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戰國,宋襄公講仁義一敗塗地,孔子徒孫為何卻興旺發達

春秋戰國,宋襄公講仁義一敗塗地,孔子徒孫為何卻興旺發達

仁義是儒家的重要倫理範疇,本意為仁愛與正義。儒家創始人孔子為了宣揚自己的主張,曾經周遊列國,四處倡導仁義道德。

老子聽說後,卻認為孔子到處宣揚仁義引人追求,就好像敲鑼打鼓去追尋逃跑的人一樣,只會讓這個逃跑的人聞聲而越逃越遠。

事實確實如此,在孔子之前,仁義二字在中國還是比較普遍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與前來救援的楚軍在泓水河展開大戰。

當時,楚兵多,宋軍少,有人建議宋襄公,趁楚軍渡河之機消滅他們。」 宋襄公卻說,「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等楚軍過了河,有人再次建議主動進攻。宋襄公又說,等他們列好陣的。楚軍布好陣後,馬上沖了過來,大敗宋軍,宋襄公也被射傷了。

宋軍損失慘重,大家紛紛埋怨宋襄公。

宋襄公分辯說:"講仁義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傷兵和老人,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不忍心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說完宋襄公這個不成功的例子,大鵬再來說個成功的例子,那就是魏文侯,他曾經拜孔門十哲之一的子夏為師,按輩分算是孔子的嫡傳徒孫。

三家分晉之後,趙獻侯想聯合魏文侯消滅韓氏,韓武子想聯合魏文侯消滅趙氏,魏文侯都以「對方是我的好兄弟」為理由,給予拒絕。

開始的時候,趙獻侯和韓武子都很生氣,但後來兩國得知魏文侯對自己的友好態度後,就都來朝拜魏國。

魏文侯乘機向趙、韓說明了自己的想法。趙、魏、韓三國緊鄰,必須要和平相處,如果內鬥,誰都無法向外發展。

趙獻侯與韓武子都非常同意魏文侯的聯合發展策略。三家暫時放棄了內鬥,走上了各自發展的道路。

魏文侯攻破中山國後,把中山封給他的兒子擊。魏文侯向群臣問道:「我是怎樣的君主?」群臣紛紛拍馬屁,都說「您是仁義之君。」

輪到任座發言,他卻說:「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賞給您的弟弟卻把它封賞給您的兒子,怎麼能說是仁君?」

文侯一聽這個,臉色馬上就變了,任座見勢不妙,嚇得快步跑了出去。文侯又問翟璜,翟璜回答說「您是仁義之君。」

文侯問:「您憑什麼知道的?」翟璜答道:「臣聽說國君仁義,臣子就敢直言。剛才任座的話很直率,因此我知道您很仁義。」

魏文侯一聽大喜,就讓翟璜去叫任座回來,他親自下殿堂去迎接,把他當作上客。

由於魏文侯禮賢下士,廣施仁義,在他的領導下,魏國國力蒸蒸日上,成為戰國時期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

參考史料:《資治通鑒》《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揭秘清朝光緒年間發生在湖北的一起ufo事件
漢代就有人秘密乘坐宇宙飛船去往牽牛星,結果如何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