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妖精」扎堆上映 中國奇幻電影「燒錢」之後如何「燒腦」

「妖精」扎堆上映 中國奇幻電影「燒錢」之後如何「燒腦」

審美疲勞 對視覺效果的追求,美則美矣,但追求過度就變成了視覺暴力,在大紅大綠的色彩轟炸之下,觀眾很難不產生審美疲勞。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劉源隆 2017年底,中國電影市場上的奇幻電影一部接著一部:《降魔傳》、《奇門遁甲》、《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妖貓傳》。不禁使人疑惑,為何如此多主打「妖精」主題的電影扎堆上映。

其實,並不是導演編劇們不約而同把目光投向某一類題材,而是《捉妖記》在2015年的大獲成功,使得電影投資者把目光投向了「群妖」。

《捉妖記》的橫空出世,「血洗」了中國影市。在上映11天的時候,《捉妖記》就以突破13億的票房成績,從12.67億的《泰》手中接過保持了兩年半之久的華語片內地最高票房紀錄,隨後它連續28天佔據單日票房榜榜首寶座,先後擊敗了數部曾被認為是暑期檔種子選手的影片,上映至第9周時,它在周票房榜上依然能夠闖進前五,並最終以24.39億擊敗同年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7》的24.26億,登頂中國內地影史票房冠軍。這也是自1994年中國電影市場開放以來,華語片首次獨佔鰲頭,一時間傲視群雄風頭無兩。

很快周星馳的《美人魚》又以34億的總票房蓋過了《捉妖記》,這部電影雖然沒有「妖魔鬼怪」,但是美人魚也屬於奇幻題材的範疇。

恰恰是這兩部電影的成功,讓投資人瘋狂了,就像在《瘋狂的石頭》和《泰》大熱後,一眾跟風而至的電影一樣,《九層妖塔》《長城》等越來越多的大製作奇幻電影開始不斷湧現,直到2017年底大規模的上映。

奇幻電影初成體系

奇幻電影,顧名思義,這類型的電影都大量的包含魔法、超自然現實事件或是幻想生物如龍、半獸人以及幻想世界,如魔戒中的中土。奇幻電影在電影的劃分中可以與科幻電影以及恐怖電影劃為同一類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魔戒》、《納尼亞傳奇》、《哈利·波特》。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奇幻大片進入中國電影市場並培養了一批忠實的受眾。奇幻電影看似是西方的舶來品,其實不然,早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剛剛興起的武俠神怪片就已經呈現奇幻電影的雛形,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中國文化中的傳奇故事為藍本,傳統的武打技能加入法術的催化劑,讓它在當時以主旋律影片為基調的電影市場中脫穎而出。80年代,徐克、袁和平等導演也曾以《奇門遁甲》、《天師撞邪》、《新蜀山劍俠傳》、《倩女幽魂》等電影開啟了新派武俠的大門,但如今回頭看來,這類電影更應歸類為帶有武俠背景的奇幻電影。

而此後,中國奇幻電影一直沒有發展成體系,直到2005年電影《無極》的出現,中國的奇幻電影才逐漸邁向專業化的道路。自2008年以來,共有20餘部國產奇幻電影上映。

「十年之內你們不懂《無極》,以後就會明白了。」距離陳凱歌說出這句話已有十二年。2017年,他攜新作《妖貓傳》再一次向奇幻類題材發起了挑戰。

然而,事與願違。陳凱歌用華麗的服裝、布景與特效仍沒能掩蓋住故事情節的巨大漏洞,但是與其他同題材電影相比,《妖貓傳》略顯平庸的豆瓣評分6.9,已經算是評價不錯了。

縱觀近十年的國產奇幻電影發展史,不難看出,這一題材陷入了票房和口碑成反比的怪圈。據統計,中國電影票房總排行前10名中,就有5部為奇幻類影片。另一方面,奇幻大片的口碑崩塌也司空見慣: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全網如潮的負面口碑之下,豆瓣評分僅有4分;有徐克、周星馳兩大導演保駕護航的《西遊·伏妖篇》,只拿到了5.6的分數。

