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鄧小平革命生涯重要一環

上海:鄧小平革命生涯重要一環

圖說:旅法時期的鄧小平 來源 東方IC

從黃浦江畔登船赴法國勤工儉學開始,鄧小平與上海這座東方明珠之城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鄧小平與上海有著半個多世紀的不解情緣,在他逝世21周年的今天這個特殊日子,我們重新尋訪鄧小平早年在上海的一些足跡,可以看到偉人的堅持、理想與期待。

浦江畔踏上赴法留學路

那個時候,鄧小平的名字還叫鄧希賢。1920年9月6日,年僅16歲的鄧希賢和82名重慶留法預備學校畢業的川東子弟,沿著出川的水道乘船第一次來到上海。

作為《鄧小平在上海》的作者之一,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的張勵表示,當時鄧希賢一行走出「壺中天地」,眼前是一片從未見過的十里洋場。鄧希賢一行在上海短暫逗留以後,踏上了留學異國追求救國之路的茫茫航程。

鄧希賢等人到底是哪一天離開上海的呢?

1920年9月11日的《申報》《新聞報》和《民國日報》都有當時的四川赴法留學生離滬出洋的消息:《申報》和《民國日報》都說「四川赴法學生於今日放洋」,而《新聞報》卻說是「昨日」。

鄧小平曾回憶,他走的那天,風高浪急,「大雨如注」。而根據當時的氣象記錄:1920年9月10日的雨量7.0毫米,也就是小雨。11日下的是15.2(毫米),是中雨。

但根據《鄧小平年譜》的記載,是10日登船、11日離開上海。

柏德里當上中央秘書長

1927年,鄧希賢重新回到國內,又輾轉西安、武漢,第二次來到上海,這時的他已經是一個職業革命家了。他的名字也改成了鄧小平。

在中共中央由武漢遷至上海後,中共中央根據「八七」會議上制定的「造就堅固的能奮鬥的秘密機關」的要求,對黨組織進行了全面的恢復、整頓和重建,並先後在中央常委會下組建了組織部、宣傳部、軍事部和秘書處等機構。

當時秘書處的工作雖然十分繁瑣,但卻掌握著黨內全部機要工作,是溝通中央和地方黨組織的樞紐。1927年12月,中共中央任命年僅23歲的鄧小平為中共中央秘書長。

位於石門一路的柏德里,當年中央政治局秘書處的機關辦公地曾設在這裡,鄧小平和周恩來一起就在這裡辦公。

據許多中共中央機關的工作人員回憶,在黨中央從武漢遷到上海之後,為了秘密工作的需要,中央領導同志之間都互不知道別人的住處。作為中共中央秘書長,鄧小平肩負了重要的責任。他不僅掌握著所有中央負責同志和各處中央秘密機關的地址,而且每天都要往來於各個秘密機關之間,接待來自各地的秘密交通,處理地方黨組織的文件和情報,傳達中共中央的指示。稍有不慎,不僅會有生命危險,更會危及中央機關和各級組織。

當時鄧小平時時刻刻都十分小心謹慎,就連穿著也特別注意。到租界去的時候,就穿資本家的緞子袍子,穿馬褂,到平民住的地方去,就穿工人服裝。

望德里經歷生死毫釐間

鄧小平曾經說過,他當年在上海做我黨秘密工作時「遇到的最大的兩次危險」,其中之一就是1928年4月15日上午,他與當時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羅亦農接頭,「辦完事,我剛從後門出去,前門巡捕就進來,羅亦農被捕。」前後只差了一分鐘的時間。

關於鄧小平與羅亦農的接頭地點,一般都說在「望德里」。但究竟幾號,卻眾說紛紜。

「鄧小平在上海遇到的另外一次非常危急情況,是在當時鄧小平自己的住處。」據張勵介紹,當時,鄧小平與妻子張錫瑗,和周恩來、鄧穎超夫婦住在一起。後來,巡捕發現了周恩來的住處,要來搜查。由於當時特科事先得到了情報,並及時通知了周恩來,因此住在這裡的同志都安全地撤退了。但鄧小平當時恰好不在家,沒有接到通知。當鄧小平正要敲門進屋時,巡捕還在屋內搜查。幸虧搜查的人中有一名特科的內線,他故意答應了一聲要來開門。機警的鄧小平一聽門內的聲音不對,立刻轉身就走。直到半年後,他們連那個弄堂也不敢經過。

在上海思考革命的出路

鄧小平的女兒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寫到,曾擔任中共中央工作人員的朱端綬曾對她說,「我們的機關在公共租界,我們這個機關一直沒有被破壞,直到1931年顧順章叛變。你爸爸是中央秘書長,經常來我們這個機關,來了呆半天就走,有時只呆一兩個鐘頭,辦完事就走。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的會議都是在我們這個機關開。你爸爸管開會的議程,頭一次開會定好下次開會的時間。常委會人少,在一間屋子裡開。政治局擴大會人多,有時兩間屋子一起開。你爸爸常在會上發言。有一次他的發言我記得最清楚,就是李立三主張先取得一省數省的勝利,你爸爸反對,說國民黨有幾百萬軍隊,我們剛剛組織起來,沒有武裝,土槍土炮的怎麼打得贏?」

在白色恐怖下,中國革命的出路在哪裡?當時正在江西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的毛澤東的報告深深地吸引了鄧小平。

對於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人領導的工農武裝鬥爭,鄧小平極為關注,他後來曾回憶道,他在廣西右江開展土地革命的一些做法,就是他在上海黨中央工作時,從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的報告和紅四軍到上海的同志向中央進行的口頭報告中學習的經驗。同時,鄧小平還迫切地希望能夠親身參與到革命根據地建設中,探索中國革命的出路。1929年夏,他欣然接受組織的安排,告別妻子張錫瑗,秘密前往廣西,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這是鄧小平的革命生涯中第一次獨立負責一個地區的革命工作。

原中共中央機關工作人員張紀恩後來回憶道,離開的時候,他們也不曉得,黨也不會公布的,只曉得他已經離開了。他們後來還是在報紙上看到鄧小平,才知道他到廣西去了,是通過國民黨的報紙才知道的。

27歲的鄧小平在1929年六、七月間離開上海,在1930年和1931年,他曾短暫回到上海。1949年,鄧小平參與指揮了這座城市的解放。

專家點評:小平與上海的特殊淵源

上海是鄧小平漫長革命生涯重要的一環,從一個探求救國道路的青年,到職業革命家,鄧小平始終與上海有著特殊的淵源。從1920年16歲離滬出國到1927年23歲回到上海,再到1931年27歲赴江西革命根據地。鄧小平在上海前後工作4年之久,這4年正是中國革命道路探索和形成的重要關鍵時期,也是鄧小平作為革命家逐步走向成熟的才幹重要成長期。

不僅僅是地下鬥爭的驚險和考驗,在中央機關的工作歷練,使鄧小平能從全局思考中國革命的道路,而受中央委派,到廣西指揮武裝起義,組建革命武裝力量,對當時只有20多歲的鄧小平,則是把中國革命的探索變成實踐、成為一個地區主要領導人的重要一步。而1949年5月上海解放時,45歲的鄧小平重新回到他革命生涯的出發地時,已是率領千軍萬馬的開國元勛。

徐建剛(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鄉村振興也要精細化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