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道菜不是涼了,是過了火候!

這道菜不是涼了,是過了火候!

昨晚在朋友圈看到一篇關於春晚的文章,百感交集。三言兩語不痛快,把想說的整理成小文最合適不過。

我們關注所以我們討論

除夕前後,春晚都是大家討論的熱門話題。

為什麼每年都要和春晚拉仇恨呢,為什麼都說春晚辦得一年不如一年了?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好差其實自有評判。

那麼,春晚什麼時候開始淡出了我們的視野呢?

收視率能說明問題么?不一定。

而是當我們不再吐槽春晚,開始緬懷春晚了,這才是真正的退出。

想要留住老觀眾,又要討好年輕觀眾,這樣出發點是好的。時代在進步,也充滿變數,春晚的籌備也絕非易事,但越是求全求完美,越容易操之過急。

80後90後甚至更年長的一輩人,仍是春晚的主要受眾群體。而近些年的春晚則更多地把受眾定位在了青少年群體,投其所好地在四個半小時的時長里塞進時下最當紅的流量明星,給了他們珍貴的單獨表演時間,而相聲小品等語言類節目數量被嚴重壓縮。

2018年央視春晚總策劃、總撰稿、語言類節目導演秦新民回應說:想要滿足更多觀眾的口味,首先就要考慮年齡結構,老年人有自己喜愛的演員,年輕人也有自己追捧的偶像。

但我個人覺得,這完全是在自作聰明,吃力而不討好。

在各大綜藝節目、地方晚會我們見到愛豆的機會難道還不夠多麼?我們本沒有那樣的預期,春晚能夠邀請到那是最好,不能也不存在失望。最後,令我們滿意的仍是我們的愛豆,而不是春晚本身;我們在意的只是某個節目,而不是整個過程。

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才是最本真的追求,而不是所有口味的總和。

當然,時代潮流在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是必然的趨勢,春晚的舞台沒有永遠的常青樹,常駐釘子戶也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但流行不等於新鮮,經典也不會過時

春晚之重,重在出新人,而不是借鑒流行,更不是一股腦地重新洗牌。慢慢滲透這個道理必須得懂。

明明可以好好說話

老姐推掉了所有的娛樂活動,吃完年夜飯後就嗑著瓜子,盤腿在沙發上看春晚:「蔡明的聲音聽得我尷尬癌都犯了,她明明可以好好說話的!」

我不太清楚春晚節目的篩選標準,一定有很多好的節目被過濾,甚至被臨時替換掉,最後給觀眾這樣讓人詬病的呈現。

近些年,春晚開始被文化市場牽著鼻子走,今年的春晚則有意識地減少了對上一年流行語的總結,於是出現了「狂躁,太狂躁」這樣的金句,但是小品演員孫濤說得未免太生硬了,好像在反覆強調:注意了,這是一八年春晚金句!

GIF

給主旋律以最自然表達

春晚想要表現的主題太過於宏大,大家大國大世界。以前的春晚是辦給老百姓看的,而現在的春晚則是辦給世界看的,格局是大了,但是情味淡了。

今年春晚在對外交流、兩岸文化上濃墨重彩,而且一點兒都不含蓄。當台灣媳婦雙手托起一聲響亮的「回家」,當「非洲母親」大聲呼喊著「我愛中國人,我愛中國」,太過直白的表達反倒讓人覺得不舒服。其實,表演就是最好的語言啊。

過去的舞台小小的,大家圍坐在一塊,熱熱鬧鬧,暖暖洋洋。現在中國的大型晚會依然只會搞人海戰術,烏泱泱堆起的人潮里卻沒再記住一張臉。

對於春晚,每個人都莫衷一是,好壞也不由一家之說。

也許,我的想法終究還是太淺薄了。

新年快樂

No.2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菠菜和Ta 的精彩文章:

TAG:菠菜和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