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艾灸很重要:防寒祛濕、養肝護脾!

艾灸很重要:防寒祛濕、養肝護脾!

艾灸,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一根艾條可治療400種疾病,不用打針吃藥,就能灸到病除!

2018年2月19日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雨水節氣期間的天氣變化大,倒春寒是這個節氣的特點。

雨水養生—生活起居篇

防風寒

春捂重點是腿和腳

雨水時節,時常倒春寒,所以要適當春捂,不要過早脫棉衣,並根據氣候變化添減衣物。這是古人根據春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養生原則,以防風寒侵襲,引發疾病。

>>春捂重點是下半身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就是說,春令時節,下身應多穿一些。中醫養生諺語「寒從腳起,濕從下入」講的也是關於下體腿腳的保暖。

>>腿部防寒有妙招

敲擊按摩風市穴

如果是 「風寒腿」,可以敲擊按摩大腿外側膽經上的風市穴,具有將虛邪賊風拒之門外的功效。

坐著、站著都可以敲擊按摩,每次敲20~30下左右。

乾洗腳

用雙手從大腿根部按摩至足踝,再從足踝按摩回大腿根部,重複10~15次,也可起到腿部保暖的作用。

防春困

教您兩個小妙招

>>緩解春困最好的辦法是——運動

緩解春困僅靠睡是不行的,會出現越睡越困的現象。鍛煉可以大大加快腦處理信息的反應速度,有效防止春困。

春天最好多在陽光充足、綠化好的地方活動,多做些深呼吸並適度運動,給大腦提供新鮮充足的氧氣,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消除睏倦。

>>巧用穴位驅趕「春困」

按摩以下幾個養生穴位,也可以提神醒腦,擺脫春困。可以艾灸或者用拇指按揉:內關、神門、三陰交。這三個穴位互相配合,每天艾灸15分鐘,就可起到安神定志、調整睡眠的作用。

防流感

記住做2件事

雨水節氣期間,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氣溫會忽高忽低,易導致感冒,防流感要做好這2件事。

1,熱水泡腳;

2,艾灸大椎穴。

雨水養生—健康養生篇

《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臟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如果在春天養好肝,會健康一整年。

搓手心

養血保肝法

方法:兩手伸直,手心相對,上下搓,前後揉,然後兩手做「負陰抱陽」的動作——右手包著左手。

早上做完之後,可以在中午11點到13點再進行練習,是春季養生的一個不錯的保健法。

從經絡的角度來說,手掌心有心包經的勞宮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熱後就有活血的效果。

養生操

養陽護脾胃

根據「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還要注意養陽、養脾胃。在雨水至驚蟄期間可於每日上午10時前後及晚上睡前做下列運動,以提高腎、肝、脾臟腑經絡功能。

>>漱口吞津

每日上午10時前後,用舌體攪拌口腔,產生唾液後慢慢咽下,每日36次。中醫認為,唾液在體內化生為精氣,為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具有強腎益腦作用。

>>撮穀道

即收縮肛門,每天100次,每次1-2分鐘,若大便後應延長至2-3分鐘。

具體做法:放鬆全身,將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配合收氣,舌舔上齶,向上收提肛門,稍閉氣,然後慢呼,全身放鬆。

可以促進肛周血液循環,防治痔瘡、慢性腸炎,並對冠心病、高血壓、下肢靜脈曲張等慢性疾病有顯著防治效果。

>>仙人揉腹

用手來回擦搓介於胸和骨盆之間。最佳時間為每日上午10時前後以及晚上睡前。每次先用右手大約在胃部按順時針方向揉120次,這麼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艾灸祛百病,然後下移至肚臍周圍揉120次,再用全手掌揉全腹120次,最後逆向重複一遍。

中醫認為:腹為人體「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通過揉腹,可以收到調理脾胃,通和氣血,培補神元等功效。

艾灸 陽池穴

陽氣勃發

>>陽池穴——讓我們像春天一樣陽氣勃發

春天助陽氣勃發,可以艾灸陽池穴。陽池穴是三焦經的原穴,是這條經絡的原氣發出之點,灸陽池穴可以補下焦之氣,培本腎元的作用很明顯。只需灸一周即可。

陽池穴:位於手背腕橫紋中點處。每次懸灸二十到三十分鐘就好。

雨水養生—飲食養生篇

春天喝粥勝似補藥

孫思邈說「春時宜食粥」,能補脾養胃、去濁生清。加入藥材後,更能治療慢性病,對身體有滋補作用。民間有「春天喝粥,勝似補藥」的說法。想要補脾胃,有一味健脾祛濕的極品粥。

>>祛濕極品非「薏仁紅豆粥」莫屬

此粥只能用薏米和紅豆熬煮,切記不可加大米!大米是水稻,本身含有濕氣,不利於祛濕。

薏米,在《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健脾益胃。

紅豆,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中醫還認為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

>>熬薏米紅豆粥的技巧

薏米很硬,紅豆也很硬,放進鍋里熬粥,不易熬爛,很浪費火(電),可以以下方法熬煮。

方法:在鍋里加足夠的水,燒開後熄火,讓薏米和紅豆燜半個小時;然後再開火,燒開後,在燜半個小時。

對抗春燥,吃這5種食物

1、牛 奶

很多人認為喝牛奶會加重「上火」,引起煩躁。其實,牛奶不僅不會「上火」,還能解熱毒、去肝火。中醫認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過滋陰、解熱毒來發揮「去火」功效。

2、大 豆

大豆在滋陰、「去火」的同時,還能補充被大量消耗的蛋白質。大豆的主要營養成份有蛋白質、異黃酮、低聚糖、皂苷、磷脂、核酸等。

3、西 紅 柿

西紅柿一年四季都可見,營養也很豐富。它同樣可以清熱解毒、平肝「去火」。

4、蜂 蜜

《本草綱目》記載,蜂蜜有「清熱、解毒、潤燥」等功效,是「健康長壽的妙藥」。傳統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早上起床喝一大杯溫蜂蜜水,對化解「春燥」很有好處。

5、寒性果蔬

「春燥」和空氣乾燥、濕度低有很大關係。而芹菜可以清熱解毒,對肝火旺盛、皮膚粗糙的人來說很有益處;而且它含有大量粗纖維,可刺激腸胃蠕動。梨子是眾所周知的降火水果,其他如苦瓜、香蕉等,也是春天化燥的好蔬果。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只做公益分享,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不代表本平台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帝內經養身智慧 的精彩文章:

肚臍放點它,濕氣、便秘、大肚子都沒了,還可調理腸胃 後悔知道太晚!
最全經絡高清動圖,所有穴位都在,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傳瘋了,果斷收藏……

TAG:黃帝內經養身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