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病例告訴你,使用伊立替康要小心!
伊立替康的3個不良反應,你都了解嗎?
作者丨宋芳華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伊立替康是拓撲異構酶Ⅰ抑製劑,能夠引起DNA雙鏈斷裂。伊立替康是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重要藥物,也用於胃癌、食管癌、小細胞肺癌等其它腫瘤的治療。
伊立替康的不良反應較為特殊,腹瀉和中性粒細胞減少均可能為致死性不良反應,急性膽鹼能綜合征也是伊立替康較為特殊的不良反應。今天,我們藉助三個病例來深度認識一下這三個不良反應。
急性膽鹼能綜合征
病例一:男性患者,60 歲,直腸癌肝轉移,UGT1A1*28 檢測結果為 [TA]6/[TA]7,UGT1A1*6 檢測結果為 GG 型。二線應用伊立替康+亞葉酸鈣+5-氟尿嘧啶方案化療第 1 周期。應用伊立替康後患者出現嚴重腹痛,出汗,全身不適。血壓 120/80mmHg,心率 86 次/分,神志清楚。
解析:患者出現急性膽鹼能綜合征,腹痛由腸蠕動亢進、腹部痙攣導致。治療上應予阿托品針劑 0.25mg 皮下注射。患者接受阿托品治療後,上述癥狀逐漸緩解,未出現腹瀉。此後患者每次應用伊立替康前,均予阿托品針劑 0.25mg 皮下注射預防急性膽鹼能綜合征,伊立替康未減量,患者未再出現相同癥狀。
深度解讀:急性膽鹼能綜合征為伊立替康較為特殊的不良反應之一,約 9% 的患者會出現短暫而嚴重的急性膽鹼能綜合征,急性膽鹼能綜合征的其它表現還包括:早發性腹瀉,結膜炎,鼻炎,低血壓,潮紅,血管舒張,寒戰,頭暈,視力障礙,瞳孔縮小,流淚,流涎增多,在用藥同時或用藥後短時間內發生。
Ⅳ度骨髓抑制
病例二:女性患者,62歲,晚期直腸癌患者,未接受UGT1A1檢測,二線應用伊立替康+亞葉酸鈣+5-氟尿嘧啶方案化療,使用伊立替康後第8天,患者白細胞總數 0.7×109/L,中性粒細胞檢測不到。患者出現發熱,最高體溫38.6℃,伴有咳嗽,咳少量黃痰,胸部CT未見肺炎表現。
解析:患者出現Ⅳ度骨髓抑制,同時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治療上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針劑 150ug,每日二次皮下注射;並予莫西沙星注射液 0.4 /日抗感染治療;予病房隔離,病房每日紫外線消毒,患者停止刷牙,每日口腔護理二次,會陰護理二次。治療 5 日後,患者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恢復正常,停止發熱,呼吸道感染癥狀逐漸消失。
深度解讀:中性粒細胞減少是伊立替康的劑量限制性毒性。根據伊立替康說明書,出現中性粒細胞計數 <0.5×109/L 者占 22.6%,並可能導致患者死亡。在應用伊立替康時,應注重血常規的檢測。發生 Ⅳ 度骨髓抑制(NCI-CTC 分級)後,應積極應對,再次應用 FOLFIRI 方案時,伊立替康用量應減少 2 個劑量水平。
遲發性腹瀉
病例三:男性患者,52歲,直腸癌肝肺轉移,未檢測 UGT1A1。二線應用伊立替康+亞葉酸鈣+5-氟尿嘧啶方案化療第1周期。應用伊立替康第 5 天后出現腹瀉,反覆排水樣便,數分鐘一次,無發熱,無噁心、嘔吐,患者腸鳴音亢進,血壓 102/66mmHg。便常規中未見到白細胞和紅細胞,白細胞數目和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正常,腎功能、血離子未見異常。
解析:患者出現遲發性腹瀉,立即予洛哌丁胺口服,首劑 4mg,然後每 2 小時給葯 2mg,並予補液治療。10 小時後患者停止腹瀉,繼續給葯至稀便結束後 12 小時,洛哌丁胺的使用未超過 48 小時。
深度解讀:如果腹瀉 >48 小時,或腹瀉+發熱,或出現中性粒細胞計數 <0.5×109/L,應使用抗菌素治療,並採用病例二中的治療。如使用洛哌丁胺治療,嚴重腹瀉 >48 小時,應使用生長抑素治療,應使用營養支持治療。蒙脫石散可以吸附腸腔內的 SN-38。還可口服谷氨醯胺(促進腸道上皮修復)和碳酸氫鈉片(改變腸道 PH 值)。發生 Ⅳ 度腹瀉(NCI-CTC 分級)後,再次應用 FOLFIRI 方案時,伊立替康用量應減少 2 個劑量水平。
UGT1A1基因檢測有助於判斷伊立替康不良反應發生幾率,目前並沒有被制訂為必需檢測項目。
UGT1A1基因啟動子存在多態性([TA]6/[TA]6為野生型,活性最強;[TA]6/[TA]7為雜合子突變型,活性降低;[TA]7/[TA]7為純合子突變型,活性最低,發生不良反應幾率高),UGT1A1*28隨著TA重複序列增加,表達量下降,會導致伊立替康活性代謝產物SN-38在人體內蓄積,從而導致腹瀉、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生幾率增加。
此外,UGT1A1*6GG型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低於GA型和AA型。雖然中國人UGT1A1野生型攜帶率高於白種人,但是我們仍不能忽視伊立替康的不良反應。
(本文為醫學界腫瘤頻道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作者和來源。)
※《中國胃腸間質瘤診斷治療共識》最新版本來啦,速度收藏!
※Science權威發布:癌症早診特異度高達99%,液體活檢強勢來襲!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