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近中年 80後的你是否在遭遇 「職場危機」?

人近中年 80後的你是否在遭遇 「職場危機」?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意識深根蒂固地盤繞在國人的意識中,也造就了每年一度的「人類史輝煌大遷徙」。始終以家庭為重的國人,對家的眷戀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說句實在話,構成一個家庭穩固的基石,除了擺在第一位的健康之外,還有缺少不了的「money」。錢的多少不僅關乎著全家老少的生活質量,更關係著人生的高度。尤其是在當下的人情社會,錢的多少也決定著「別人的目光」。那麼,身為80後的你是否會在爆竹聲聲的春節中感到一絲彷徨呢?

年齡最大的80後,已經38歲。即使是最小的80後,也馬上要到而立之年。不管是「油膩大叔」的調侃,還是「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里泡枸杞」的形象描述,似乎都在說明著80後已經不是高高在上批判90後、00後的那群人,而在被社會「溫暖相待」。這份溫暖的背後,其實也是對80後迷茫心態的闡述。其中,很多已經年過35歲以上的80後正在遭遇「職場危機」。

前不久據傳業內某知名企業正在清理34歲以上員工,且負責人表示,「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都明文規定只要35歲以下者……35歲左右的年紀,恰恰是80後的集中人群。到了這個年紀,生活的壓力比比皆是,而工作的壓力也上升到一個高度。

無論是轉行還是創業都要重新定位,成本會非常高。而且如果真到了35歲才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很有可能你已經無力解決。畢竟,面臨家庭、婚姻、孩子、父母,人近中年的80後要考慮的問題實在是太多。在知名大公司上班到了30多歲還有被清退的風險,更何況是在日息萬變的多個行業?面對虎視眈眈的90後、00後,80後的危機已經愈來愈大。

而第一批被清退的80後,就是那些明明知道危機降臨卻不主動求變,或者依然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人。誠然,人的本性是在面對危機時逃避並祈禱自己不是那個倒霉的人。但是生活並不會因為你的逃避就網開一面或者給予善意,總是會一視同仁。逃避的結果,終將是讓危機降臨。

或許還會有人給自己「灌雞湯」——馬雲35歲創辦阿里巴巴;柳傳志40歲左右創辦聯想;宗慶後44歲才開始創業成立哇哈哈;任正非成立華為的時候已經43歲……但是這樣的成功案例有幾個?還記得當年的下崗潮讓多少人失意?不能因為幾個極其特殊的例子,就認為自己就有那份「運氣」——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那麼實力吧!

在舒適區待太久,終將會被「反噬」。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前行的過程,縱然會遇到各種挑戰,縱然會年紀變大,縱然會遇到各種變故,但上進心卻始終不能消失。只有自己不放棄自己,持資以恆的投資自己,豐富自己的不同技能,為自己增值才能不被職場放棄。也才能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獲得更多的機會。年齡,從來不是「職場危機」到來的理由!(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原來外太空摩托車是這樣的,大家都被科幻片懵了!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