不過,即便是再苛刻的觀眾,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奇幻電影在視覺效果上在不斷進步。

2005年的《無極》就已大量運用紅、金、白等鮮明色彩,甚至將盔甲和鮮花合二為一,表達美和力量的結合。《無極》在當時表現出的極盡奢華的布景與服裝也成為了一時之風,在《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的推波助瀾下,中國電影更因此走上了大片時代。

而十二年後的《妖貓傳》也再一次展現了陳凱歌的個人審美:通過奼紫嫣紅的絢麗服飾和場景,極力渲染大唐盛世和「極樂之宴」的恢弘場面。但也有影迷表示,對視覺效果的追求,美則美矣,但追求過度就變成了視覺暴力,在大紅大綠的色彩轟炸之下,觀眾很難不產生審美疲勞。

視效華麗,劇本羸弱

長久以來,國產奇幻電影最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視覺效果華麗,人設、劇情、世界觀越空洞。縱觀2017年所有國產奇幻類電影,幾乎沒有一部可以逃過「劇情單薄」的批評聲。

這一問題源自國產奇幻電影的定位不清。觀察西方同題材電影就可以發現,西方奇幻電影對於自身的定位格外清晰:它包括現實生活中不會有的奇幻場景,和具備超能力的非人類種族。雖然同為英雄主義故事,西方奇幻電影的代表作《魔戒》就將自己與《哈利·波特》或《星球大戰》這些電影作出了嚴格的區分,以小隊成員個性迥異卻又團結一致對抗邪惡的故事,表達出此類題材對於團隊精神和犧牲精神的讚美。

反觀國產奇幻電影,大多是人設先行,再利用人物來推動劇情的發展。而在背景奇幻的主劇情中,往往又摻雜了喜劇、愛情、武俠、動作等多種元素,導致影片呈現出一種胡亂混合的大雜燴狀態。

2017年國產奇幻電影中,被批評主題不清雜糅明顯的突出代表是《鮫珠傳》。這部電影的劇情,本身是簡單的闖關打怪形式,由於人設的龐雜不統一,由幾個人組成的打怪小隊不僅沒在努力協作的同伴關係上下功夫,反而出於各自的人設發展出了其他的支線。

而在人物的塑造上,國產奇幻電影慣常使用的「人—非人」的二元對立設定,也屢屢困於套路化的模板之中。出於對女性受眾的考慮,「人妖相戀」的愛情故事往往必不可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妖貓傳》都是把龐大的世界設定建立在了幾個人的戀愛關係之上。

在世界觀的價值設定上,國產奇幻電影也存在著由里到外的缺失:表層細節虛化,深層內核空洞。《指環王》《哈利·波特》等西方奇幻類電影劇情,往往建立在原著小說自創世界觀的基礎上,再由編劇刪繁就簡,修改處理成120分鐘之內能夠講述清楚的故事。《哈利·波特》為觀眾構造了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中心的魔法世界,從巫師們的衣食住行,到正邪交戰產生的世界動蕩,都能讓觀眾感受到「虛擬世界」的真實感。

中國電影市場的「跟風」現象已是盡人皆知。

有電影投資人說:「隨著大量資金湧入電影圈,很多投資者因為專業度的缺乏,在選擇項目時更傾向『明星多』,或有『成功先例』,而非劇本本身的紮實程度。」

我們一直以好萊塢為師,不斷強調技術上的差距,卻忽略了講故事的能力。故事上的不斷創新才是好萊塢奇幻片席捲全球的原因。電影《霍比特人》的製片人弗蘭·威爾士說:「《霍比特人》就是一部公路電影,但比公路電影承載的意義更多。它不像《指環王》那樣強調戰爭,它需要的是冒險。」

奇幻文學的差異

西方奇幻電影如今可謂如日中天,在故事內容與技術層面之外,文學為影像的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如果將西方奇幻小說歷史上溯至荷馬的《奧德賽》、《貝奧武夫》的話,那麼距離現在的《霍比特人》系列電影上映,奇幻文學在西方歷經了2800年的滄海桑田。

