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曠馥齋詩想‖粵東詩人專輯(二)林馥娜詩歌

曠馥齋詩想‖粵東詩人專輯(二)林馥娜詩歌

新春快樂

詩評人:雪克、梁彬、林程娜、林旭埜

突然愛上各種各樣的碗

文/林馥娜

她們有著長方、橢圓、四邊棱

甚至不規則的造型

鈷蘭、天青、玫瑰紫的面目

傲立孤標

這些各有襟懷的盤碗

在日子的砂礫中閃著絲綢的光澤

當我把她們端上桌面

梅馥、雪羽從其中紛揚而出

驕陽在樓那邊慢慢落下

母親此刻應也如是

在無邊的磨蝕中拎出羽化的部分

雪克:

林馥娜的詩寫,已經進入練達老成的境界,激情不再,但詩性潛流不可小覷。就像這首詩,鍋碗瓢盆是庸常、是瑣碎,馥娜卻把它升華至一個女人的「絲綢光澤」上來。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是一種自覺,一種安然,而這種安然來自母親的影響。當「母親」一詞出現,詩歌的張力隨之形成。誰能否認,洞悉不是來自恬淡、而又帶來更多恬淡呢?

山裡人家

文/林馥娜

他們坐在矮凳上

脫玉米粒。背後

是玉米棒堆起的金色大廈

小孩的童音像圓鼓鼓的顆粒

不時蹦出筐外

三個人的世界雲淡風輕

陽光從山上飄到臉上

又從臉上移過山後

雪克:

煙火人間之美、勞動之美、樸素的詩意之美,在一首短詩中得到充分體現。我對林馥娜這首詩印象深刻,還有一個原因:曾被別人剽竊過,被我發現了。我當時還安慰她,因為好詩才被剽竊。

有-無

文/林馥娜

這無盡的夜裡

有遠眺有近觀

有林濤之聲有人間燈火

有隔空思念有耳鬢廝磨

有放不下的電話與呢喃

有默默的恩寵有炙熱的唇語

有眼中的火苗有帶電的撫摸

有羞怯的落日與瘋狂的凌晨

有「須作一生拼」的死去與活來

沒有你

雪克:

遺憾也可以詩意。林馥娜的這首,以實寫實、以實言虛,依靠語感的一路累積、疊加,然後在最燦爛處急轉直下,峰迴路轉。如果拿掉最後/沒有你/三個字,可能就變成別處的、別人的風景。這類詩寫需要內功,不可動輒模仿。

路上

文/林馥娜

這條斑駁的路

從囂鬧的街邊轉入幽暗

兩旁的廠房、車間

沉睡著過去年代的火熱

一個人在黑暗中走著

就像獨自走在破敗的時代

一個人的沉默

由詞語的在場延伸

一個時代的沉默

往往被喧鬧的聲音掩蓋

雪克:

一個人走過一條熟悉的街,目睹它的物換星移,物是人非,心中不免感慨系之。林馥娜看得更深遠,她心中釋出的疑惑,讓我們看到唯物與存在、多元與辯證。我們希望遇上好時代,可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時代呢?你問我,我只能問林馥娜。

坐在虛空的懷裡

文/林馥娜

六月,被暴雨與驕陽夾攻的草木

依舊一派天真

蓬勃伸向高遠的虛空

這些我所種植並澆灌的植物

像我。赤裸著

坐在空氣的懷裡,成為時間的果實

雪克:

天真、蓬勃、果實,本詩的三個關鍵詞。以植物自喻的不僅僅是詩人自己,能指的,還有芸芸眾生。我們不天真、不蓬勃又能如何?至於成為什麼樣的果實,都是果實,包括吃掉、爛掉。本詩語言樸素,情感豐沛。

肉體之洞

文/林馥娜

帶著自開的藥方,往購物車裡堆放

檸檬、紅糖、苦瓜、辣椒醬

推著車子的女人,以憑方撿葯的方式

填塞突然空掉的生活

空落落的肉體洞穴,迴響著低低的耳語之聲

而靈魂早已尋聲而去

風中的蝴蝶如何追趕

那握之怕殞,放之怕飛的心

雪克:

這首詩的出現,標誌林馥娜的詩寫和生活進入裕如之境,但心理又陷進矛盾的泥沼。活龍活現的家庭主婦按需購物,/以憑方撿葯的方式/,佳句;作為頗有成就的女詩人,她又害怕這種刻板的生活周而復始。詩中瀰漫著尋常日子的煙火氣息,而又有一縷高貴的靈魂在飄飛。

莫蘭迪的瓶子

文/林馥娜

有的瓶子已倒下

灌滿生活的泥水

地站著,充塞虛無的傲氣

還有一些不斷掏空

不斷補白的瓶子

以45度的傾斜

拒絕圓滿的

空洞

而在時間的眼裡,這些

不過是一群

既不醜陋,也不美麗的靜物

梁彬:

通過分行的技巧,使形象立體起來,使對象所處的空間被拉長,這種手法很獨特。這首詩形成的過程就如同一幅充滿現代感的畫的產生,倒下、灌滿、掏空等詞語在縱組合上形成了強烈的句子張力,而在實在的空間內詩人又引入了「時間」這個「玫瑰殺手」,使時空交錯,形成互補性的張力,一首上好的現代詩呈現在了我們面前。它還體現了一種殘缺美:對象是/拒絕圓滿的/,它們只是一些/既不醜陋,也不美麗的靜物/。詩人的藝術審美造詣可見一斑。

大海在其南

文/林馥娜

原鄉在上,大海在其南

漢風宋水,深諳時日的沖合與苦甘

多少相逢而未見

遺落於夜色里的沙灘

一個故鄉的陌生人

敏感的肌膚已不適於溽濕的晚風

本該屬於內心的灼熱與緊繃

浮上去鄉經年的臉龐

彷彿一個晃動的海島,帶著自身的鹽

在漲潮與退潮中,清洗隱秘的傷口

上山採茶,下海淘貝

我愛一路高歌打開的往昔

持燈夜吟的此在、友朋的綻放

與月下林間寞寞天地的寂廖

一杯宋種單樅,悄然以沉瀝的淡然

置換了生命之生澀

攜著群山之巔的恆常,大海之心的深邃

今天的原鄉人,再次出發

林程娜:

對詩人而言,故鄉是一種精神上的皈依,它從不抵達,卻永遠在路上。而對更多人而言,故鄉即原鄉,它往往是出發的起點,和最後的終點。在這首詩中,我讀到的是一種對故鄉的熱愛,作者更傾向於平衡以上兩種不同的理解——作為一位遠離家鄉的遊子,一位精神上有所追求的詩人,其生命體驗更加具有豐富滄桑之感。當她回到自己的故鄉,與一眾志同道合的詩友們一起「持燈夜吟」,面對大海的深邃豪放,內心的靈魂也得以自由釋放。這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詩性冥想,也是詩人熱愛故鄉的歌唱。

波動—癢

文/林馥娜

放下手提包

他顯然心有不快

言語衝撞

他剛送走了一個女人

兩天前,他發現妻子老了

甚至老而無用

而現在,他摟孩子般擁著妻子睡了

沉沉的鼾息如無底的深淵

林旭埜:

一個本欲出軌的男人,因為某些原因,認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得到了心靈的安寧。作者很少寫口語詩,這是其中一首,幾句白描,場景便徐徐展開,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這就是作者的功力所在。

詩歌作者

林馥娜:原籍廣東揭陽,現籍廣州。作品發表、入選《人民文學》《詩刊》《中國作家》《星星》《大家》《山花》《THEPAPER NAUTILUS》等國內外多種刊物及選本、高考模擬試卷及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詩散作者及優秀作品」欄目。被評論界稱為「70後」女詩人中的佼佼者。主要著作有《我帶著遼闊的悲喜》《曠野淘馥》等。曾獲首屆國際潮人文學獎理論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詩歌獎等多種詩歌、文學理論獎項。廣東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委員、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

【主辦人】

總編:林旭埜 主編:林馥娜 特約副主編:雪克

【編委】

阮雪芳、雪克、馬鮮紅、林錫壕、王達、趙松江

黎周谷穗、林旭埜、林馥娜、林錫源

自由詩想,尋美情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曠馥齋 的精彩文章:

TAG:曠馥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