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差點讓朱元璋粉身碎骨,朱元璋罰他們雙腳不沾地幾百年
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大明的戰爭中,經歷過多次生死攸關的激烈戰鬥。其中最為驚心動魄、難度最大的一場大戰,當屬朱元璋平定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鄱陽湖之戰的規模與激烈程度,在當時世界範圍內都首屈一指,因此被稱為朱元璋與陳友諒兩派勢力的一次總對決。
至正二十三年,軍閥張士誠圍攻安豐城。朱元璋派出大軍救援安豐,陳友諒乘虛而入,出動重兵奔襲朱元璋的重要據點洪都城,朱元璋回師相救,雙方大軍在鄱陽湖相遇,一場關係到歷史走向的大戰拉開帷幕。陳友諒的水師,戰船體型巨大,數量驚人,戰鬥力極為強勁,朱元璋率部苦苦拼殺,仍不能佔到絲毫便宜。
《明史》記載,在戰鬥最為激烈的時刻,連朱元璋本人都險遭不測。朱元璋乘坐旗艦大船,居中指揮作戰,被陳友諒的水師發現。他們立即安排火力,瞄準朱元璋的旗艦猛烈轟擊,想來個擒賊擒王,讓朱元璋粉身碎骨。千鈞一髮之際,朱元璋身邊的謀士劉伯溫率先覺察到危險,急忙催促朱元璋換乘另一艘船。
朱元璋剛剛被拖到另一艘船上,陳友諒水師的炮火襲來,朱元璋剛才乘坐的旗艦瞬間被炸得粉碎,久經沙場的朱元璋都被驚嚇的一身冷汗。雖然最後明軍經過苦戰,擊敗了陳友諒水師,陳友諒本人也被當場射死,但對方水師的頑強和兇悍,也給朱元璋留下深刻印象,對這些差點讓他粉身碎骨的人恨之入骨。
鄱陽湖之戰後,大批陳友諒的水師將士被俘虜。面對這些死心塌地跟隨陳友諒的「死硬分子」,朱元璋覺得,把他們殺了都算便宜他們。於是,生性狠辣的朱元璋想了個毒招。陳友諒昔日部下中,有九個姓的人最多。為了懲罰他們,讓他們子孫後代永世不得翻身,朱元璋命令把他們貶為漁戶,世代只能居住在江河之上,雙腳不準踏上土地。這就是有名的浙東「九姓魚戶」。
《越諺》記載,「陳友諒部曲共九姓,明太祖錮元,不齒諸民,故其子孫無寸土,唯船為家」。這些人從此被明朝視為身份低微卑賤的「賤民」,各方面受到嚴格管制與歧視。他們長期漂泊在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一帶的水面上,只能以捕魚、撐船、拉縴等為生,不準改行從事其他行業,不準讀書參加科舉,不準上岸居住,不準與岸上百姓通婚。不準購置土地田產,當時社會的最底層。
從此,浙東「九姓魚戶」就在明朝官府的壓迫歧視之下,世代漂泊在江河之上,在困苦中度過了數百年時光,用這種殘酷的生活方式,為他們的祖先「贖罪」。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登基後,也繼續把這種醜惡的制度「發揚光大」。朱棣奪位之爭中,曾經遭到忠於建文帝的大臣的激烈反抗,朱棣命人把他們的眷屬與後代貶為「樂戶」,讓他們世代成為官紳富豪的玩物。
這種局面持續了三百多年,人人都熟視無睹習以為常。清朝雍正皇帝登基後,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打造自己的仁君明主形象,才注意到這一問題,並著手加以解決。雍正元年,朝廷陸續下達指令,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樂戶、墮民、九姓魚戶、丐戶、世仆、伴當、疍戶等,命令除籍,開豁為民,編入正戶,正式廢除賤民階層,命他們享有與平民同等的權利和尊嚴,以朝廷名義正式否定朱元璋留下的惡行。
但由於這一問題由來已久,民間的歧視觀念根深蒂固,朝廷也僅僅是擺明態度立場,並未有現實可行的得力措施跟進,因此九姓魚戶的生存狀況,並未取得根本性改觀。仍然到了乾隆三十六年,朝廷再度下詔,重申九姓魚戶可以改業及應試。但九姓魚戶問題因其獨有的複雜性,直到民國年間仍有殘存。
※李世民的武將數他厲害,幫唐朝躲過滅頂之災,他的名字十人九不知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