中世紀騎士文學與近現代哥特文學的廣泛傳播,為奇幻文學的興起打下了堅實基礎。亞瑟王傳說為當代奇幻小說提供了另一重要題材,魔法師梅林、圓桌騎士、馬術、浪漫卻輪廓鮮明的道德問題,在眾多作者筆下呈現紛然不同的面貌。

19世紀初和20世紀,西方奇幻文學飛速發展,在20世紀中葉,托爾金的《霍比特人歷險記》和《指環王》、克利弗·S·劉易斯的《納尼亞年代記》、厄休拉·勒奎恩的《地海傳奇》系列獲得了巨大的聲望,奇幻小說寫作獲得了重生,之後的作品多模仿這些成功的作品,從神話、史詩和中世紀浪漫文學中借鑒了許多成分。

「如果有人想編撰一部《歐美奇幻編年史》的話,那麼他肯定會因為數量龐大的作品而頭疼不已。現在奇幻已經成為歐美藝術的必備元素,你很難真的從哪些科幻小說或者純文學作品中忽略奇幻元素,電影也如此。」《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馬丁如是說。

而國產奇幻電影的取材,則是從中國傳統神話傳說中選取形象,作為整部電影的象徵形象,比如《長城》中的怪獸設定就來源於《山海經》對饕餮的記載,《捉妖記》的素材也都取自《山海經》。

這一選材帶來的根本問題是:傳統神話本就是碎片化的羅列記載,並未構建成完整的世界觀體系。編劇在創作時只能依靠自己,將神話碎片拼湊完整。《悟空傳》就是一個試圖從《西遊記》中竭力打造原創世界觀的例子。

而大部分導演和編劇在文學理解上的匱乏,使得電影形象設定的選取,又大多集中在了「人神對立」的西遊題材,「人妖對立」的聊齋題材,以及取材自《山海經》「人怪對立」的新生代網文IP題材。

因此,題材大於內容,是目前中國奇幻電影的通病。其取材於《山海經》也好,《西遊記》《聊齋志異》也罷,往往概念大於故事。反而脫胎於武俠小說改編成的奇幻電影更能給人一種代入感,因為小說家已經在書中設定了完整的奇幻世界,編劇則更容易將其改編,故事也更能吸引觀眾。

袁和平1982年版《奇門遁甲》是具有非常豐富而寶貴經驗的,它在上映之時就曾引起香港和台灣兩地的轟動,時至今日,其豆瓣評分高達7.7分。其劇情簡單、精緻而不亂,其中還應用了大量民間戲法、雜技的表現形式,放在今天也毫不落伍。

雖然近年來國產奇幻電影在視覺藝術上已經竭盡所能,在人物形象上也貼合了中國傳統形象,但被觀眾詬病「空洞浮誇」的問題,還是源於中國傳統神話的風格,並未與現代電影產生真正的融合。

西方審美,細節繁複,偏向寫實。《魔戒》以及《霍比特人》系列電影的導演彼得·傑克遜談到電影成功的秘訣時表示,「完全歸功於托爾金的原著」。他認為,托爾金對幻想世界一切細節的設定,包括服裝、形象,甚至各種語言的創造,讓《指環王》的世界完全可以按照文字百分之一百地還原,這是托爾金的魔力。

而東方審美則主攻意境。當文化特色被簡單粗暴地移植到電影中,在銀幕上就免不了要呈現出大量虛無縹緲的意境描繪。很難達到觀眾追求「身臨其境」的觀影期待。同時傳統文化中的「儒道禪」特色,大多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不像好萊塢電影中的英雄主義題材,可以製造大量矛盾衝突,勾起觀眾的熱情,刺激觀影快感。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中國電影人的不斷嘗試、不斷求索下,相信觀眾心目中真正媲美《魔戒》和《哈利·波特》的中國奇幻史詩巨制就在不遠的將來。

本文刊登於《小康》2018年2月下旬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小康網 的精彩文章:

景海鵬:我的心靈永不失重
英特爾因數據業務收入創紀錄 但新稅法致虧損

TAG:中國小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