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反清抗法抗日的驍將,最後能得善終也算是奇蹟了

一個反清抗法抗日的驍將,最後能得善終也算是奇蹟了

劉永福(1837~1917年),字淵亭,本名義。祖籍廣東欽州(今屬廣西),後隨父母遷徙廣西上思,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愛國將領。

1857年,20歲的劉永福投軍,加入反清的起義軍隊伍,後幾易其主,最終,他領導的部隊成為當時廣西地區勢力最大的一支起義軍有生力量,被稱為黑旗軍。什麼要將自己的部隊命名為黑旗軍呢?一個說法是因為太平軍分為中、東、南、西、北五營。當時劉永福在北營,北營屬水,用黑旗,因此被稱為黑旗軍。《劉永福歷史草》中所載的「安德有一北帝廟,最應。公在廟前制七星黑旗一面(黑旗軍之始也)」。

隨著太平天國被鎮壓,清政府得以騰出手來剿殺其他反清起義隊伍,全國範圍的起義浪潮走向低谷。在廣西,清政府四面調集大軍,圍擊起義軍。起義軍雖然竭力死戰,多次打退清軍的進攻,但清軍人多勢眾,又有武器裝備上的優勢,起義軍最後不敵,陷入困境。在此情況下,劉永福為了保存力量,率領黑旗軍退入越南境內。當時的越南是大清的藩屬國,受清政府的保護。

1873年和1883年,劉永福兩次應越南政府的邀請率部援越抗法,依靠其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硬是憑藉冷兵器將船堅炮利的法軍打敗,並兩次將北犯的法軍將領斬於馬下,令洋人聞風喪膽。越南政府授予他「一等義勇男爵」和「三宣正提督」之職。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8月,清政府正式對法宣戰,接著就收編了黑旗軍,授劉永福為記名提督,並賞戴花翎,劉永福及其黑旗軍正式得到清政府認可。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台灣戰略地位重要,劉永福被清政府派遣赴台灣幫助辦理防務。到台灣後,劉永福率黑旗軍駐守台南,先後在潮汕、台灣等地招募新兵,將兵力擴充至八營。

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結束,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把台灣、澎湖列島割給日本。消息傳出,立即遭到全國各界人民的強烈反對,台灣人民更是義憤填膺,他們舉行集會,「鳴鑼罷市」,堅決反對割讓台灣。在台灣民眾的擁戴下,劉永福帶領他們用極為簡陋的武器,繼續抗擊日本侵略者。

1895年10月15日,日軍進攻台南,劉永福駐安平炮台,策應城中守軍。17日,日軍大舉進攻安平炮台,已屆花甲之年的劉永福大吼一聲,親自開炮,擊斃日軍幾十人。18日,台南城中彈盡糧絕,守軍潰散。劉永福見大勢已去,仰天捶胸,呼號慟哭:「我何以報朝廷,何以對台民!」後來,在部將的勸說下,劉永福帶著兒子和親兵,搭乘一艘英國商船回到大陸,台灣的抗日鬥爭宣告失敗。

晚年的劉永福,仍念念不忘台灣。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了亡國滅種的「二十一條」。劉永福拍電譴責袁世凱賣國求榮,並表示,他願以老朽之軀充當先鋒,與宿敵決一死戰。1917年1月9日,這位威名遠振的反帝愛國將領溘然長逝。一代名將,經歷過反清、抗法、抗日幾次戰爭,真正的可以說是九死一生,最終能得善終,也算是一個奇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油城快樂俠 的精彩文章:

「兩朝帝師」翁同龢:為報私仇竟棄國家大義於不顧
崇禎帝的悲哀:遇到豬一樣的隊友,就連皇上也回天無力

TAG:油城快樂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