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從印度婆羅門傳來一部經書,對我國算命術起到推進作用!
天命觀經過先秦學者的一陣鼓吹,其時從上到下,從統治者到平民百姓,信命的風氣一時很盛。還早在殷商時期,迷信的統治者們,就已經習慣於在做每一件事之前,總要先佔卜一下天意如何,是吉是凶?
後來,又由於人與天地相應觀念的影響,更使得人們普遍認為,整個天下的命運和每個個人的命運,都和天時星象有關。《周禮·春官》記載:「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辯其敘事,以會天位。」
「保障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以觀天下之遷,辯其吉凶。以星土辯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樣。」這是說馮相氏和保障氏,是專管歲時星象,並從而推測人間吉凶禍福的一種官職。
用占卜、占星來測侯人事的吉凶禍福,這種方法,只能根據已經發生了的現象進行分析,並且測侯的事情,也只能局限在近階段所要做的事里。隨著人們對預知術越來越高的要求和越來越大的胃口,這種原始占卜和占星的方法。
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要求預知一生吉凶禍福,貴賤壽夭的難填欲壑。於是,標榜著能預測人們一生征途,包括過去未來的算命術就應運而生了,算命術的產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中國如此,外國也如此,只不過是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罷了。
算命的產生既然有著這種歷史的必然性,那末,作為一個小天地的人身,假如有可能推知他與生俱來的五行稟賦,不就可以測知他一生的發展前途了嗎?在這種思想支配下,陰陽五行便就自然成了算命家算命的重要理論依據。
在時間上說確切點,我國算命術的真正起源,大概始於兩漢,這反映在文字上的,主要記載於《白虎通義》和王充《論衡》等著作里,王充就曾說過「五行之氣,天生萬物,以萬物含五行之氣,五行之氣更相賊害」
「欲為之用,故令相賊害,賊害相成也。故天用五行之氣生萬物,人用萬物作萬事。不能相制,不能相使,不相賊害,不成為用。金不賊木,木不成用。火不爍金,金不成器。」
「且一人之身,含五行之氣,故一人之行有五常(五行)之操」,以及「寅木也,其禽(生肖)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土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勝土。故犬與牛羊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馬也。水勝火,故豕食蛇;火為水所害,故馬食鼠屎而腹脹」
這些一些列關於算命的古文,王充不但提出了五行算命的根據,並且還進一步觸及到了生肖相剋和夫妻賊害都是命的理論實踐,從而成了我國算命發展史中實際上的先驅者。
但是,從後代人著述看,一般都把戰國時的鬼谷子、珞琭子等人推上算命術祖師爺的寶座。因為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明這種說法,加上先人們有著好古的習慣,一切都喜歡假託古人,並且越古越好,所以這種說法多半出於附會,大致可以肯定下來。
不過,從東漢以後直到六朝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算命的方法很是粗糙簡單,有的僅僅只就生日那天所碰上的星象來作推測,所以還形不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然而,也正是由於經過了三國魏晉南北朝一段時期算命家們共同的摸索探討。
到了唐代,才有了一次大的發展,質的飛越。原因是陰陽五行和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進一步緊密結合,以推斷一生的休咎的學說,在李唐年間獲得了方法上的確認。同時,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印度、西域的占星術也相繼傳進中土,促進了中土算命術的發展。
從宋元人文記載得知,按照星象曆法推算人命,始於唐代貞元年間,也就是公元785年到805年的一段時間裡,當時有西域康居國來的一個叫李弼乾的術士,傳來了印度婆羅門術《聿斯經》,有了原來的氣候土壤,再加上外來術數的促進,中國原有算命術的發展就振翅起飛了。
更多《周易》文化內容敬請關注、收藏、轉發分享、點贊
關於《周易》你有什麼看法和想法呢?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這是殷商文化的顯著特點——「神本」的執著
※塔羅案例分析 學業方面——四級能不能過
TAG:占卜 |