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們小心,你這樣是在拖孩子的後腿

家長們小心,你這樣是在拖孩子的後腿

每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而家庭教育時培養他們的重要一環。正確的教育方法能讓孩子更優秀,而錯誤的方法可使孩子與成功漸行漸遠。

父母用錯方法,孩子與成功漸行漸遠

最近在讀《俗物與天才》頗有感觸,非常贊同這一點:每個孩子都有變得優秀的潛質,關鍵是看父母的教育能不能將孩子引領到一個正確的道路上來。

良好的教育能讓天資普通的孩子變得出眾,同樣的,錯誤的教育也可使天資聰穎的孩子淪為泛泛之輩。

作為父母的我們,往往過分關注如何使孩子變得成功卻忽視了它的對立面。一個勁兒帶著孩子往終點沖,應常停下來反思自己的行為。

我們不可能精確預料到孩子成長中隨時會出現的問題,因此不可避免會犯一些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一味追求速度,而不停下來反思,一旦在某一環節上出現差錯而未能及時改正,很可能前功盡棄。

我們可以預見到,本身沒有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我們錯誤的教育而被拉回到起點,甚至比起點更遠的地方,離成功越來越遠。

孩子不成才,原來父母用錯了教育方法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哪些錯誤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拖後腿。

1. 用權威嚇唬孩子

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會把「警察」、「老師」、「醫生」等搬出來嚇唬孩子,以此「威脅」孩子乖一點。這種方法或許一時奏效,但是長此以往會使孩子對留下心理陰影,甚至產生強烈的不適和恐懼感。

還有的父母會擺出大人的權威來嚇唬不聽話的孩子,並使用強制、命令的方式。這顯然不是良性的溝通方式,我們應該去尋求更加溫和而有效的方方法與孩子交流。比如,通過講故事和閱讀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充滿耐心地用童趣的方式與孩子多做些交流,這樣他們更容易接受。

2. 盲目替孩子做主

小孩子玩鬧時常會出現一些矛盾,很多父母往往不徵求孩子的意見,直接出手「相助」。事實上,父母這麼做反而干擾孩子之間的交往,破壞孩子與他人交往鍛煉的機會。

這時候聰明的父母應當站在一旁做引導者。先觀察孩子面對困境時的反應,看他能否自己拿主意。當孩子言行不對時,再適時加以引導,讓孩子和小夥伴正確交往。

3. 把孩子想的過於脆弱

當孩子在玩耍時,如果有幾個大一點的孩子加入,一些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而將孩子帶離此地。這麼做破壞了孩子與他人學習和交往的機會。

父母擔心孩子,想要時刻保護他們的安全,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孩子之間的交往是單純、沒有惡意的,不要將孩子想像的那麼脆弱、不堪一擊。這時候,父母可以在一旁默默觀察,這樣既可以保證孩子的安全,又不會破壞氣氛、影響孩子的正常交往。

4. 總替孩子看世界

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家長總會說:寶寶,你看那是什麼!沒等孩子自己去發現和觀察,父母就著急地將其指出來了。看上去是在教孩子認識這個世界,實際上家長的這種行為局限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剝奪了他們探索自然的樂趣。

這個時候應該先讓孩子自己觀察,等發現他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再加以引導,比如對孩子進行提問,鼓勵其進一步觀察和思考。

5. 不能理性對待孩子

現在很多孩子愛耍小聰明,一犯錯就跟父母撒嬌或詭辯,試圖矇混過關。對此,一些家長明明知道不對,卻不忍責怪,甚至忍不住對孩子的機靈大加讚賞。這樣做很不妥當,大家應該理性告訴孩子正確的是非觀念。

6. 重言教、輕身教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自己做起來卻又是另外一套。年齡較小的孩子都會不自覺地去學習和模仿大人的行為,因此大人的行為會給他們產生很深的影響。比如,小孩子總是將老師的話視為「聖旨」,飯粒掉到地上馬上用小手撿起來,並說:「老師說了,要愛惜糧食,粒粒皆辛苦。」父母要是再問下去,孩子可能會說:「我們老師說了,食不言寢不語,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

同樣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也很高。比如,兩個孩子一起玩的時候發生了爭吵,一個說:「我爸爸就是這麼說的!」另一個也許會馬上反駁:「不,我爸爸說不是這樣的!」在他們眼裡,爸爸就是權威,說的永遠都是對的。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為孩子做個好榜樣。若家長言行矛盾,孩子就會感到迷惑,進而對父母的權威產生懷疑,這為以後的教育增加難度。

7. 行為太過武斷

在中國傳統教育中,普遍是父親唱紅臉,母親唱白臉,對孩子剛柔並濟、軟硬皆施。然而這在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這種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用於大多數孩子了。電視、網路等媒介每天給我們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資源,而孩子往往有更敏銳的感知。比如,家中的電子設備,很多孩子比父母操作得更熟練,至於流行和時尚,孩子往往了解更多。如果這個時候,還是用「小孩子不懂別瞎說」來搪塞孩子,您是否也能感到家長的權威消失了呢?

8. 頻繁的「激將法」

一些家長反映自家孩子不願和自己多說話,即便自己找他們說,他們也是一臉不耐煩,但和同學卻有說不完的話。這很可能是因為您平時對孩子使出了太多的「激將法」:作業做了沒?考試考得怎麼樣?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優秀……這樣不但積極的作用,還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抗。

9. 缺乏引導

一些孩子喜歡稀奇古怪的衣服、造型怪異的髮型……大多數家長面對這種情況,常見兩種態度,嚴厲批評或聽之任之。極少數家長有耐心跟孩子溝通,問問孩子「為什麼喜歡這些」再加以引導。久而久之,家長與孩子之間代溝越來越大。

10. 包辦孩子的作業

很多家長反映,學校布置的作業太多孩子做不完。實際上,造成這一情況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在家的學習效率太低。有的家長因為心疼孩子就替孩子寫作業,但這種做法會使寫作業失去意義,並且很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惰性和依賴性。

學習本身就是磨鍊意志。父母可以在一旁監督指導,但千萬不要替孩子完成作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網 的精彩文章:

冬天多煲這些粥,寶貝少生病還能長高高
八成90後爸媽都有的育兒焦慮症,你中招了嗎?

TAG:育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