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老霄頂重裝開園 「西南第一樓」被薦文化地標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封面新聞記者 丁偉 攝影報道
2月18日,農曆正月初三。旅遊勝地樂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爆滿,本地市民「讓景於客」另闢蹊徑。其中,中心城區的老霄頂成為了許多人的首選。實際上,自從2月13日老霄頂文化公園重裝開園以來,這裡每天都要迎來許多本地市民和外地遊客。
「老霄頂是樂山的文化地標。」樂山文史專家唐長壽曾在嘉城民謠地名「十不得」中寫道:「好個老簫吹不得——老霄頂」。作為樂山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曾經的制高點,老霄頂自古以來就是樂山城的地標,其頂上所建的萬景樓更是被譽為「西南第一樓」。
歷史:嘉州古城制高點 1400年前就有道觀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老霄頂文化公園位於樂山老城區。公園總用地面積5.57公頃,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涵蓋樂山文廟泮池、欞星門、聖域、名宦祠、萬壽觀、萬景樓、靈官樓等古建築群。2月18日上午,封面新聞記者在此看到,貼梗海棠花迎春怒放,許多本地市民和外地遊客來此遊覽。
從山下拾階而上,迎面是古樸的牌坊,正面寫著「老霄頂」,背面寫著「高標山」。據唐長壽考證,這是因為老霄頂以前叫「高標山」,這在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中便有記載。而大文豪郭沫若亦在《我的童年》中寫道:「在我考試期中,我們時常去游城內的高標山。山在城內西部,那和它的名字所指示的一樣,實在是高標在一切之上。」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高標在一切之上」並非虛言。據考證,自古以來,老霄頂就是嘉州城的主山,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周時,山上就建有弘明觀,號稱道教名山。唐代改名開元觀,北宋張君房記其形勝道:「開元觀在層崗之上,下眺城邑,俯視江山,二水回瀠,眾峰環抱」,評其為「郡中之勝」。
探訪:遙看大佛和烏尤 被贊「西南第一樓」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老霄頂山勢雄偉,兩旁放眼一望,隨處可見斗拱飛檐,散發出歷史的厚重感。上山步道的兩旁,布置著許多詩詞,主題都與樂山有關。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蘇軾的《送張嘉州》、陸遊的《登荔枝樓》、薛能的《海棠》……其中,有一部分是古代文人在遊歷老霄頂時所作。
比如,「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范成大,在此留下的《萬景樓》就被樂山人津津樂道。據考證,范成大登臨老霄頂後後,吟詩讚道:「龍彎歸路繞烏尤,棟雲簾雨邀人留。若為喚得涪翁起,題作西南第一樓」。而在范成大之前,唐代詩人張友《登高標絕頂送友人巴東之行》一詩亦寫道:「蓬萊樓閣正新秋,人在西南第一樓」。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被二人稱作「西南第一樓」的萬景樓就位於老霄頂上。2月18日,修葺一新萬景樓沐浴在陽光下,「西南第一樓」金字牌匾熠熠生輝,不少人在此排隊撞鐘祈福。萬景樓的旁邊,則是前文所述道觀萬壽觀的大殿。作為樂山城曾經的制高點,此處周圍儘管已高樓林立,但抬眼依然能望見遠處的凌雲山、烏尤山。
保護:耗資3340萬修繕 老地標散發新活力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而放眼近處,則能看到樹蔭掩映下的一片紅牆金瓦——樂山文廟。拾級而下,進入文廟內,裡面正在進行展覽,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其中,有一項展出內容為《教育報國 弦歌不輟》,展示的是武漢大學西遷樂山八年的激蕩歲月。抗戰期間,武漢大學為躲避日軍侵略,西遷樂山文廟繼續辦學,在樂時間長達8年。
據後來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的唐長壽考證,彼時雖是國難之時,武大師生胸懷山河,登上老霄頂,遠眺山川,三江匯流,滾滾東去,氣勢磅礴……凌雲、烏尤以及嘉州古城秀麗的山水盡收眼底。以至於武大學生寫回憶錄,常常提及老霄頂。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雖歷經風霜,但經過多次維修,老霄頂的古建築群依然保存完好。特別是2017年2月起,樂山市投資3340萬元對其進行修繕,打造集歷史文化、傳統民居、旅遊商貿、博覽、娛樂、休閑於一體的老霄頂文化公園。今年2月13日,修葺一新的老霄頂盛裝開園,不僅重新煥發了文化活力,還成為市民和遊客的好去處。
※省政協委員、書法家洪厚甜:建議更開放地辦書法協會
※女童與媽媽大年初一逛超市被擠散 好心人報警幫忙找到家人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