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月初四:重現清代澄海人迎神落天的場景

正月初四:重現清代澄海人迎神落天的場景

正月初四:重現清代澄海人迎神落天的場景

正月初四神落天。開啟了潮汕大地從翌日開始的各鄉村游神的序幕。澄海人秉承古禮,非常重視新正迎神。要給十天前上天庭開年終總結會,奏明人間一年善惡諸事完畢而返回人間的老爺,留下新年的第一好印象。

澄海民間有「送神早迎神遲」的說法,意思是諸神臘月廿四上天,但廿三傍晚就已經在送神了。但到了初四神落天,就沒必要那麼早,天庭路途遙遠,老爺的神通各不相同,所以落天速度不一樣,因而迎神儀式不必求早,一般在午時前後,過午也沒問題。下面是清代澄海人迎神落天儀式。

午前,各家於庭院天井陳列列神桌,上供果品,什錦饌盒(饌盒也稱薦盒或進盒,但只有「饌盒」是最正規的寫法,是澄海人保留的中原古稱),另具糖、米各一盤,上插榕枝竹葉,雲以飼神所乘之馬、虎、鹿、鶴。這些祭品陳列完成,這叫做」等老爺」。

(送神祭品:饌盒)

午時正,由家中最老的家長,男家長有官職或功名的,穿朝服頂戴花翎,無官職的穿長衫馬褂戴棗仔帽,女眷穿誥命服,百姓女眷穿大同衫梳媽祖頭(俗稱「大板刀後斗」),戴金如意夾,端肅下跪,望天擲筊(俗稱「跋杯」)問神至未?如果跋杯三次,出現二聖一穩,就是神到了。這時立即點燃香燭,全家下拜,點燃爆竹,三獻之後獻焚紙錠。家庭式迎神結束。

初四當天傍晚,各家又備果品錢錠到村中地頭宮拜神,由村中族老舉筊跪神前,高擲示神到,眾皆跪拜,燒錢錠之後,各人用神前燈點蠟燭,插於自己帶去的燈籠,回到家裡。這是全村迎神儀式。

這一天,還是古時開井日,古代澄海人認為神未下天不開井,後來澄海人的開井日越移越早,從初四變初三變初二,現在家裡有井仍行開井禮的人家,在正月初一早上就拜井公井媽之後就開井了。

再回到清代,初四傍晚從地頭宮點燃燈籠之後回到家裡,用這燈籠拜井,干茶三杯,粿一盤,大桔一對,什錦一盤,拜井公井媽,拜完之後,掀開除夕夜蓋在井上的竹箶,把拜桌上三杯乾茶傾倒在井裡,撤去供桌,然後用跋桶汲水12桶,傾倒在井邊,每倒一桶說一句吉祥話。汲水結束,就可以正常用水了。

本文主要參考了陳梅湖先生所著《隆都大巷鄉志》。陳梅湖先生(1885-1958),澄海隆都大巷村人,民國初年潮汕史學大家,民國初年曾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府大元帥府兩府咨議官(時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任執政),後與溫丹銘先生、佃介眉先生、王雲五先生等史學界、書畫界、出版界大腕一起成為現在史學和國學泰斗饒宗頤先生的老師。(圖片來自網路)

(按二維碼,關注「新神奇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神奇老師 的精彩文章:

食魚知味:澄海人的食魚經

TAG:新神奇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