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在中國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的老人離開我們已經21年了!
來源:鄧小平故里
1904年8月22日,鄧先聖出生於四川廣安協興鄉牌坊村,學名鄧希賢,那時,這個古老的國度正處於五千年未有之大困局。
很多年以後,當他離開世界時,中國回升的勢頭不僅讓國人沒想到,更讓整個世界震驚。人們說,是他——鄧小平改變了中國。
鄧小平時代!若以1978年為起點,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鄧小平時代的開幕,整個中國,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藍圖下,蓬勃發展了40年。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一開口就直奔主題:今天主要講一個問題,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1979年4月,鄧小平在聽取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勛彙報時,認為給廣東某些特殊政策是個好主意,對外開放要找一個突破口,辦好試驗場。總要有人邁出第一步,才能開拓新路。當大家紛紛議論取個什麼名稱時,有的主張叫出口加工區,他脫口而出:就叫特區吧!過去陝甘寧邊區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次年8月26日,習仲勛主導成立了中國首個經濟特區。隨後,珠海、廈門、汕頭四個經濟特區相繼建立起來。
其後的40年,正如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蹟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並不矯情。1979年的那個圈,1992年的那次著名談話,包括歌詞里的「滾滾春潮」、「浩浩風帆」、「春風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滋潤了華夏故園」,在火熱的1995年,這樣的歌詞的確就是現實的素描。
鄧小平,如果他還沒有逝世,他也許都無法想像自己跟一個城市,跟一個奇蹟會聯繫得這麼緊密。他的一生實際只去過深圳兩次,一共只有8天而已。
1984年,鄧小平開始第一次南下視察深圳和珠海等經濟特區。
1982年,深圳蛇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在今天看來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號,當時卻引起了軒然大波。一直到1984年,鄧小平第一次看見這標語後說:「很好,很好」,爭議才得以平息。有人說,中國走向市場經濟正是從這句口號開始的。
通過視察,鄧小平發現深圳、珠海這幾年裡發生了巨變,這些變化讓他對辦好經濟特區充滿了信心!他在珠海和深圳分別留下了公正客觀的評價:「珠海經濟特區好」、「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這一評價,使得持續了四年之久的要不要辦特區、辦特區是否正確的爭論有了旗幟鮮明的結論,特區人民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回京之後,鄧小平更加堅定了辦好經濟特區的信心,並開始有了一個更加開放的想法。他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開放政策的窗口。在他的建議下,黨中央、國務院又批准開放了包括廣州和湛江在內的14個沿海城市,隨後又相繼成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洲等沿海經濟開放區,這就為後來由特區到沿海,由沿海擴大到內地的多層次開放經濟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懷念鄧小平繞不過深圳,繞不過第二次南下視察和那次著名的南方談話。
一個偉大的政治人物,一生中或許有過無數次講話和談判,經歷無數次重大事件,但類似這樣扭轉乾坤的談話,縱觀中外歷史,仍然難得一見。
1992年1月20日,鄧小平在深圳國貿大廈視察時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似乎又一次到了十字路口。接近90歲的鄧小平不動聲色,他帶著全家坐上南下專列,對外稱這只是一次私人旅遊。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鄧小平舉重若輕,談笑風生間就讓歷史的車輪再次快速轉動起來。他再度煥發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深圳,他在植物園裡一邊種發財樹一邊說:「讓全國人民都種,讓全國人民都發財」;在中山登山,他刻意不從原路返回,聲稱:「我從來不走回頭路」;在廣州,在珠海,在上海,在他去到的任何地方,都一再強調,要改革,要更快一點。
1992年1月26日,鄧小平在珠海拱北:要爭取時間,抓住機遇,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
等到「東方風來滿眼春」,又一次全國性思想解放大討論開始,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已從根本上扭轉了形勢。
1992年的談話和其後兩年的布局是這位老人最後的政治大動作。他鞏固了改革開放的盤面,奠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完成這一切後,他實現了自己不貪戀權柄的諾言,他對下一代領導集體交代:「對中國的責任,我已經交卷了,就看你們的了」。
1994年後,鄧小平再也沒有刻意公開露面。醫護人員回憶說,小平在最後的日子裡思維清晰,但他沒有留下任何遺言。那段時間,老人有時昏昏沉沉地睡著,有時異常清醒,但是不說話。逝世前幾周,醫護人員還問他有什麼話想說,他也只是淡淡地說:
「該說的都說過了。」
如果說鄧小平逝世時,深圳還只是春芽初發,在他去世後20年里,深圳已經長成了參天巨樹。
2017年,曾經的小漁村深圳GDP達到2.2萬億,一舉超過了廣州和香港,成為全國第三大GDP強市,而且也超過了新加坡。20年前香港回歸時,深圳的GDP還不到香港的一個零頭。自從1979年以來,深圳速度一直獨步天下,2017年國內一線城市經濟增速排行榜上,深圳仍然睥睨天下,創新實力雄厚,而且勢頭越來越猛。
鄧小平是一千多萬深圳人的信仰。小平去世後,它並不是沒有經歷過低潮、停滯、彷徨。但在每個重要節點,深圳人都會去追溯他們的本源。他們通過大規模的官方民間討論,不斷領悟鄧小平的遺產,不斷推動深圳繼續改革而不是保守,繼續開放而不是封閉。感恩小平,深圳在川唯一的「飛地」產業園即廣安(深圳)產業園在廣安發展神速,助推深圳精神、深圳速度在小平家鄉---廣安落地生根。
鄧小平守護的何止是深圳。在鄧小平去世後,中國繼續更深層次、更大範圍的改革開放。中國內地大量城市調研團到廣東實地考察,回去後推進改革開放,獲得了快速發展,可以說,深圳的發展不過是中國內地發展的縮影。
對於億萬普通中國人來說,鄧小平理論即使不懂,但鄧小平金句都記得。他的「黑貓白貓論」、「小腳女人論」、「摸著石頭過河論」人盡皆知;他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迄今仍被社會精英奉為圭臬;他的「改革也是革命」、「不爭論」、「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論斷極具政治智慧又內蘊很深。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鄧小平同志對黨和人民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正是由於有鄧小平同志的卓越領導,正是由於有鄧小平同志大力倡導和全力推進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欣欣向榮,中國人民才能過上小康生活,中華民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才能以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
鄧小平留下無數遺產,但他留下的最重要遺產就是他的設計和他的理論。到今天,你才能明白他的許多良苦用心,也到今天,尤其是我們這一代,越長大,越深入社會,越了解中國,才越明白鄧小平那些金句背後的真正意涵。
二十年後,我們這群當年喊「鄧爺爺」的少年都已經長大了。少年時只覺得鄧小平是個可愛的老爺子,等我們成長以後,重新體味這些年中國走過的和即將要走的路,分外懷念這位可敬的老人。隔著遙遠的時空,突然很想對著大海里的老人家默默道一聲:
「小平,您好啊。」
TAG:國際在線四川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