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拿下漢中後為何不趁勢攻擊益州,反而坐視劉備變強?

曹操拿下漢中後為何不趁勢攻擊益州,反而坐視劉備變強?

原標題:曹操拿下漢中後為何不趁勢攻擊益州,反而坐視劉備變強?


本文是獨孤豹原創文章,細讀中國歷史,歡迎關注獨孤豹。


曹操征漢中平張魯後,隨行的謀士劉曄向曹操建議,趁勢進攻益州、消滅劉備!

「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三國志·程郭董劉蔣劉傳》

劉曄建議進攻益州的理由是:劉備是梟雄,但是他得到蜀地時間太短、人心未附;現在曹操攻破漢中,蜀地軍民驚懼不安,如果趁勢進攻,必能取得成效;若放任劉備不管,以諸葛亮治理才能和關羽張飛的勇武,等到蜀地歸心於劉備、據守險要,再要討伐劉備就難了,現在不取益州,一定會成後患。


應該說劉曄的理由合情合理,劉備拿下成都是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六月,曹操拿下南鄭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中間僅隔一年時間,算上劉璋殘餘勢力反抗,劉備甚至沒有完全鞏固地盤,更別說勵精圖治了。

那麼,劉曄的建議曹操為什麼沒有採納呢?曹操在張魯投降後,隨即安排夏侯淵等人鎮守漢中,自己則率大軍返還。



從《三國志·武帝紀》的記載,曹操急於返還、不趁勢進攻劉備的理由主要有兩個:


第一 孫權進攻合肥,江淮防線告急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之」,這就是著名的逍遙津之戰。

逍遙津之戰固然打出了張遼一世威名,但孫權主力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失,捲土重來是必然的。


合肥若失,孫權可以直接跨過淮河、威脅許都,對曹操來說,漢中是雞肋,合肥卻是防衛東吳的堡壘,不容有失。


而此時,曹操主力大軍遠在漢中,僅靠張遼部顯然很難再應付孫權反撲,大軍救援合肥是必須的。



第二 曹操要解決後方政治問題

「十二月,公自南鄭還,留夏侯淵屯漢中。二十一年春二月,公還鄴。三月壬寅,公親耕籍田。夏五月,天子進公爵為魏王。」《三國志·武帝紀》

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操從漢中返還,二十一年二月,曹操沒有前往合肥前線而是返回魏國大本營鄴城,到五月,曹操正式加封為魏王,至此曹魏代漢已經只有最後一步。


從曹操行跡看出,對建安二十年的曹操來說,最重要的是解決政治問題,坐鎮鄴城、鎮壓反曹勢力、順利進爵為王,是曹魏集團更為重要的事情。而處理這些複雜的政治矛盾,非得曹操本人不可。


另外,在軍事部署上,曹魏也一直是以東吳為主要進攻方向。從曹操、曹丕到曹睿,曹魏幾代人對東吳的進攻次數遠遠多於對蜀漢一方的進攻次數,對蜀漢則更多是採取防守戰略。

曹操的漢中防線被劉備攻破後,曹操將防線撤退到陳倉,而陳倉防線,從劉備到諸葛亮再到姜維,蜀國始終都沒能突破。


本文是獨孤豹原創文章,細讀中國歷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獨孤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孤豹 的精彩文章: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為何袁術拿了一個玉璽就敢稱帝?
細數漢武帝的武功,漢武帝不愧是千古一帝,實在太霸氣了!

TAG:獨孤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