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正月初二風俗,回娘家
初二
正月初二 回娘家
中文名 回娘家
時 間 正月初二、初三
性 質 習俗
內 容 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准 備 一大袋的餅乾、糖果
別 名 「歸寧」、「三朝回門」
GIF
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中國各地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探訪乃至小住。因為女兒在出嫁後,在婆家要操持家務,伺候公婆,還有應付各種妯娌、姑嫂關係,甚是辛苦,所以娘家會趕在節慶時接女兒回家來住幾天,名為探親,實則休息。
卻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節日簡介
作為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文化,新娘出嫁三天便回門,稱為「歸寧」、「三朝回門」、「頭轉客」,含有「成家不忘娘」之意。而新女婿去拜見岳父母,則有向他們表示「感恩戴德」之意,藉以增厚姻親之誼。
通常由新娘的弟妹到新郎家,請新郎新娘相偕回娘家。大多上午接受邀請,中午聚餐,日落前回家為宜。(新婚未滿四個月忌在外過夜,所以歸寧宴畢,新郎新娘即相偕齊返男家)北部習俗,女方於訂婚日宴客;南部習俗,女方于歸寧日宴客。
歸寧時,新郎要帶禮品,如橘子、蘋果(甜蜜)、香蕉(招呼)、 餅或 柑(象徵新娘肚皮會漲、懷孕)、酒等禮品(均取偶數),贈予岳家。
女方應準備回禮:米香、糯米糕、桃餅、六件蜜餞、兩枝有根葉的甘蔗(祝福新人甜甜蜜蜜、透頭透尾)、種子雞一或二對(約二、三個月大的公雞、母雞各一隻,準備新娘生產時進補用)、橘子、香蕉,供新人帶回男方。(現代習俗改將上列物品在結婚日隨禮車帶回男方)
年初二叫娘家去拜年,必須在娘家住一夜,年初三上午吃了早飯才離開。夫妻倆年初二在娘家住宿,在當地有著嚴格的性禁忌,不允許同床共枕。這種習俗,一般父母會在女兒即將出嫁前作為出嫁時必知的事宜傳授給女兒,待女兒出嫁後第一年回娘家,父母特別是母親都會悄悄叮囑女兒執行。
三天回娘家,稱「頭轉客」;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回娘家,稱「二轉客」;滿月回娘家,稱「三轉客」;滿四個月也有再回娘家的習俗。回娘家時,新人均需攜禮品致贈女方,而女方亦需備禮品回贈。新人帶水果,女方回贈禮品:「滿月」備紅圓(偶數)、米糕等,「四個月」備紅色面桃(偶數)及其他糕類等。
風俗習慣
陝北一帶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俗,傳說是為了聯絡姻親間的感情,屆時娘家要請閨女、女婿回門團聚。河南也有此俗,不過,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聯繫的。俗謠云:「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要是閨女不把娘來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為什麼正月初二回娘家?
所謂回娘家當然是指已婚女兒帶夫婿孩子回到家裡給父母拜年。
為什麼必須在正月初二而不能正月初一呢?迷信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因為,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初一。
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兒就可以回家了。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特別是農村是很嚴格的,違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會人們雖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較嚴格地遵守著。如果由於某種特別的原因,已婚女兒在家裡過年,那可能父母、家人都會十分的不高興。這也是一種沿襲已久,而且可能還要執行很長時間的文化現象。
「回娘家」又稱「歸寧」。過去新婦的回門有許多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時常「防著她」。
為什麼初二吃面祭財神?
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鹵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滷麵或者炸醬麵,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大年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給父母拜年。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東西,比如雞,年夜飯是要把頭、翅、腳、尾留著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TAG:贛南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