠子壹部計書一本」朱文長方印,卷首鈐有「翰林院印」滿漢朱文大方印。扉頁有清高宗弘曆乾隆三十八年(1773)題詩云:
鐵器原歸厚德將,雜刑匪獨老和黃。朱評陸注同因顯,柳謗韓譽兩不妨。完帙倖存書著楚,失篇卻勝代稱唐。帝常師處王友處,戒合書紳識弗忘。乾隆癸巳季夏中澣御筆。
書中鈐有「乾隆御覽之寶」朱橢圓印、「乾」龍紋朱方印、「隆」龍紋白方印諸印鑒。
當時兩江、兩淮采進書目中均有此書,而兩淮馬裕家藏本為四庫館臣選作《四庫全書》所用底本。書中有四庫館臣惲毓鼎籤條云:「臣等僅查宋陸佃注《鶡冠子》三卷。此書論三才變通,古今治亂之道。唐韓愈稱之。而所見只十六篇,未為全書。此本凡十九篇,首尾完備,佃注世亦罕見,系明弘治中活字板本,坊間並無流傳。計三冊。」此簽貼於扉頁正中,並鈐有騎縫章「臣」朱方印、「毓鼎」白方印等,即為清光緒時國史館總纂惲毓鼎收藏,書中另鈐有「澂齋收藏書畫」等印記。此書後為周叔弢所得。新中國成立後,周氏捐贈國家,入藏今國家圖書館。
※《文心雕龍》「杼軸獻功」疑義辨析
※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