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是我的邊疆,抵擋我所有的悲傷
前段時間朋友跟我抱怨,說以後再也不想跟父母出去旅遊了。我問她為什麼,她說父母完全不做攻略,全讓她來,就連交通工具都讓她來,明明需要用到的APP都教過他們了,她說太累了,總覺得像是帶了兩個孩子出門。我安慰她說,年紀大了,跟不上互聯網信息時代,要體諒一下嘛。朋友還是覺得心裡不太痛快,說是一場旅遊鬧了很多次的不愉快,又有很多的分歧。
在生活中,我們幾乎把所有的耐心都給了毫不相識的陌生人,謙讓、大方、有愛心,這些用來讚美的詞語都能在我們對待陌生人的身上看到,語氣稍微重一點,就擔心對方會不會生氣。可卻在面對親人的時候,心浮氣躁,動不動就發脾氣,也從來沒有考慮過家人會不會因為我們說的話而生氣。有人說,最差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可也有人說,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不對身邊的人發脾氣。
曾幾何時,父母是我們最大的保護傘,在學校里受了委屈、在玩耍中受了傷,第一個回家告狀的人是我們,第一個哭著回家的人也是我們。幼兒園得了小紅花第一個想要回家分享給父母的人是我們,中學當了班委、拿了獎狀第一個想要分享獻寶的人也是我們。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與父母之間開始有了隔閡,也不再什麼事都跟他們分享。
六七歲的時候,出門在外只要跟著父母走到哪裡都安心,我們只要乖乖跟在他們的身後,不四處看,不到處走,什麼都不需要擔心。
十六七歲的時候,我們有了叛逆期,開始跟父母對著干,唱反調,現在想來,那時候的他們,是不是既心酸又難過呢?我們說著一些自以為是的話,來中傷最愛我們的人,看到他們被我們反駁的一言不發,以為自己是個勝利者,甚至還在朋友的面前吹噓。那時的我們,一昧的追求著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只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虛張聲勢。
到了二十歲左右,我們開始懵懂的認識到了感恩與回報,卻又放不下所謂的「面子」,於是又開始了彆扭的表達對他們的愛。想被他們看到,又想不動聲色的表露,想好好的對待,卻發現自己總是沒法靜下心來面對他們,就連說的話,都詞不達意。
到了三十歲,父母已經把他們所能給我們的傾囊相授,我們也為人父母,才明白「養兒方知父母恩」。想要陪伴,卻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終日為茶米油鹽醬醋茶而忙碌,忙著照顧孩子,照顧自己的家庭。
到了五十歲,年過半百,或許我們的父母尚在世,或許已逝,我們卻在為著自己的下一代而操心與忙碌。偶爾回家看一次父母,也匆匆離開。就算是父母身體抱恙住院,能親身陪伴在床邊的也少之又少,能陪伴在床邊一月兩月的,更是不在話下。
我們總以為只要年輕的時候賺夠了錢,不怕沒機會報答父母,可有沒有想過,當你賺夠了二十歲時候的目標,你有了三十歲的目標,賺夠了三十歲的目標你想要五十歲的目標,你可能沒有機會再陪伴在父母身邊了,而父母或許也等不到你覺得賺夠了的那一天。而父母,他們或許想要的也並不是錢,是你的陪伴。
我至今都還記得我奶奶在世的時候,每次從奶奶家回去,奶奶都會站在路口看著我很久很久,直到看不見我的身影才肯戀戀不捨的回去。我每一次都捨不得回頭,我知道,我一回頭,一定會流淚。我總覺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沒有我們的陪伴,日子該有多清淡,他們也一定不希望對我們的終日盼望換來的是一場空歡喜。在往後每一段難熬的日子裡,我都始終記得身後有一雙眼,曾注視著我賜予我前行的力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和爺爺奶奶,每個人也一定都享受過來自家人愛的洗禮。我們都是幸運的,有我們愛的人,也有愛我們的人,他們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來養育我們,教我們為人處世,教我們學會愛與被愛,我們也一定不能辜負他們。
有時間,多回家陪陪他們,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了。不管遇上什麼事,都不要跟家人分開,沒有什麼,比家人更重要了。
※情商高不高,這四點足夠明白了!
※等那個人,與我一起與世癲狂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