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關於「識相」和「懂事」的說法,哪些會讓人細思恐極?

關於「識相」和「懂事」的說法,哪些會讓人細思恐極?

「識相」和「懂事」的說法,一些時候可以和「有眼力見兒」、「高情商」聯繫起來,日本工作室 EmbeddedArts 在同名遊戲中曾經用「閱讀空氣」來概括這種能力,包含明白事理、知道依據別人的反應行事、能從別人角度想問題之類意思。在人際關係中,這些都可以算是值得稱道的品質。

不過現如今,人們似乎不完全覺得「識相」和「懂事」是好事,在一些場合聽到它們的時候會覺得厭惡甚至害怕。

讓人如沐春風和細思恐極的區別在哪?為了進一步了解大家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好奇心研究所發起了一個名為「你覺得有哪些『識相』『懂事』細思恐極?」的開放式調查,收到了 4453 次表態。我們發現,那些令人恐懼的「識相」和「懂事」可以拆解為下面這幾個類型。


勸人忍耐,把忍耐當成一種美德

一部分讓人覺得恐懼的「識相」和「懂事」意味著和「權利意識」對著來,不管是不是自己應有的權利,都以忍氣吞聲為上:

受到的傷害已經產生了,追究責任也彌補不了,所以不追究就是聰明、懂事,「被教授性騷擾已經成事實,拆穿兩敗俱傷,不揭發還能拿高分和推薦信」;

「別人都忍受得了你怎麼就忍受不了」「這麼小的事情你怎麼就不能忍」,這些別人都能忍的小事,覆蓋範圍從價格虛高的學校飯堂到大搖大擺違反法律壓榨員工的公司;

提出問題的人可能被「槍打出頭鳥」,所以要識相,不要當那個提出問題的人,等著看別人先忍不住去提。


過度為別人考慮,忽略自我

懂得察言觀色可以是一種美德,畢竟換位思考的本領並不好學而且很重要。但沒有掌握自我和別人的平衡,把重心完全放在以別人為出發點考慮事情,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想法,最終完全犧牲了自己甚至最終也沒給別人帶來什麼益處,這樣的「識相」和「懂事」實在是沒什麼意義。它們出現在這些情況下: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懂事,就連心情不好想找個人講話,都是想太多了、無理取鬧,最好是自己憋著不和任何人傾訴;

在一方毫無地位和尊嚴可言的戀愛關係中,貼心懂事就得是「不在我工作的時候打擾我,不胡鬧不任性」,或者一方對另一方壞脾氣的無條件包容;

跟長輩或領導聊天,擇其愛、順其好就是懂事,自己的真實意願無所謂;

把「沒關係的,我自己可以」的掛在嘴邊,習慣了之後都不去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

日常生活中偽裝和壓抑自己真實的性格,越活越不像自己。


把拒絕當不尊重和不禮貌

在「不聽話=不懂事」的立場下,「識相」和「懂事」被簡單粗暴地等同於不願拒絕,不敢說不,否則就是不省油的燈、挑事的「刺兒頭」:

「嗯,好的」「你什麼都對,我什麼都錯」被當作相處中的禮貌,實際是在扭曲條件下的一次次妥協;

男友說什麼女友都同意,把女性的不會拒絕當做賢淑懂事;

酒桌上的「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特別是那些打著「我是為你好呀」旗號的要求,更不能拒絕。


更可怕的還是盲目認同現有的規則

我們之前討論過不少關於「變成大人」的問題,雖說現實生活中,有人把識相、懂事和成熟聯繫起來,不過實際上,在成長的過程中了解周遭世界並不意味著全盤接受既有規則。這些識相懂事其實是犬儒主義的一種表現:

父母用孝順二字來對孩子實行道德綁架,把愚孝當懂事;

教師節給老師送禮,還要參加他們在外面開的私人輔導班,否則被冷嘲熱諷了還是因為自己不識相在先;

要過安穩的生活,所謂追求自己的夢想、在外面漂著,都是小孩子不懂事的表現;

什麼年齡該幹什麼年齡的事兒,年過 30 了趕緊找個人結婚,要懂事。

在調查中,得到最多贊同的選項是「父母一吵架孩子就顯得很乖,大人把孩子的恐懼和討好稱為懂事」。還有人說「沉默來自於恐懼,順從根源於無奈」。的確,令人細思恐極的識相和懂事經常出現在這樣的關係中: 大人和孩子、上級和下級、老師和學生、男性和女性,「不懂事」、「不識相」成了一方控制另一方的語言工具。

題圖、插圖來自:Giph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蘋果開一個小時的股東大會,庫克說了這 13 件事
開普敦百萬家庭面臨限量用水,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何以至此?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