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你所以為的完美伴侶可能並非你所想像
很多人都認為,特徵相反的人更加互相吸引。比如年輕的和年長的,快樂和痛苦的,單身的和已婚的……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認知上的派系。
很多情感專家根據這種想法編寫了書籍。這種思維模式甚至已經被很多尋找伴侶的人吸收到自己的內心中。據國外調查,大約86%的人表示他們正在尋找具有和自己特點相反的人。
問題是,「異性相吸」並非浪漫關係的真相。很多人,實際上會被那些與自己相似而並非相反的人所吸引。
我就喜歡你和我像的地方
人們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和自己相反的人,這一直是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的一項主題。
研究人員對哪些組合算是更好的浪漫伴侶進行了研究。他們分析了三種情況:相似的、不同的,以及相反的。科學家分別將這三種可能性稱為同類假說、異性假說和互補假說。
首先,同性戀可謂很明顯的贏家。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社會科學家進行了240多項研究,以確定態度、人格特質、外在興趣、價值觀和其他特徵方面的相似性是否會引起吸引力。
2013年,心理學家馬修·蒙托亞和羅伯特·霍頓對這些研究的綜合結果進行了總結性分析。他們發現,相近的人彼此之間存在吸引力,這是無可辯駁的。
換句話說,有明確的證據表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對於我們人而言,相似性的吸引力非常強,以至於在不同的文化中都能夠看到這種情況。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性格對立的人就不會吸引。異性假設和互補假設都可能是真實的。那麼是否有科學證據支持,互補的人會吸引彼此呢?
用你的優勢彌補我的不足
在我們聽過的很多愛情故事中,人們常會尋找那些擁有自己所缺乏特徵的人做伴侶。比如一個乖乖女找了個壞男孩,這可以說是一種互補。這裡請注意互補和相異的區別。
確實,有些配偶,一個外向而逗趣,一個內向而靦腆。某種意義上講,這確實很理想,兩個人的特點相互平衡,優勢互補。有時候,內向的人需要外向的人去帶動。比如活潑開朗的他(她)把沉悶少言的她(他)拉出去玩耍。
問題在於,人們是否真的會主動尋求能夠彌補自己的人呢?還是說這都是發生在電影里的情節?
事實證明,這是純粹的編造。基本上沒有研究證據表明,人格、興趣、教育、政治、教養、宗教或其他特徵的差異能夠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例如,有研究表明,人們喜歡文學作品中那些性格與自己相似,或者比自己更加完美的人物。而對於那些可補充自己性格的人物則沒那麼欣賞。
其他研究則發現,外向者對於內向者並沒有額外的偏好。
為什麼大家相信那些特徵相反的人會彼此吸引?
儘管有著壓倒性的數據,但很多人仍然相信異性假說,這其中可能有幾個原因。
首先,對比會變得更為明顯。即使一對夫婦的各種特徵非常相配,他們也很可能因為那些他們不同的地方發生爭論。
另外,有證據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配偶之間的小差異會被放大。心理學家安德魯·克里斯滕森等人在書中描述過,伴侶們是如何在生活中逐漸進入彼此互補的角色的。
比如,如果一個人比另一半更幽默一點,那麼這對夫妻可能會漸漸陷入一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中,稍微幽默的一方會變成所謂「有趣的一方」,而略顯乏味的一方則變成了「嚴肅的人」。這兩者其實正是兩種固定的預設角色。
科學家已經證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伴侶們的互補性會逐漸增強。他們在最開始可能非常相似,但慢慢地,他們會讓自己顯得和對方有所不同。
總之,科學家認為,人們對相似的興趣遠遠超過差異的興趣。
之所以有人堅持認為相異的人更加彼此吸引,那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相似的伴侶已經逐漸磨合成了互補的伴侶。
※兩名男孩在嚴寒中破壞蜂箱,致50萬隻蜜蜂死亡,面臨起訴
※非洲草原上如何逃脫獵豹的追捕?減速!
TAG:大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