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醫20多年的健康感悟——(1)我的醫路生涯

從醫20多年的健康感悟——(1)我的醫路生涯

說起我的從醫之路,看上去還是有很多的偶然性。我們家庭里沒有人學醫,只有一個遠房的親戚是一個中醫生,他留給我一些書籍和一些經驗方,這算是不多的中醫情緣了。在我高考的那個年代,學醫是很熱門的,我們班級里就四分之一人成為了醫生,家人總覺得家裡有個醫生對家人的健康有個保障。但學醫或者中學習還是中醫,是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我天生是慢性子,為人處事不急不慢(後來有些病友稱為「慢半拍」),高中同學就稱呼我「貫老」,家人也覺得我這個性子比較適合中醫,於是我們就決定了選擇中醫這條路。今天看來,這似乎是一個並不慎重選擇。因為選擇的候,並沒有考慮中醫的前途和錢途等等問題。但在今天看來,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上天註定的選擇這就是我和中醫的緣。

和大多數許初學中醫的人一樣。我大學時期也基本上是在混混沌沌中度過,所收穫的基本上就是一些中、西醫的知識和外語。這是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的,但是對於中醫的認識,或者說對中醫的認可程度並不高。對於很多的中醫內容也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甚至似信非信。現在想想,我們這種教育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名師和實踐!讀研期間時間相對空域,對中醫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特別是先後跟隨何裕民和嚴世芸兩位教授臨床之後,看到一些確實是西醫無效但是經過中醫救治有效病例,對中醫的興趣越來越濃!之後,隨著自己對中醫臨床的深入,對中醫的認識和理解越來越深刻。後來的工作中,我也在進行一些臨床、科研和行政工作,科研方面在畢業伊始就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並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行政方面也很早就做了醫院的院長助理,「繁華事散逐香塵」,最終發現這些並不是自己應該走的路,也不是自己追求的路,最終還是回到了臨床這條路。

我對中醫的認識轉變是從脈診開始的。前十年的認識和大多科班院校醫生一樣,臨床上大多數醫生受到時間和認識的限制,其實是不會去做很仔細的脈診,僅僅是把它作為一個參考。在我親眼見證了一個同學精準脈診的厲害之處後,打破了我對傳統中醫的認識和對臨床的看法,對中醫產生了更大的興趣。之後我就按圖索驥,跟著這個民間的脈診老師學習,才打開了我更廣闊的中醫學習之路。之前的中學習,絕大多數集中的學術課程、學術講座。聽了很多名家大腕的講課,但是因為時間關係,總覺得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理解。後來再學習的很多知識,確確實實都是很具體、很深入、很實用的。這些內容很多時候我們在醫院和學校里,沒有接觸到或者學習到,而對自己臨床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也許三、五天的密集學習之後,我就會對這種方法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同時,同學之間的學術交流,對你拓展知識面和對你今後的學習方向,也有很大的幫助。我後來很多學習的方內容,其實是在聽到別的同學的介紹之後學習的。而這些方法也常常是同學已經長期的反覆實踐驗證過的。和一些醫院醫生學習不同,這些同學基本是自費來學,我親眼看見一位農村的同學,每次吃飯真的只買二兩米飯不買菜的,我想,如果他不是認為這種學習有很大意義,他是不會來花錢學習的。經過這樣幾年的反覆的學習,覺得自己的臨床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識面也有很大的提高。後來,又再醫院裡聽專家教授的講課,覺得特別的珍惜,也發現以前不重視的內容,對自己確實也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現在有一種觀點說高手在民間,認為民間的醫生都是很厲害的,其實確實是有一些高手,也有很多招搖撞騙的,我認為不應該是高手在民間,應該是民間有高手,醫院裡也有很多的老師有很高的水平。,所以很,沒有必要把兩個對立起來,就像中醫西醫對立一樣,沒有必要把民間中醫和院校中醫對立起來。不管是哪種方法,對治療疾病有幫助,可以提高技術水平,我覺得都應該去學習,而不用把它劃分民間或者院校。

我自己的成長就是學習——臨床——提高——再學習過程。我想這可能就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經過這樣反反覆復的幾個來回,在不斷提高。正是有了自己的辛苦付出,才對一些疑難疾病,甚至西醫治療沒有效果的一些疾病,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每每在病患痊癒之後,就常常會覺得自己這些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會感到很欣慰的。漸漸地,我才認識我,這就是我一生的醫緣和醫患之緣!

關注健康 關注貫博士醫林絮語

門診預約微信

融匯貫博士近三十年中醫學習和實踐收穫,必須要轉發和關注的健康新知

1.我的醫路生涯

2.什麼是疾病和健康?

3.告訴你中醫怎麼去治病

4養生不是你先買就能買到。

5.患病了怎麼去看病?

6.怎麼去看中醫?

7.終極大法:如何呵護生命和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貫博士醫林絮語 的精彩文章:

TAG:貫博士醫林絮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