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史隨筆 孔子論「潛龍勿用」——入則兼濟天下出則獨善其身

文史隨筆 孔子論「潛龍勿用」——入則兼濟天下出則獨善其身

《論語》記載,一次,孔子和幾位弟子在一起閑聊。孔子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志向。

急性子的子路說:「一個千乘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屢受侵犯,又遇饑荒,若讓我治理這個國家,三年工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並懂得做人的道理。」子路的話表明他有建功立業的志向和氣魄,但孔子只是微微一笑。

接下來,冉求說自己願意當一個小地方官。輪到公西華時,他說:「我不敢說能做什麼,不過願意堅持學習。」三人說完以後,在一邊彈琴的曾皙起身說:「我的志向嘛,就是在暮春時節,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裡洗洗澡,在野外吹吹風,然後唱著歌兒回家。」

孔子感嘆道:「我欣賞曾皙的志向啊!」  孔子漂泊半生,未能施展抱負,晚年則喜讀《易經》,他曾對經中的「潛龍勿用」一語有非常精闢的論述。他說:「潛龍,比喻像龍一樣有德有才而隱居的人。世俗改變不了他的節操,他也不追逐功名;從世間隱退不會感到悶悶不樂,不被世人承認也不苦悶。能愉快地實現抱負時,便人世行道;感到憂慮時,便出世隱遁。信念堅定,從不動搖,這種君子的所為便是潛龍的德性。」

「潛龍勿用」,並非無條件的勿用,只是說條件尚未成熟,不易盲動。人都是要進步的,只當個看熱鬧的旁觀者不行,還要參加到風景中去,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這樣才不枉一身的本事。但古人都是反對盲目從政的。如孔子曾評價蘧伯玉說:「蘧伯玉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國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時候,他就出來做官;國家政治不符合大道的時候,就能收斂、隱藏自己。」因此,有志於從政的人就需要認真觀察。看到「國家政治符合大道」,自己的道義可以得到推行,當然就要積極出來從政,為國家和民眾效力。反之,就要收斂自己言行而使自己隱藏起來,保持自己的節操,以免自己的高貴品格被玷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德尚行 的精彩文章:

隨筆 祭灶節——灶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隨筆 除夕的來歷風俗文化——小年結束大年開始

TAG:明德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