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趣味中醫」之華佗之「沸兒湯」
華佗
(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沸兒湯
華佗常給人動手術,病家難耐的痛苦狀,使他痛心不已。尤其是華佗給關公刮骨時,看見關公雖然裝得若無其事,其實,疼得頭上直冒豆大的汗珠。啥辦法才能叫病人不這樣痛苦呢?華佗決心解決這個難題。
一天,一個朋友從泰山回來,與華佗閑聊,朋友說了一件事:他上泰山時到了半坡,口渴得難忍,摘吃了一種紅色的草果子,誰知吃過之後渾身麻木,迷迷糊糊睡著了,等到醒來,已經半夜了。華佗一聽,心裡猛一高興,用這種草果子給需要開刀的人吃,病人身上要是麻木,不就不知疼了嗎?華佗問朋友,草果子長在什麼地方?啥顏色?啥模樣?並一一記在心裡。
第二天.華佗起身去找這種草果子,8歲的兒子沸兒非要跟父親去不可。華佗就這一個兒子,平時十分喜愛,拗不住沸兒再三纏磨,就帶著他一塊去了山東。
華佗按朋友所說,在泰山上找到了這種草果子。但能否像朋友說的那樣,吃了就渾身麻木,失去知覺呢?非得試試不行啊。他拿起一個草果子,對兒子說:"沸兒,我想試試這葯的效力怎樣,要是我失去知覺,醒不過來,你就下山請幾個人把我抬下去,免得夜裡在這出危險。"沸兒說:"爹,讓我試試吧,我年紀小,要是吃了葯醒不過來,你把我抱下山就行了。你是醫生,要是這葯有毒,你還能給我治呢。"華佗聽兒子說得有理,就把草果子遞給了沸兒。
沸兒吃下去一個,華佗問:"嘴上可麻?"沸兒搖搖頭。吃下去兩個,華佗又問可麻?"沸兒又搖搖頭。一連吃了十幾個,華佗問了十幾遍,沸兒搖了十幾回頭。華佗心裡泄勁了,懷疑朋友說了瞎話。沸兒越吃越多,吃著吃著,沸兒忽地把頭一歪,躺在地上睡著了。華佗喜歡極了,草果子還真能使人失去知覺呢!
華佗抱著沸兒下了山,住在客店裡,買了許多好吃的東西,等兒子醒來吃。到了半夜,兒子還沒醒來。原來,沸兒吃了過量的草果,中毒死了。見此情景,華佗放聲大哭。
後來,華佗用這種草果與幾種草藥配成了麻藥,人喝了,全身麻木,在身上割瘡剜肉也不知道疼。可是為了麻藥,華佗唯一的兒子沸兒卻死了。這葯是用沸兒生命換來的。為此,華佗給葯取名為"沸兒湯",這就是後來著名的"麻沸散"。
青苔煉膏
華佗出名了,前來求醫的人很多。
有一天,華佗正在配藥,只見一個被馬蜂蜇了眼的年輕女子,用白絹捂住右眼呻吟著進來。華佗急忙放下藥碾子,迎上前去,揭開白絹一看,見那隻眼腫得像個桃子。這下華佗作難啦,他沒治過這樣的病。沉吟了一會兒,華佗只好說:"我還沒有法子能馬上給你止疼,真是對不起。"
病人走了,華佗心裡很不是滋味,自問道:"華佗呀華佗,馬蜂蜇眼你都治不了,還是名醫哩?"越想越不安。正在這時,耳邊聽得"嚶"地一聲.抬頭一看,一隻馬蜂向牆邊飛去。牆角里,正好有張蜘蛛網,一隻大蜘蛛在網邊探頭探腦地張望。那隻馬蜂一頭撞上蛛網,翅膀粘在了網上,越撲楞粘得越緊。華佗上前觀察,只見那隻大蜘蛛飛快地爬到網中間,上去對馬蜂咬一口。馬蜂用身子和蜘蛛搏鬥,片刻工夫,馬蜂刺中了蜘蛛肚子,蜘蛛一個筋斗從網上掉下來,躺在地上掙扎。華佗嘆了口氣:"完了,人被蜇都要腫一大塊,一個小蜘蛛還能不死。"
說著說著,卻見蜘蛛慢慢爬到水邊一塊石頭上。石頭上長滿了青苔,蜘蛛把肚子在青苔上磨起來。一會兒,蜘蛛漸漸來了精神,又沒事一般順著絲兒爬上了網。華佗不由得暗暗稱奇。這一回,馬蜂肚子里毒水放盡了.再蜇,蜘蛛也不怕了。蜘蛛撲上去,用馬蜂飽餐一頓。
華佗心思一動,用藥刀鏟了一塊青苔,用手一摸,涼絲絲的。光是涼也不行啊,它到底能不能治蜂毒呢?非得試試不行。華佗一狠心,一咬牙,取出棉襖頂著頭,往後花園走去。後花園葛針稞子里有一窩馬蜂,華佗一竹竿捅掉了馬蜂窩,"嗡!"一隻馬蜂在華佗大拇指頭上叮了一下,華佗疼得鑽心。他趕緊取過那塊青苔,把大拇指放在青苔上磨起來。剛磨了幾下,就覺得火辣辣疼的指頭,透進一絲涼氣兒,又磨了幾下,覺得從裡面生出一股熱氣,再磨幾下,不疼啦!
