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人類群星閃耀時》

讀《人類群星閃耀時》

我想,每讀一本書都記點什麼,不一定把心中的感受完整記錄下來,不一定完整,但可以記下。不一定全是自己的想法,可以是摘錄,甚至有時只是摘錄,無妨。縱使葉落無痕,但它總歸生長過,它來過這世間,更不要說它還是從我的眼前落下的。所以,總要記點什麼。這麼說似有幾分儀式感,不必「似有」好了,就是儀式感。人類從古至今以來的儀式感並非全然不好,相反,它的存在恰恰源自人類對內心平靜的追求。也就是說,儀式感常常給人帶來內心平靜。雖然也常常帶不來。

序言

在書名「人類群星閃耀時」的下方,有一句話是:「決定人類歷史走向的瞬間。」想必這便是作者茨威格所想記錄的東西。偉大詩人歌德把歷史稱為「上帝的神秘作坊」,而作者在序言中寫道:「在本書中,我將在不同的時代和領域裡回顧那些宛若星辰般永遠散射光芒、普照暫時黑暗歷史夜晚的群星時刻。」我想這可以看作書名的由來,或者說解釋。

我是很喜歡作者的這篇序的,喜歡它如同喜歡書中飽含熱情的文字、傳主精彩的人生故事、傳主深邃的精神思想、以及文字背後對人類文明的終極關懷一樣。我印象中序言與作品一樣值得咀嚼的作家有餘華,那本書是《活著》,那本書現在不在我的書架上,我不知道它去了哪,但是書中序言中的那些文字仍常常在我的心頭回蕩:「『活著』在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也不是來自與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但是,同樣是序言與文章樣精彩的兩位作家,實際上沒什麼可比性,他們太不一樣了,而就算他們有太多一樣的,我現在也還看不到。

茨威格的序言中對歷史的見解是會引起人深深的思考的,歷史這一話題永遠不會過時,不是因為歷史本身已是過去之事,而是人們每時每秒都在創造著歷史。也許我從這片序言中未必能夠得到茨威格做傳記目的和願望,但我能清楚的看到他寫下這本書的目的,或許用目的這個詞壓根就不合適,但我目前想不到更好的……或者也可以說是「創作的出發點」?也許說「寫作衝動」更好。

我之所以喜歡余華和茨威格在他們自己的書上作的序——是有原因的!

他們的序言中不是褒獎(沒有請人作序,自我褒獎怎麼看都不合適吧?開玩笑),也不是對書中內容的介紹或者推薦,而給人一種思考,這種思考當然與書有關,但這並非是與書中具體內容有關的思考,不會讓你陷入思考書中的故事情節這樣的陷阱。這種思考就是他們創作的出發點,與他們所要表達的東西有關(自然不是全書要表達的東西的概括)。而把他們也算作他們自己的讀者的話,那麼這序言也可以算作他們的讀感,或者深刻一點說是他們對作者所探究、所表達的觀點命題的理解與體會。

而從這樣的序言中,我們也更能看出作者的真誠,以及他們對於創作的態度。也許確實是這樣,以後選書時,認真看看作者作的序言,以此作為一種重要的評判未嘗不可。

正文

序言過後是十篇傳記,十篇傳記的十個主人公各不相同,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性格色彩,不同的命運軌跡。我當然可以用一段文字把他們串聯起來,把自己的感受蘊涵其中:

雄才大略,攻陷拜占庭的奧斯曼土耳其的君王穆罕默德二世,更大的火炮,翻山越嶺的船,這也許體現的便是至高的君王意志;

躲避債主的失敗殖民開發者巴爾沃亞,成為西方文明中有記載的第一個看到太平洋的人,企圖以攻佔「黃金國」秘魯來獲得王國社會下的個人救贖;

兩次在音樂中重生的亨德爾,從中風中站起,卻又被現實打倒,然而上帝並沒有拋下他,在與《彌賽亞》相遇的那一刻,他獲得了救贖,在上帝與《彌賽亞》的祝福中,他獲得了永生;

一個當過天才但不是方仲永的凡人魯熱,機緣巧合之下創作的《萊茵君戰歌》,在由聲名不顯走向家喻戶曉的過程中變成了《馬賽曲》,變成了國歌;

法國的偉大軍事家拿破崙,沒又想到自己下了一道老實人不敢變通的命令,但從那個老實人後來的境遇來看,我想他很可能是被老實人賣了,也或許不是,但他的命運最終確實脫離了他的手,給人們留下無限的嘆息;

老詩人歌德,晚年陷入了青年般的戀愛和情慾當中,留下了真誠動人的《瑪麗恩巴德的輓歌》;

一生為「黃金國」所困的可憐人蘇特爾,洛杉磯也就是舊金山,曾是他的領地,黃金沙的發現毀了他辛苦營造的一切,一切被否定,一切被無人問津,一切源自於人性;

尼采,一個傑出的瘋子。

倒在南極冰原上的斯科特,我永遠忘不了他在給妻子的信上,我把「我的妻子」換成另外四個可怕的字眼「我的遺孀」,未能做第一批到達南極點也許是他一身的遺憾,但他依舊偉大;

20世紀的大智慧者列寧,冒著被戴上叛國帽子的風險毅然回國,在嚴峻的環境下鬥爭,一輛列車送去了列寧,也送去了一個蘇聯,迎來了世界現代史。

我確實用了一大段文字串聯了書中的十個人物,我本懷疑要不要敲下這麼些文字,因為我懷疑自己能否寫出書中的精彩,也許我能概括事件、人物出彩的地方,但我無法展現書中的精彩。我也曾懷疑,一個人怎麼可以為他人作傳?他真的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嗎?然後我又告訴自己,作一個人的傳哪需要了解全部,這不但是見不可行的事,也是一件沒必要的事。並非一個人、一件事的全部細枝末節都值得寫下,都需要記錄。那麼,我就寫了這些又何妨?不至於生出對文字的出於良心的愧疚。

我所描述的書中的人物,有一個特別突兀對吧——尼采。

《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不厚,全書只有241頁,十個人物的傳記,尼采是其中之一,然而茨威格給尼採的傳寫了63頁的文字。這是全書最長的一篇,比對一下63/241和1/10的差距便一目了然。這篇也是最難讀的,不只是因為長度,更因為其深度。一個悲劇式的人物,注意是「悲劇式人物」,而不是「悲劇人物」。通常「悲劇人物」都是說結局註定悲慘、過程讓人可憐的人物。而「悲劇式人物」不一樣,他像悲劇,他有悲劇的特點和屬性,他的精神已經超脫命運。尼採的傳記的標題是「尼采:向宇宙高峰奔去」。

人們用怎樣深奧難讀的文字去寫尼采都不為過,這讓我想起了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然而《名人傳》里的三個人物之間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但尼采與之可太不一樣了,尼採的痛苦和他們的痛苦太不一樣了。

(你要問我怎麼個不一樣法,我是真的一下說不清,也不想就這麼馬馬虎虎的說)

兩個作者的文字也很不一樣,這或許譯者的區別?但我認為文字給人的那種感覺是不會有很大變化的,不然這過不了譯者心裡的那道關卡。羅曼·羅蘭更細膩,更有變化,而茨威格的文字飽含熱情,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熱情,極其動人。

(沒錯,淺薄的認識只能說這麼多)

也許我會嘗試以再讀一讀書中的序言,並以之作為初讀《人類群星閃耀時》的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Android手機執行、連接ADB常見問題
2018澳洲春節去這些地方湊熱鬧就對啦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