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正月剃頭死舅舅?正月里剃頭,難道真的會死舅舅嗎?
原標題:為什麼說正月剃頭死舅舅?正月里剃頭,難道真的會死舅舅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正月里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正月剃頭死舅舅」的來歷。
「正月里剃頭——死舅舅」實際上是一句歇後語,其中的「死舅」諧音「思舊」,「思舊」指的是思念明朝。
清軍入關以後,在中原地區實行「剃髮易服」的法令,剃髮令、易服令、圈地、占房、投充、逃人法被稱為「清初六大弊政」,其中尤其以剃髮令受到的抵制最為激烈。自古以來,普通的漢人老百姓對於誰當皇帝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們只關心自己的溫飽問題,而較少關注政治的變革。清軍剛剛入關的時候,打著「弔民伐罪」的旗號,其統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受到了一部分漢族老百姓和士大夫的認可,然而,清朝統治者隨後推行的「剃髮易服令」卻受到了強烈的抵制,並且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新一輪的反清起義。
(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
因「剃髮令」而出現的新一輪抗清浪潮,也令當時的西方傳教士感到震驚,如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在《韃靼戰紀》一書中說:「人民都拿起了武器,為保衛頭髮而鬥爭,甚至比為皇帝和國家戰鬥還要更勇敢……。」
為什麼漢人老百姓在保衛自己的頭髮的鬥爭中,要比為皇帝和國家而戰鬥還要勇敢呢?這就是千百年來,儒家文化耳濡目染的結果,儒家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孝治國」,一切的道德規範皆是由「孝」闡發而來的,在《論語》里是這樣說的:「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其為仁之本與?」
(孔子畫像)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孝」呢?《孝經》里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儒家文化所強調的其他道德規範是從「孝」闡發而來的,不敢毀傷自己的身體髮膚被認為是孝的開始,而「孝」是儒家文化的根本之所在。所以,保衛自己的頭髮,顯得比保衛皇帝和朝廷還要重要。
(明朝的服飾)
為了強制推行剃髮令,清廷還提出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口號,為此,民間反清義士則提出了「頭可斷髮不可剃」的口號來回應,與清廷針鋒相對,但是,民間的反清鬥爭最終還是被清政府給鎮壓了,人們不得不以「正月不剃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怒,正月不剃頭的意思就是「思舊」、「思明」。
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歇後語「正月里剃頭——死舅舅」,實際上這句歇後語在一開始的目的是以「正月里不要剃頭」的方式來對抗清朝統治者強行推行的剃髮令。
※中國最厲害的一所大學,不是清華不是北大,楊振寧、鄧稼先是校友
※這是中國最成功的一場洗腦教育,要不然,我們不一定都是中國人了
TAG:騰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