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浙江非遺 「花橋龍燈」
在台州三門,坐落著一個小山村——花橋村。村莊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優越。就在這個小山村裡,一項十分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被完整地保留和傳承下來,那就是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花橋龍燈」。
「花橋龍燈」歷史悠久,起源於南宋高宗年間,距今已近1000年,並且世代相沿。在2007年的時候,「花橋龍燈」被列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它的傳承,對研究三門民俗、民間舞蹈及三門灣地域傳統文化均有較好的歷史價值。眼下歲末年初,在三門縣花橋鎮花橋村,能工巧匠們正忙著對「花橋龍燈」進行新一年的製作。
探尋龍燈工藝
踏入設立在文化禮堂內的「花橋龍燈」展示廳時,便立即被眼前這一幕美輪美奐的景象所吸引。「花橋龍燈」,以木板為底座,兩端鑿圓孔,以木棒穿孔連接成長龍,舞者手擎木棒出迎,龍燈長度規模每年不一。
李灼昌是「花橋龍燈」製作負責人,已經有20年製作龍燈的經驗了。「每節龍燈板座上用竹篾紮成龍頭、龍身和龍尾的骨架、糊以彩紙,再飾以龍鬚、龍眼、龍角和龍珠,貼上龍鱗、龍鰭,繪貼花紋圖案、剪紙等等,要花二個月的時候去製作。」
「龍燈的製作沒有專業藝人,龍頭由村裡的能人集體創作,龍身則各家各戶自製,群體傳承是其最大的特色。」李灼昌說。
說到「花橋龍燈」最重要最精華的地方,當然就得屬這燈了。「花橋龍燈」的製作工藝,是歷代民間藝術家們發揮聰明才智和不斷創新的結晶,具有一整套完整且複雜的製作流程。
「龍身有4盞方形彩燈,彩燈上根據喜好與風格,或剪紙、或彩繪,圖案有花鳥蟲魚、吉禽祥獸、神話傳說、戲劇人物等,形象生動、色彩艷麗,綜合了諸多民間美術工藝,融合了釋、儒、道三教文化及諸子百家思想。」李灼昌說。
探尋龍燈文化
「花橋龍燈」集成了文學、繪畫、篆刻於一體的綜合內容,而且不同的繪畫、篆刻代表著不同的文化,數量不等的凹凸版面,自古以來也反映著每戶人家該年的家庭情況。
李明洪,是我縣省級非遺傳承人。此刻,他正在對張貼在龍燈框架周圍的剪紙花紋進行篆刻。「從傳統文化的角度說,龍身上的五個凹凸的篆刻,說明這戶人家家中,有人考上秀才了,仕途上升了,所以當年的舞龍,這家就用五凹凸篆刻。」
看著眼前即將扎制好的龍頭, 李明洪熱情的說。「龍燈的繪畫的花樣是很豐富的,雙龍戲珠、招財進寶、鴛鴦戲水,還有每家每戶希望有福字。
花橋的迎龍活動源自圖騰崇拜意識,後逐漸演變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民間風俗活動。每年正月十三夜上燈,正月十六夜落燈,連續四夜舉行,各戶門首擺香案供品相迎,所到之處煙花爆竹齊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李明洪說,「花橋龍燈」的製作展示了木匠、竹蔑匠和民間藝術的智慧,集文學、繪畫、雕刻,剪紙、刺繡、音樂、戲劇於一體,綜合了各種藝術元素,使之完善地統一在整個迎龍活動之中,具有較高的民俗學價值、審美價值和教育價值。
※從「甲骨有表情」到18K「金馬桶」
※2018年藝考開鑼:調整專業設置,迎合行業需求
TAG:中國文化傳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