找到治蜂蜇的方法了,華佗用青苔試著煉成膏,又增添了白芍等幾味中草藥,不大工夫,熬好了青苔膏。他急忙給上午來治病的女子送去。一試果然效果很好。
體育與外科手術
聖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
華佗是中國古代醫療體育的創始人之一。他不僅善於治病,還特別提倡養生之道。他曾對弟子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俗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戶樞不朽也」。華佗繼承和發展了前人「聖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預防理論,為年老體弱者編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種禽獸姿態的健身操——「五禽戲」。
華佗在醫療體育方面也有著重要貢獻,華佗創編了一種鍛煉方法,叫做「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可以用來防治疾病,同時可使腿腳輕便利索,用來當作「氣功」。身體不舒服時,就起來做其中一戲,流汗浸濕衣服後,接著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鬆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他的學生吳普施行這種方法鍛煉,活到九十多歲時,聽力和視力都很好,牙齒也完整牢固。
五禽戲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能得到舒展的醫療體操。華佗認為「人體欲得勞動,……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五禽戲的動作是模仿虎的撲動前肢、鹿的伸轉頭頸、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腳尖縱跳、鳥的展翅飛翔等。相傳華佗在許昌時,天天指導許多瘦弱的人在曠地上作這個體操。說:「大家可以經常運動,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
華佗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創造手術外科的專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發明麻醉劑「麻沸散」及發明用針灸醫病的先驅者、創始人。「麻沸散」為外科醫學的開拓和發展開創了新的研究領域。他的發明比美國的牙科醫生摩爾頓( 1846年)發明乙醚麻醉獲得成功要早1600多年。
華佗在當時已能做腫瘤摘除和胃腸縫合一類的外科手術。他的外科手術,得到歷代的推崇。明代陳嘉謨的《本草蒙筌》引用《歷代名醫圖贊》中的一詩作了概括:「魏有華佗,設立瘡科,剔骨療疾,神效良多」。可見,後世尊華佗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實的。
學術思想
治人於未病
調息生命和諧
華佗生活的時代,是在東漢末年三國初期。那時,軍閥混亂,水旱成災,疫病流行,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當時一位著名詩人王粲在其《七哀詩》里,寫了這樣兩句:「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目睹這種情況,華佗非常痛恨作惡多端的封建豪強,十分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不願做官,寧願捍著金箍鈴,到處奔跑,為人民解脫疾苦。
華佗看病不受癥狀表象所惑,他用藥精簡,深諳身心交互為用。華佗並不濫用藥物。華佗重視預防保健,「治人於未病」,觀察自然生態,教人調息生命和諧。但對於病入膏肓的患者,則不加針葯,坦然相告。
華佗不求名利,不慕富貴,使他得以集中精力於醫藥的研究上。《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葯」。人們稱他為「神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但不能說,他的醫學經驗因此就完全湮沒了。因為他許多有作為的學生,如以針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吳普本草》的吳普,著有《本草經》的李當之,把他的經驗部分地繼承了下來。至於現存的華佗《中藏經》,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當時尚殘存的華佗著作的內容。
華佗能批判地繼承前人的學術成果,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立新的學說。中國的醫學到了春秋時代已經有輝煌的成就,而扁鵲對於生理病理的闡發可謂集其大成。華佗的學問有可能從扁鵲的學說發展而來。同時,華佗對同時代的張仲景學說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讀到張仲景著的《傷寒論》第十卷時,高興地說:「此真活人書也」,可見張仲景學說對華佗的影響很大。華佗循著前人開闢的途徑,腳踏實地開創新的天地。例如當時他就發現體外擠壓心臟法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最突出的,應數麻醉術—酒服麻沸散的發明和體育療法「五禽之戲」的創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藥品作為麻醉劑,在華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過,他們或者用於戰爭,或者用於暗殺,或者用於執弄,真正用於動手術治病的卻沒有。華佗總結了這方面的經驗,又觀察了人醉酒時的沉睡狀態,發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術,正式用於醫學,從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技術和療效,並擴大了手術治療的範圍。
五禽戲
麻沸散
新時代 新征程
中醫人,繼續前行
關注下面微信號,關注我們
24小時急救電話:8220120
祝您健康
TAG:汝城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